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
 

青岛里院文化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

发布时间:2018-12-28 04:03:25 影响了:

  里院的秩序,是一种城市文明和传统理性的混合产物:里院文化的核心,是它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它的平民化的温存,是它的和衷共济的风格。      相对于湖岛村、四方路周边和老台东这些本土色彩浓郁的民居文化区域,海关后和西镇的里院文化中移民特征更加明显,自发性冲动也更为显著。上世纪初陆续进入的本地流民和山东各县失地的逃荒农民,是这个荒凉的城市边缘区域的居住主体。像“德盛里”这些建于工厂、码头、铁路周边,有别于小洋楼的“里院”,正是供当年“进城务工人员”谋生栖身的住所。据统计,当时兴建的“里院”已有505处,房间16,701间,住家10,669户,是外来平民的主要居所。
  
  青岛的“里院”,既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也不像上海的“弄”,反而像欧洲古城街道的建筑。“里院”形态不一,以俯视结构来看,有“口”“日”“田”“回”“目”等字形或多边形,通常为2到3层,大一点的有4、5层。一层邻街的房屋面积较大,可用以开办店铺;楼上则多为十几个平方米的单间,用以居住,是当年典型的“商住两用房”。
  里院文化的核心,是它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它平民化的温存,是它和衷共济的风格。里院的秩序,是一种城市文明和传统理性的混合产物,它本身就是多元的,既表现出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抑制的向往,也保留了农业文明的纯粹、简约、实用和单一性。在这里,生存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也是最简单明了的人生哲学。而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里院实现的居民交流形体,也就最真实、诚恳、直接。在围合起来的小环境中间,人际关系的融洽和互助,是里院文化最显著的标志。根据青岛历史文化研究人员最近的调查,西镇几十个里院的名称,几乎都是人名。一般是投资人的名字,后来有些“里院”产权变更,名字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也印证了资本在里院文化中的力量和作用。
  在殖民色彩浓郁的青岛,“里院”是个非常重要的本土城市单元,这个单元的社会意义和对居住者的影响,大干家庭、街道、学校、单位。它不仅仅是个物理意义上的中间环节,而且更是平民生活最重要的掩体和表现。“里院”不仅仅是家、邻居、空间,还是方向和限制,居民的思维、情感、习惯、行为方式,都是“里院”这个城市单元的直接和间接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的90年代开始,青岛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道路的拓宽及高楼大厦的崛起,许多别具特色的“里院”陆续遭到拆除,特有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消失,引发许多不安与忧虑。今天我们讨论保护“里院”和里院文化,已不仅仅意味着是在保留“里院”这种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保留一种生活样式,保存一种区域文化传统,保护一个独特的本土城市记忆样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