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老王》课堂教学初探] 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老王》课堂教学初探] 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0:15 影响了:

  同情弱者,关爱弱者,应该是每个人的良知,也是人类社会的本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亲人的关爱我们习以为常,畏缩在街角的弱势群体我们却熟视无睹。冷漠,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尤其90后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爱的蜜罐中,过多地关注自我,而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视他人的存在,冷漠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一度成为他们的代名词。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爱的教育,用爱的情感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老王》是篇语言朴实而意蕴深厚的文章,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以及人道主义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直接又深刻的。读这样的文章,犹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而阅读的过程更是在爱心、平等、人道主义中的一次高尚的旅行。笔者认为在课堂上紧紧抓住文章内在的情感因素,按照“入情→析情→悟情→移情”的情感传递轨迹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不仅能体会老王的善良与不幸,也能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还会油然而生一种对弱者的关爱,一种社会责任感,从而陶冶美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的事业,所谓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导入新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祖孙三人,两个孙子喜形于色,而祖父一脸悲苦。字幕:“那天我们可以读书了,我们高兴了,爷爷却哭了。你懂了吗,老人的眼泪?”然后请学生谈一谈老人的眼泪的内涵。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下,自然地引出弱者、弱势群体的概念。接着教师再激情述说: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重视,社会地位低下,他们是弱者,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多媒体同时展示课文插图及课文题目)这样,这一情感丰富的启发性语言,恰似向学生的心湖投入一枚石子,荡起片片涟漪,引起他们对弱者的关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老王何许人也,他是怎样的弱者,又是怎样的善人,从而为进一步阅读课文蓄势。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这是入情,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情缘境生,轻拢慢捻抹复挑
  
  学生带着问题初步阅读后,很快从课文中筛选出信息: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一个苦人儿。他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又瞎了一只眼,仅存的好眼也有病,乘客不愿意坐他的车,怕他出事;他住在破败的小屋;没什么亲人,两个侄儿没出息,孤苦伶仃;“文革”期间载客三轮被取缔后,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就这样一个人,还在关心着别人。特别是在“我”一家受迫害,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落井下石,为自己谋取私利时,他却不怕被牵连,一如既往地为“我”夫妇服务,还说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钱不够。这是一颗怎样真诚而善良的心啊!尤其是在去世前一天,挣扎着亲自送上鸡蛋、香油,尤为感人。为了体味到那种含而不露、极其微妙的情感,笔者则引导学生据“言”寻“意”,从字词句出发,含英咀华,“轻拢慢捻抹复挑,”去亲临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场景,听老王说,看老王做。先齐读课文的第8、9段,同时结合背景音乐《二泉映月》,让学生进入悲恻的情绪;再分析其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并紧紧抓住其中的“直僵僵地镶嵌”、“直着脚往里走”、”“攥”着我给的“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走开”等等,加以细细品味,然后让学生模仿老王的神态、动作,因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方式,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老王的形象;就在学生还在为老王心酸扼腕时,接着分角色朗读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而此时的学生似乎就是当年这一幕的见证者,他们感受老王的善良,他们理解他所送的鸡蛋、香油中所蕴含的这份敬重和信任,他们也叹息于老王最终无以报答知遇者的遗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老王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这样,师生通过共同深入课文,认真体验文中的场景,深入析情,感情也在语言的咀嚼和品味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所谓情缘境生,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不就在那一刹那间碰撞了吗?
  
  三.以情激情,别有幽愁暗恨生
  
  老王是一个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品质的底层劳动者,而作者一家虽为高级知识分子,但对于老王那样的不幸者却给予了足够的关爱:照顾他的生意;不管他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知道他有夜盲症,女儿还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载客三轮取缔后,还时不时地嘘寒问暖,但文章的最后一句却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最后以“愧怍”一词来表露内心深处的歉疚呢?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再现老王送鸡蛋、香油的一幕。老王在死前探望“我”,并送来了香油与鸡蛋,相信这是他最珍贵的东西了,他说他不是要钱的,可最后接受了“我”的钱走了。可是对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钱又有什么用呢?可见老王紧紧“攥”在手里的不是钱,而是不想让“我”因欠人情而不安的真情,这是怎样的“替人着想”啊。死都要死了,还想着报恩,想着不要让别人不安,这就是老王的为人。而“我”却没有充分理解他,没有充分的被感动,甚至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于是杨绛“愧怍”了,为自己当时的疏忽,为自己当时的糊涂。可这样善良真诚的人第二天就偏偏死了呢,而“我”也是在十多天之后才知道死讯,在多年以后才明白老王的心意。这样,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生发开去,既是学生对作者的反思的感悟,也是学生在感悟过程的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这就是悟情。这时笔者再范读课文第17自然段到22自然段,尽力回归到作者当下的后悔与愧疚,再一次结合悲怆的《二泉映月》,这时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老王金子般的心灵,也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更是自己情感的一次升华,所谓“别有幽愁暗恨生”。
  
  四.移情其中,曲终收拨当心画
  
  “文以载道”,“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在教学《老王》的最后一部分时,笔者认为应及时设置情感交流,进行情感延伸,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倾吐自己的情与意,才能激发心中的涟漪。于是我在拓展部分如此设计: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穷苦人、弱者、不幸者,都有许许多多的“老王”,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和关爱。杨绛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认为自己是一位“幸运”又“愧怍”的人,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学生准备两分钟,然后在全班交流,当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善良体察善良,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世界时,适时引入04年、05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白芳礼事迹,同时多媒体展示白芳礼特写,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时动情解说:坎坷一生,大爱无言的白芳礼老人走了,但他手中的那支爱的接力棒依旧。多媒体展示关爱图片,字幕: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反思,也能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更会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深度的洗礼,这就是“曲终收拨当心画”。
  一篇简短的《老王》,怎一个“同情和赞颂”了得?那就让我们在课堂上紧紧抓住文章内在的情感因素,按照“入情→析情→悟情→移情”的情感传递轨迹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捕捉字里行间的作者痛苦和复杂的情感,让更多的“我”,能在反思和自我拷问的过程中好好对待那些生活还没好起来,生理上还有缺陷,却有着老王一样的金子般良心和太阳般光芒品质的“老王”们,也用一代大家的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感染这些“90后”学生的人格品质吧。
  
  冯银仙,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宁海。本文编校:老 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