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资源开发:造就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空间]综合实践活动 理想状态
 

[资源开发:造就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空间]综合实践活动 理想状态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9:35 影响了:

  摘要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着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一些误区,谈谈开发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 开发策略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何呢?笔者专门对本校及附近学校作了一次调查,发现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28%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无意识阶段,他们承认“自己即使用过也不知道”。在访谈中,还进一步了解到他们所用的资源也是极为简单、最为常见的,诸如树、小草、花、蓝天、白云等自然课程资源或简单直观的社会课程资源。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依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尚显狭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校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隐性资源……而实际中,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仅局限在校内一部分文字、实物等显性资源上,而忽视了学校氛围、师生关系等资源,同时也很少关注社区及家庭等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流于形式
  
  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名义,做着其他学科的事情。譬如在课程计划中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实际开设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被喻为课程开发的“两张皮现象”。
  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与学科联姻,从课本中整合课程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要探讨各种资源之间的切合点、互惠性,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
  例如二年级的几个学科教材中都有关于“春节”的内容,这些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了《闹新春》主题教学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小调查,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节日饰品,并自己动手制作;音乐教师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过年时的欢乐情景。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抓住了教材中的共同点,进行有益的整合,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与校本同步,从校本中汲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实践性和校本化,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我校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资源,编写了《象棋》、《围棋》、《童谣》、《写字》、《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校本教材,还开设了球类、乐器、鼓号等项目,这些从校本中汲取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不但使整个学校显示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种充满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 与地域融合,从地域中挖掘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设施策略带有明显地域特征和学校本位特征。崧厦是闻名全国的中国伞城。伞厂林立,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伞具制造、销售,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定期走进伞厂,体验生活,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了解熟悉制伞技能。通过亲手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伞的程序和技巧,体会到一把伞凝聚着工人们许多的汗水。又在伞厂内举行“制伞能力大比拼”擂台赛,邀请伞厂的工人师傅作评委,评选出“制伞小能手”。同时,又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一朵小伞花”社区服务活动,如在市场、超市、小商品市场等热闹区设摊免费为行人修伞、绷伞、缝伞布;组织“变废为宝大赠送”活动,把废弃的伞布缝制成形状各异的布袋来代替污染环境的塑料袋,赠送行人等。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活动也变得更有实效。
  
  4 与自然接触,从自然中捕捉课程资源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白日里云霞变幻,夜空中星如棋布,江海河溪川流不息,动物植物生机盎然……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去拥抱田野、青山、绿草、江河,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
  在研究“植物与环境”这个问题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培育绿豆,通过观察其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带学生在学校教学楼前后各种一小排柏树,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白由于光照条件不同,教学楼前后的柏树长势也不一样;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观察、比较,懂得了植物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等知识,也经历了对自然事物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5 与社会接轨,从社会中盘活课程资源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课程资源,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条件。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置身其中,采用考察、参观、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了“真”社会。
  如我们把孩子们带到超市,调查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来到快餐店,了解快餐店的现状,走入新村,拍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故事;来到环卫所,采访环卫工人,知道每天这么多的生活垃圾是怎样由环卫工人送往垃圾处理场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孩子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才是给孩子们最大的财富。
  
  6 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提取课程资源
  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环球要闻,国家大事;地方热点,家庭琐事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观察,去体验,去实践,去感悟。
  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展过“周末观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观察活动,让同学们观察居民的周末生活,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拍下了许多生动真实的照片。在交流展示中,有的说,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都买了车,我拍下了许多漂亮的私家车周末出行的状况;有的说,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所以我们全家周末去“充电”,我上钢琴课,妈妈学英语,爸爸学营销;有的说,现在的商场周末可热闹了,商家推出了各种促销手段……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供他们所收获的资料、图片。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周末视点》这个大题目下,确立小标题。于是,“洋快餐的吸引力”、“不一样的促销”、“全家一起去‘充电”’、“看报一族”、“电影与周末生活”、“私车一条龙”等包含各种社会生活的题目,材料应运而生。成果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写下来的,有画出来……这些形形色色的材料其实就是一个个社会视点的缩写。学生们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进了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了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识。收获了一份真实的生活,一份来自生活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内容多、范围广。它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联系的学科。我们应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造就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空间,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