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培养高中生数学参与度策略探究: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策略
 

培养高中生数学参与度策略探究: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7:21 影响了: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新课程标准也非常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参与的态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是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高三数学教学是整个中学教学的归宿,但是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交流;有的课堂虽然热闹非凡,却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出以下教学对策。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是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大家说得热火胡天,老师时时提醒“小点儿声”、“安静点儿”也不能让讨论得兴趣盎然的学生平静下来,但是,就在这时,教师对他们正讨论的内容提了一个问题,结果课堂马上变得一片寂静,学生表现得与先前判若两人,在老师反复的询问下,也只有寥寥的几个人回应。这样的冷场与刚才的热烈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可能为此困惑、难堪、甚至因认为学生在装聋作哑而气愤不已。气愤也罢,难堪也罢,冷静下来,我们不妨想一想:学生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与回答教师提问究竟有何差异?稍加思索,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最突出的差异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发言是自由的、主动的,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或小组感兴趣的问题陈述自己的意见、评价他人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回答教师的提问却不是这样的自由、平等。通常,教师在确定提什么问题时,很少考虑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学生觉得哪些问题值得研究,这样,教师的提问可能对学生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并无条件地听从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的参与不是他们自发的要求,而是对教师的服从。现代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民主、亲切、愉快、合作的课堂气氛对当代高中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抛弃这种被动服从的参与,提倡师生作为群体中平等的成员,课堂教学是整个群体的集体活动,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群体每个成员都对学习内容自由地提出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回答他人的问题、评价他人的见解,用自己的视角去丰富群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为群体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能够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地选择问题、讨论问题,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平等、认同的基础上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布疑示错,提高学生参与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老师讲过的知识,做过的例题,即使讲过两、三遍,学生再次遇到时还是做不出来。在这促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化学生注意,促使头脑保持一般警觉和知觉集中。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方向,凝聚思维焦点。认知冲突能够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迅速的选择和接受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或盲点,制造出相应的知识陷阱,引诱学生落入其中,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这种制造陷阱,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是非常有效的。
  一向是老师出题,学生做题。今天轮到学生来评判解题的对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立刻被激发起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通过讨论发现,解题过程是不完整的,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这个二元二次方程本身要表示一个圆的条件,即半径的根号下的被开方数要大于零。然后教师由这个例题出发,让学生继续讨论,我们要掌握圆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讨论结果:圆的方程有哪几种形式?每种方程有什么特点?有几个待定系数?注意点是什么?特别注意一般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如何确定一个圆的方程?需要几个条件,为什么?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定?甚至有的学生还想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最后老师说明这些内容我们要上两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归类进行教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