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曲终人未散,课结意犹存]意客网
 

[曲终人未散,课结意犹存]意客网

发布时间:2019-01-27 04:02:11 影响了:

  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好课的结尾应该是“凤尾”,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也会启迪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教学结尾的策略。
  策略一:提炼概括灵活总结
  最朴素的教学结尾法就是概括小结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这种概括型教学结尾看似朴素平常,却能梳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如果让学生来概括,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在形式上,师生不妨跳出口头表达的传统方式,改用诗词、图表等方式来概括。
  1.诗歌总结,提炼概括趣味增
  例1:《模板、版式和母版》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理清模板、版式和母版三者的区别并加以合理运用,我在教学PowerPoint后,运用了自创诗进行总结:
  (总体)模板版式和母版/读音字型不好辨/若你认真细理解/辨别清楚也不难//
  (模板)模板效果在背景/风格配色一起来/一用就是一大片//
  (版式)版式作用就排版/只管内部不理外/作用范围就一页//
  (母版)母版名字真奇怪/可是作用不简单/添对象改模板/还能创新DIY//
  (总体)模板版式和母版/用得恰当很精彩/但愿你们收获满/给你作品添风采//
  2.思维导图,提炼概括层次明
  例2:《构图与图片裁剪》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块――构图和裁剪,涉及知识比较细碎,采用总结方法,很难将其梳理清楚。运用思维导图(如右上图)则可以清晰地总结该课内容,再结合“自定义动画”,使知识的回放更具层次感和条理性。
  策略二:方法继承适当延伸
  概括型教学结尾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始终没有跳出课本。在新课程背景下,“只知鱼,不知渔”的教学必将成为过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结尾处安排一个延伸,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类推和发散,即通过对一个知识、一个技能的学习,掌握一类知识和一批技能。
  1.现学现用,总结形式来继承
  例3:《各抒己见――电子公告牌BBS》一课中,教师主要讲了注册、建帖、回帖等内容,在教学结尾处,教师新建一帖“本课大家学了什么”,学生以回帖的方式总结自己的学习所得。学生的回复既有对知识的回顾,又有对技能细节的订正(注册时留意提示信息),更有情感的触动(将贫困地区儿童与自己做对比,发出帮助贫困儿童的倡议)。
  这种依托教学内容“趁热打铁”的教学结尾方式,可以在梳理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将知识延伸到应用中,把技术应用和课堂总结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很巧妙,也很自然。
  2.活学活用,类比方法来延伸
  例4:山东王爱胜老师在《网页超级链接》的课后给出了探索课题:(1)能不能链接到其他格式(如doc、exe等)的文件?网上提供的下载链接是怎么建立的?(2)在同一个网页内的文章很长,能不能根据主题进行链接?王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论文格式,要求学生课后参考有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写成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总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在有限的学习中学会类比、类推,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学的方法。这类教学结尾就是把课堂内容从方法上进行归纳类推和横向延伸,使课堂知识实现了迁移。
  策略三:丰富知识彰显原理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就是体现所学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使用,甚至也学会了应用先进技术,至于技术为什么会先进,怎么变得先进,教学内容却没有涉及。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技术的实用性或先进性往往只有感性认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结尾环节可以给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为什么图表比文字更清晰,为什么滤镜效果是Photoshop的经典。有时,告诉学生技术的渊源或原理,更能征服学生的心。
  1.丰富知识,课外内容话本质
  例5:我在教学《Excel图表创建》一课时,用了这样的结尾:列举思维导图、概念图的例子,阐述图表直观、简洁的科学原理,那就是在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上,人的视觉中枢比听觉中枢快500倍,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并且由于这一过程中大脑运用了形象思维,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彰显原理,画龙点睛在结尾
  例6:在教学《Photoshop滤镜》一课时,学生对滤镜操作比较感兴趣,我就设置相对开放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图片特点自行选择合适的滤镜效果,滤镜参数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来设定的。展示学生作品后,对滤镜的教学似乎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我突然想到几年前自己曾经编程实现了若干个简单的Photoshop滤镜效果,于是在教学结尾环节添加了对滤镜原理的描述:运用某些算法,根据周围的像素值为每个像素重新指定一个值,并重新赋值给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当然,这个原理也很好地解释了滤镜应用进程有快有慢的原因,即图片越清晰、像素越高,计算量就越大,计算时间就越长,滤镜应用进程就越慢。
  很难说这些课外知识对于课堂教学是必需的,但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有时需要跳出课本身来俯瞰教学内容。如果一些课外知识不但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师生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妨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课堂。这些紧密关联教学的课外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生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策略四:内化情感渗透德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怎样落实这一目标?什么时候来落实更合适?我认为,教学结尾就是个不错的时机。有效落实这一目标,可以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观,牵动学生的情感,由此,一节平凡的课可能就会变成一节出彩的课。
  1.情感共鸣,结尾深处是高潮
  例7:我听过一节《PowerPoint超级链接》,上课教师提供了以西藏为主题的操作素材,课堂总结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技能,随后让学生思考“看了西藏那些贫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最后播放关于西藏的视频。这样的教学结尾不仅让学生通过谈感受认识到自己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还通过视频强调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当时正值西藏“3.14”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和人文性。
  2.信息伦理,引导规范为上策
  例8:本校马老师在《ACDSee图像处理》教学结尾处引入当时比较热门的“华南虎照”事件,运用图片和文字描述“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实际上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并简要说明该事件的后果: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逮捕。教师运用这一反例,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意识。
  当知识与技能目标脱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学生掌握的技能可能会变成一个隐形炸弹,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义相当广泛,不仅包含了合不合适、可不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层面,还应上升到信息技术能不能使用、使用后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道德层面。所以,关注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教学结尾,才称得上真正的“压轴”。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实验中学浙江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