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印度佛教舞蹈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印度大师跳佛教舞蹈
 

印度佛教舞蹈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印度大师跳佛教舞蹈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6:26 影响了: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这不仅体现在古代印度的文明程度上,更表现在人类最初的行为――舞蹈之中。印度舞蹈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对印度当地的人来说,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宗教意识。印度舞蹈最初是表演者在寺庙为祭祀神灵而跳的,因此,印度舞蹈总是让人感到一种神秘的色彩。
  古印度的精神产物十分丰富,产生了印度教与佛教这两个影响深远的宗教类别。现在的印度本土人民大都信奉印度教。佛教的影响广泛,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在教义和精神上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也对印度舞蹈产生了久远影响。
  印度佛教舞蹈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千百年来,它给印度乃至世界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艺术享受。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祭神仪式与歌舞形式被我国佛教寺院所采用、吸收,并逐渐使之民族化。从我国南北朝时期开始,经隋、唐直到清代,1000多年间,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对印度佛教舞蹈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创造了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佛教舞蹈。这其中主要包括敦煌乐舞、汉族民间佛教舞蹈、藏传佛教舞蹈和南传佛教舞蹈。
  1.敦煌乐舞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有三个特征。(1)承袭了印度文化。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中可以看出印度舞蹈的一些特色,如赤足、足尖内收(而不像西方之向外侧绷直),双腿多做交叉式的动作,或一足着地,另一足向上向内收至耻骨联合的下方。(2)敦煌壁画中舞者的装束、服饰与印度相近。大多舞者赤裸上身,佩戴珠宝璎珞、臂钏、手镯、脚链,天衣彩带绕身,下着短裙和七分裤,头上梳高髻或披发,兼具西域特征。(3)敦煌壁画舞蹈中融有汉地因素。在中唐的壁画中,乐舞伴奏者的服装已开始向宽袍大袖演变,手中的乐器如横笛、笙和串板也都是中国民族风格。
  2.汉族民间佛教舞蹈
  佛教传入中国近2000年之久,佛教文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有着深刻的影响。除了寺庙中传演的佛教舞蹈外,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佛教舞蹈。每逢节日或庙会,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娱佛舞蹈表演。汉族民间的佛教舞蹈,一般在庙会或灯会中表演。如江苏南通、海安等地,民间在正月十三的灯会、七月十三的关帝会,以及药王会、地藏会、观音会等佛教节日里都要举行庙会。庙会中的民间舞蹈绚丽多彩,热闹非凡。如海安的《苍龙舞》、南通的《荷花盘子舞》、如东的《钟馗戏蝠》、如皋的《耥子灯舞》《倒花篮》等,都以自身的特长争奇夺艳、竞比舞艺。放河灯是汉族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舞蹈。陕西西乡县牧马河畔的波罗寺,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都举行佛教祭祀乐舞――放河灯。表演时,武和尚吹吹打打走在队伍的前面,队伍中的和尚,双手捧着数盏荷花灯,边走边摇动臂膀,舞向河边,将荷花灯放到河里,荷花灯随波飘向远方。
  3.藏传佛教舞蹈
  藏传佛教的舞蹈,俗称“法王舞”“跳欠”“跳布扎”“跳鬼”“金刚舞”等,因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学术界称之为“寺院傩”。藏传佛教舞蹈涉及多个民族,以藏族、蒙古族为主。藏传佛教舞蹈表演者是自幼出家的喇嘛,按要求接受佛教舞蹈的培训。藏传佛教舞蹈以以下四种舞蹈为代表。
  (1)查玛。蒙古族佛教舞蹈。查玛舞包括颂神、驱魔、辟邪、祈祷吉祥等内涵。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喇嘛扮演菩萨、罗汉、天魔、厉鬼、骷髅、牛、马、鹿、狗等形象,有“二十一尊度母舞”“阿吉勒”(印度神)“乃木乌兰”(红脸神)等舞蹈。
  (2)鹿神舞。据《佛教文化百科》记载,此舞为蒙古族舞蹈。鹿神舞由年轻的喇嘛演出,舞蹈时多以高跳、奔驰、蹲转、涮腰等动作组成,表现鹿的优美和敏捷。
  (3)马头明王舞。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中的五大明王之一,是观世音菩萨为降伏恶魔而变化的愤怒身。马头明王的扮演者须是高僧,有三个马头高耸冠上。舞姿庄严、持重,出场后,先立于台阶之上亮相,然后到场中做“举剑转身”“抱推式”等动作,并接受观众的礼拜。
  (4)曲佳法王舞。法王出场前,要先吹响大号和唢呐,出场后,在台阶上做具有威慑力的亮相,然后舞步下台阶,在台阶下伫立。这时,由数位年轻的喇嘛护拥一位全场推选的老喇嘛,老喇嘛手托哈达,从广场的另一端走来,穿过广场,向曲佳法王献哈达,并将哈达装饰于法王的王冠上。此舞节奏舒缓,力度强,技巧高超,有各种威猛的造型。
  4.南传佛教舞蹈
  南传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以巴利文佛经为依经,在我国的云南及周边,以及泰国、缅甸等国盛行,主要由以下四种舞蹈组成。
  (1)八宝花舞,是佛教舞蹈,又称“散花舞”,由僧侣或信徒表演。舞姿多变,构图对称。最后在“龙摆尾”“二龙吐水”“满天星”等动作和调度中展现高潮。
  (2)大鹏鸟舞,是佛教舞蹈。傣语称“戛伦”“戛略弄”,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源于大鹏鸟舍生忘死和雨神搏斗,战胜旱灾的故事。舞蹈很注重技巧,单人舞仅表现大鹏的威猛,双人舞则表现大鹏与雨神搏斗的情景。舞姿动作幅度大而有力,造型刚猛威武,手部要呈爪式,多有独立式、双腿并吸空中跳、胸部着地转和卧鱼等动作。
  (3)孔雀舞,是佛教舞蹈,傣语称“戛洛涌”“戛朗洛”等,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此舞一般在盛大的佛教节日或隆重集会时表演。一般舞者均为男性,表演时戴尖塔冠假面,穿孔雀羽衣,身系孔雀毛的架子。单人舞的面具为女性,双人舞的假面为一男一女,代表雄和雌。舞蹈动作有模仿孔雀飞翔、开屏、吸翅、抖翅、展翅、饮水、嬉戏等。孔雀舞的舞姿优美、灵巧、质朴、矫健。近年来,舞蹈家已经抛开面具和羽毛,仅用形体来表演,五个手指中的拇指和食指代表孔雀的头和眼睛,其余三指表现孔雀头上的羽毛,整个手臂表现孔雀高贵的脖子,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就活跃在眼前了。现代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将此舞改编再创,名“孔雀舞”和“雀之灵”,赋予神圣而纯洁的孔雀以新的姿态。
  (4)白族佛教乐舞,是佛教舞蹈。白族是全民族信仰南传佛教,故此类乐舞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剑川、大理、鹤庆、宾川等县市白族聚居地。表演的时间主要在上元(元宵节)、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弥勒会、观音会、龙华会等佛教节日。白族佛教乐舞是一种集唱诵、伴唱、奏乐、舞蹈等形式交替进行的艺术形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