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巧用多媒体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课题
 

巧用多媒体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课题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5:43 影响了:

  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十几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职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的情况,许多人抱着“混”的态度呆在学校里。因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文能力以适应求职就业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等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优化了课堂布局,拓展了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交流,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灵动。因此,在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就成为摆在我们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布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讲授情景和气氛才能吸引住学生。多媒体是集文本、声音、图片、三维图像、电影片段、动画等为一体的强有力的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讲“演讲”这一章节时,上课时我首先让他们看了一段网上盛行的约17分钟的“一个学校的感人演讲会”――《让世界充满爱》,学生完全被演讲家高超的演讲艺术征服了,很多学生都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第二次课,学生跃跃欲试纷纷登台展示自己演讲的风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变得生动形象、立体多样,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地发现美、感知美。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审美情境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琵琶行》之前,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用多媒体推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令人拍案叫绝,可推为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之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诗句描写的音乐中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表演技法,可播放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高潮片段。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情境氛围中。
  运用多媒体挖掘课文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但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讲《荷塘月色》时,我给学生放《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及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的录音带,随着“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索淡朦胧,什么是和谐宁静。再加上委婉深沉、渗透力极强的朗诵,视听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利用多媒体再现名家经典,培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网络上大师们的经典朗诵能够恰到好处地再现文章的语言节奏以及文章蕴含的情味,同时录音还可多次重复,因而在多媒体上运用录音进行朗读训练,效果很好。我在讲舒婷的《致橡树》就用的是丁建华的配乐诗朗诵,学生听后就模仿着朗诵,感情把握得还不错。还可以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名篇名著让学生欣赏,看后让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
  尽管多媒体有非常大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应用,“合理应用”就是说要用得适度、适时、适量,要根据学习主体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用,还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有些老师认为,多媒体的运用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用了就比不用好,于是在授课中使用许多不必要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只充当了欣赏的角色,目不暇接。课堂的师生互动就无从说起,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不仅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举了。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要控制好课堂节奏,注意课堂互动,以期实现理想的效果。
  总之,只有灵活合理利用多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育内容有形、有声、有色,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切实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