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招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招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8:08 影响了:

  摘要:受新媒介的影响,媒介融合发展迅速。在可预见的未来,媒介融合的进程会逐渐影响到传媒的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四年一周期的传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媒介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媒介融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媒介融合虽然早已存在,但直到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才引起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注意。这一事件使人们不仅意识到了媒介融合的必然趋势,也发现了融合浪潮中新媒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新媒介带给传统媒介的冲击不仅仅停留在受众的争夺上,更体现在对受众接受习惯的彻底改造上。新的媒介正在改变大众传播的面貌,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网络已经形成,传播者和受众“一体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特征。
  
  一、媒介融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将媒介融合划分为五种类型:所有权融合、战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信息表达融合。在这五种类型中,前三者是组织行为,指的是不同种类媒介之间(如电视和报纸)的融合;后两者是个体行为,指的是从业者的技能融合。媒介融合需要大量具备媒介融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认为,这五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并不一致:前三者从媒介组织行为角度划分,后两者从从业者角度划分。尽管如此,它却圈出了现今人们称之为“媒介融合”的所有范围。实际上这五种融合的划分方式反映了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某些因果关系:前两种融合的愈演愈烈使得第三种融合成为必然,而组织行为的变化又必然要求组织中的从业者作出相应的调整。戈登认为,媒介融合既包含了媒介组织行为的融合――不同形态媒介的界限逐渐消失,也包括个体行为的融合――从业者应当具备融合的媒介技术。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媒介融合的具体范围划分有不同意见,但是即使不认同把从业者层面的技能新要求划入媒介融合的范围内,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媒介融合会对从业者提出全然不同于媒介匮乏时代的新要求。媒介从业者素质的融合是由媒介组织行为的融合趋势、背景决定的。为了满足这一发展趋势,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做支撑,这样才能实现媒介从业者素质的融合。
  
  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和人才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规模自2002年以来急剧扩大,新闻院系开始大量涌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认为,中国今天的新闻教育理论框架诞生于信息匮乏时代,用过去的理论框架来培养今天的新闻记者,是完全不适合的。在当今时代,新媒介的迅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媒介融合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在政策层面上,媒介融合的进程受到媒介采访权的行政分隔等因素的影响。而具体到媒介层面,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现有大众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即“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难以促成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融合媒介。其次,缺乏高效的营销手段和品牌管理手段。这在限制了现有大众媒介发展的同时,更阻碍了媒介所有权融合和新融合媒体的诞生。再次,运作资金短缺的问题。无论是媒介组织行为方面的媒介融合,还是媒介从业者行为方面的媒介融合,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最后,高素质的媒介融合管理人才和采、编、播人才短缺。大规模的媒介融合在我国是近年才出现的,而为某一特定媒介培养人才的模式尚未改变。
  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融合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所有权融合集中在传统媒体拥有网络版的单一形式上,而战略融合在中国发展得更加灵活、更有成效。在战略融合方面,手机报、手机电视发展迅速,网络电视、手机博客、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多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媒介正在兴起。在结构融合方面,节目外包和节目购买等市场行为也已经兴起。
  中国媒介市场的所有权融合、战略融合和结构性融合也必然要求信息采集和新闻表达的融合。这五种融合都对媒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前三种要求培养融合媒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而后两种则要求有掌握媒介融合技术的采、编、播人才。
  
  三、现有传媒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通过对多所大学2008年的本科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后发现,常见的专业以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为主,基本上都以传统媒介类别划分。新闻学专业主要为报纸、杂志类媒体培养记者;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为电视、广播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另一个方向是为电视、广播培养记者、编导;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广告业培养策划、执行人员;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出版业运行规律以及文字编辑、排版技能。在一些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被安排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中,这个专业被称为动画方向或者广告实务方向。
  在课程建设方面,一般本科院校都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设置了大量相同的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类基础课程,包括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近现代文学史等;另一类是新闻传播类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
  资金支持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对媒介融合的重要性。新闻传播专业所需的设备、课堂教育以及引进优秀人才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许多新闻传播院系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着专业设备紧缺陈旧、实验室使用率不高和优秀教师资源缺乏等问题。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望
  
  现有的培养模式是依据传统媒介形态设置的,没有考虑媒介融合的因素。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是什么?媒介融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新闻工作能力,能够同时为报纸撰写稿件、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写稿。在专业细化的今天,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目标下,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课程建设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1.专业设置
  在务实的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下,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模式应该是在让学生初步掌握新闻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媒介职业道德操守意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专业设置不应按照传统媒介形态分类,而应转向以媒介产品生产过程分类,设置记者、编辑、主持人和创意策划等专业。记者专业要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评论的能力,熟知电视台、网站和小屏幕媒体等多种媒体的产品要求的差异,熟练操作常用设备;编辑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纸质媒体、网络的排版技巧,以及音频、视频的剪辑技巧;主持人专业的学生要在训练发声技巧、掌握标准普通话的基础上,熟知采访技巧,洞悉受访者的心理活动;创意策划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节目、广告的策划和执行。
  2.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将入学第一学年作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除提前招生的主持人专业学生外,其他学生暂时不分专业。一年后,根据学生意愿和课程分数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各专业的学生继续学习理论课程,并加强专业相关的技术、软件学习。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须选修数门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
  在大规模确定专业倾向以后,学生仍然可以在学校同意的前提下调换专业。为了保证学生调换专业后没有学习障碍,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需全盘考虑,包括学生在各专业中调换的可能性以及四年周期中专业课程的梯度设置。考虑到新闻传播各专业之间的相通性,结合目前本科教育中课程时间设置的特点,放开专业限制,允许学生调换专业是基本可行的。
  3.拓展资金来源
  单单依靠学校财政拨款难以满足购买大量先进设备和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需要。新闻传播类专业应当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媒介设备、实验室,接受节目外包业务;新闻传播院系参与到学校的宣传工作中,并起到主要作用;可以与媒体合作,播放由学校制作的节目,学校以贴片广告的形式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国际新闻界,2006,(5).
  [2]喻国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竞争之道――对美国电视的新竞争策略的观察与分析[J].新闻写作,2008,(2).
  [3]徐晓波.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J].今传媒,2007,(8).
  责编:赵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