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授受管理服务】授受
 

【授受管理服务】授受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3:32 影响了: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指全体高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实现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过程中形成的成人之间特殊交往关系。新时期要围绕高校的育人职责,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个向度来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 和谐 三向度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使高等教育能培养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是指全体高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实现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过程中形成的成人之间特殊交往关系。高校要让专职任课教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与大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一、授受向度的高校师生关系构建
  鉴于高校师生的心智结构和社会角色的不同,专业课任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就特点而言的授受指向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互为老师,但由于教师在人生经验和知识水平上一般高于学生,因此,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主要是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合作关系。虽然大学生大多已经成人,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其心智结构和知识体系正处于塑造成型的阶段,高校教师要在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神圣使命,在大学生面前理所应当要承担起指导和规范的社会责任,以严谨的学术风范和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对每一个大学生负责。任何以大学生已经成人,必须为自己行为负责为借口,对大学生敷衍塞责的行为,都是对高校教师身份的亵渎。高校师生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关系,在这个关系中,高校教师处于发起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旦放弃这种角色,就等于将高校师生关系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际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就被解构。
  第二,就本质而言的方法传递关系。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位于“授业”和“解惑”之首。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某种知识的内容,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做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教学关系的魅力就在于此。有人认为教学过程留给学生的最终财富,不是学了什么知识,而是领悟到的方法。因此,大学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的本质意义,存在于方法论层面而非知知识类层面。建立在方法引导之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受益。
  第三,就目的而言的自由引导关系。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知识互信基础上的自由引导关系。雅斯贝尔斯说:“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合乎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学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大学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学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高校教师不过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研究。费孝通先生当时在大学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比如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他说“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有创造性的教师是引导学生自学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知识的传声筒。
  第四,就内容而言的通识教育关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高校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智慧的养成,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对大学生而言,知识的多少并不能立刻影响发展的蓝图,而为人处世之道则会在大学生的成长之路上立竿见影。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说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高校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大学生必须学会的,除了“智”,还有“慧”;大学生除了要研读书本,还要研读人、事和社会;高校教师在学生面前除了为学,还要为人为事、谨言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大学生。这样,在专职任课教师和大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向特征,以传递方法之妙为本质,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为目的,内容涵盖为人处世之道的授受向度师生关系。
  二、管理向度的高校师生关系构建
  管理育人,即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依托制定的各项政策规章规范教学行为,并通过管理过程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出发,建构一种基于管理向度的和谐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第一,以法律为基础的二维管理。从法律而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介于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边际公民”,既是社会人、准成人,又是学校人。他们同时具有公民身份和学生身份,既受社会维度的宪法和法律约束,又必须遵守高校的行政条款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这就决定了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兼顾社会和学校两个利益维度,不能单纯以学校利益为出发点,伤害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所应享受的权利。2005年9月1日新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对原来的不合理条款进行了修订。高校师生关系管理向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依照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和被称之为教育法律“母法”的《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托,构建具有社会和学校二维法律基础的师生关系。
  第二,以民主平等为原则的平衡管理。就高校管理体系而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之间的权利是不对等的,大学生是无条件的被管理者和被约束者。高校具有管理和配置其掌握的公共教育资源以及对其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处于公共行政主体地位,相对于学生而言,高校具有毫无疑问的权威地位,加之管理反馈和申诉机制不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很容易成为弱势群体,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一定会损害到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会持续加重。因此,构建管理向度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之一,就是在高校行政体系里,从大学生的权利本位出发,规范各种行政条例的事前审批、事后监督的程序,实现大学生自治和法制相协调、平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力量,形成民主平等的管理型师生关系。
  第三,以严格规范为手段的激励管理。管理育人,必须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公正、适量、及时的管理行为,一般会产生良性效应。高校管理者对违纪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对事实进行认真核实之后,必须对某种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否定评价。针对大学生积极行为的实施激励机制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对负面行为实施激励机制,其效果更加微妙,这种激励机制有两个向度,一个是正激励,一个是负激励。一般说来,面对大学生的负面言行,正激励的效果比较好,一定的包容性和人性化在管理中是必需的,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感受到老师的涵养气度和殷切希望时,往往会产生出克服自身局限的积极心态。但是,骄纵大学生是高校管理者的不作为,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违规学生进行的合理处分,就是一种负激励,它使学生产生耻辱自责、引起学生心理压力和思想矛盾,以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转化的目的。
  三、服务向度的高校师生关系构建
  正如邓小平所言:“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管理和服务是难以割裂的,服务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表述的便利,笔者将高校后勤领域的运作界定为服务育人范畴。1999年底,由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各高校开始新一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也随之凸显。
  首先,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服务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类。越是能够满足人高层次需要的服务,价值就越高,而高校后勤服务绝不是简单的满足师生食宿这样的低层次需求。比如耶鲁毕业生虽然离开了耶鲁,可是有关耶鲁的信息却从未中断,耶鲁的信件源源不断地向你飞来,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这些信件,将耶鲁的毕业生和他的母校永远牵系,使耶鲁成为一个伴你终身的母校。”
  另一个值得反思的例子: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因用热得快引发火灾导致三名女生跳楼身亡的惨剧发生以后,各高校禁止学生使用热得快等违禁电器,管理人员到寝室逐一搜查,学生也只能将这些电器东躲西藏,造成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许多学生在网上议论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也用“热得快”烧水,并认为此乃无奈之举,其实学生也怕出事故,如果学校能替学生解决饮用水的问题,在寝室楼下安装饮用热水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事例恰恰涉及服务的人性化问题,后勤工作者想方设法为大学生创造优美舒适的食宿,良好健康的人际氛围。
  香港大学袁苏妹女士在大学堂宿舍服务超过40年,一直对住宿生关怀备至,尽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她待人至诚,不计较得失。苏女士的每一声鼓励,都成为学生离家苦读时的最大慰藉,学生们面对读书压力、家庭问题、感情烦恼都喜欢找她倾诉,她以她独特的方式培育英才,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于2009年9月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院士衔。因此,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服务向度的建构目标是实现以人本为出发点的人性师生关系。
  其次,兼顾市场性和公益性的经济关系。和我国大学的管理人员告诉你要遵守的各种纪律不同,“Services”这个词是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第一个星期的培训中听得最多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院长还是主任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是告诉你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如何得到和使用这个服务。内地高校后勤从业者的经济利益和大学生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正是高校后勤领域师生关系的矛盾和冲突的多发点。高校扩招以后,大多数学校财力限制,选择用BOT模式进行后勤运作,合作方一般是企业实体,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同于一般社会经济实体,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为没有收入的学生提供食宿和其他服务,高校后勤服务具有市场化和公益化的双重性质,必须在工作中兼顾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关系。就此而言,高校后勤服务领域的师生关系是市场性和公益性的结合,本质上是一种公益性质的互动关系。
  最后,教育、管理、服务三合一的“潜课程”关系。“高校的后勤服务与一般的社会服务相比,其自身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培养人服务,其服务过程,也是育人过程”。所谓“不上讲台亦为师”,高校后勤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一样,承担教育使命。例如,美国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素质和专职任课教师一样,宿舍管理专职人员大都具有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博士学位和丰富的学生事务工作实践经验。相对“三尺讲台”而言,后勤工作是看不见讲台的课堂,即“潜课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而又行之有效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70.
  [2]费孝通.乡土中国(大家小书•第4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
  [4]冯建妹.耶鲁精神:感受耶鲁大学及其法学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17.
  [5]高斌,类延旭,方仲奇.新时期高校服务育人路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16.
  [6]马祥甸.美国大学生住宿管理对我国育人的启示[J].高校后勤研究,2010,(3):94.
  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CX-S1003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