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铺就地方入伍大学业生成才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
 

[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铺就地方入伍大学业生成才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7:50 影响了:

  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高素质人才。”地方大学生干部即将成为人才战略工程提出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中前四支队伍的主体,提高大学生干部的“成才率”是我军人才建设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摆脱“弹老调,走老路”的思维定势,在“如何把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课题中积极引入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理念,构建完善培训体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干部的素质能力,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军事人才群体的主要生长点。
  一、瞄向合格军官标准,规范大学生干部的入伍集训
  地方大学生对部队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经过统一的军政训练,对部队生活没有充分的心珲准备,这样在他们的第一任职期间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对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规范大学生干部的入伍集训,使他们迅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一个地方老百姓到一名合格军人,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官的转变,初步具备一名合格军官的基本素质,较快地适应部队的新环境,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000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其中关于大学生干部的入伍集训问题是这样规定的:“大军区级单位设立由职能部门组成的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指导所属单位开展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选拔培养、军政训练、审定接收工作”、“直接接收入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根据其拟任职务的职责要求,一般由大军区级单位安排在军队院校或训练机构进行3个月至1年的培训。”
  作为踏入军营的第一课,入伍集训必须突出“岗前培训”的特点,尤其要以政治修养、军事技术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全面打牢大学生干部在部队创业的素质能力基础。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入伍集训不规范的现象在各单位普遍存在,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加强。一方面要规范教学,提高集训的效率。针对集训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在各大单位依托陆军学院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把最优秀的教学人员和最先进的教学设施投入到集训上来;针对教学中“各自为政”的问题,可以总结多年来人伍集训的教学经验,由总部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制各军兵种专业的统一教材,使集训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另一方面要规范标准,确保集训的效果。目前集训时间的规定,原则上是3个月至1年。对于专业技术干部来讲,3个月基本够用,可是基层指挥军官却有必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进行体能训练和指挥实践。而且在集训结束后要由各大单位指定专门的考核组按照统一的标准全面验收,确保大学生干部的各项军政素质均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集训中个别组训单位“管训不管用”、“保量不保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将集训工作的成败与训练机构的政绩挂起钩来,从而提高训练机构抓集训的积极性。
  二、结合工作任务需要,普及大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
  对大学生干部来讲,他们在基层岗位经过了几年的锻炼,逐渐适应本职工作的同时必然表现出向司、政、后、装的不同岗位发展的倾向,有着强烈的参加业务培训的主观愿望。普及大学生的业务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干部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要求,对于推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具备着重要意义。
  一是要把普及大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客观条件上看,大学生干部的学历起点比较高,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具备了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所以,要把继续教育作为院校工作的新重点,增加专业的数量,扩大培训的规模,为大学生干部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还要树立“超前培养开发”的观念,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上要注重知识更新,紧密结合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特点,着眼未来实战的发展趋势开设课程,切实解决“培养出来就落后”的问题;在培训的专业设置上要体现“一专多能”,加大军政兼容、指技合一、文理渗透的力度,使专业培训实现由简单适应型向综合兼通型的转变。
  二是要把普及大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作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主要技术支持。新装备列装的技术人才问题通常是采用选取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的人员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造就相应人才的解决办法。在选拔人员的时候,领导干部一定要摘掉“有色眼镜”,把大学生干部的带兵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区分开来。一个大学生干部搞管理可能不是很出色,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在学习掌握新装备的操作和使用方面也不行。因此,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干部用其所长,大胆地推荐他们作为新装备列装培训的人选,是提高大学生干部使用效益的科学之举。
  三是要把普及大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的辅助手段。军事领域是最少保守的领域,实现新军事变革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抛开因循守旧的桎梏。大学生干部是在地方院校开放的学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创新思维活跃,受部队中保守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的实践锻炼之后,大学生干部对部队工作有了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组织他们参力口业务培训,以军事变革中的实际问题为牵引,借助模拟训练等科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拓展创新的实践平台,研究军队建设中的新课题。不但可以推进新军事变革的观念创新,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干部军事创造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按照干部制度规定,落实大学生干部的晋升培训
  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其中第十条规定了人民解放军实行经院校培训提拔军官的制度。抓住我军干部队伍构成转型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全面落实“逐级晋升”的任免制度,让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干部上学进修,更加有利于形成“年轻化、知识化”的新型军事人才群体。
  一要把学历升级纳入逐级晋升培训的体系。人才素质的滞后,是推进我军军事变革的“瓶颈”问题。大学生干部学历起点较高,鼓励他们到军队院校、或者是国内外的地方高校攻读研究生、博士生,是较快解决我军高层次人才匮乏的有效途径。
  二要把交叉培训作为逐级晋升培训的主要内容。从地方大学生自身来讲,他们具有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相对较宽、接受新知识快等特点,更加适合于交叉互换培训。为了达到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实行专业交叉,如步兵指挥专业与装甲兵指挥、政工专业与后勤专业交叉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实行军种交叉,如陆军与海军、海军与空军的军种互换培养,使大学生干部在服役期间能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门类的专业知识,为他们今后指挥联合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对逐级晋升培训的政策制度不断配套完善。培训前,充分运用任免政策激发干部求学的主动性,把培训经历作为任职的必要条件,突出晋升培训的强制性;培训时,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既定的培养目标作为相应培训的考评标准,通过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确保培训的质量;培训后,在职务晋升、待遇保障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学有所成者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四、着眼提高综合素质,推行大学生干部的轮岗培训
  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军官应当在不同岗位或者不同单位之间进行交流。”轮岗交流培训,有助子军官增加阅历,熟悉部队多方面的情况,取得指挥部队或领导工作的主动权;有利于军官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激发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而大学生干部文化基础好,有事业心,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可以作为交流培养的主要对象。因此,一方面明确规定每年交流的职级和数量,通过交流公示、优先提拔、特殊补贴等制度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干部的交流热情。另一方面在调配计划上对大学生干部实行政策倾斜,大力推荐他们在机关、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之间、军兵种之间、内地与边远地区广泛交流。这样,大学生干部的发展后劲就会越来越强,“成才率”自然就会越来越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