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_治校方略
 

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_治校方略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8:07 影响了:

  一、走进Q中学      1 学校概况   Q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民办中学,位于苏北古城某市南郊。创办于1998年。学校有23个班级,1100多名学生(其中,初中有7个班,约300人,高中15个班,800多人。高中部每个年级各有一个女子班)。全校共有教职工111人,其中。教师71人。
  Q中学生源质量不高。因为Q中学以高中为主体,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高中部分。因为,从招生批次看,属市教育局划分的第三批次(第一、二批次学生分别被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录取);从学业成绩看,中考成绩(总分为860分)在500分左右的学生占Q中学高中生总数的75%左右,600分及以上的不足5%,其中,也有部分300分及以下的学生。平均分比普通公办学校少200~300分。
  
  2 学校体制
  Q中学的董事长不参与学校的日常运营管理。C校长为学校董事。分管学校的财务及招生工作。学校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L校长由董事长任命,在校长室办公,负责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校长下设有一个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及教务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从属教务处。
  
  二、Q中学治校方略的个案研究
  
  1 面向市场、迎合家长的治校方略
  (1)诱人的教育理念与特殊的教育对象相得益彰――迎合教育市场的谋略
  在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但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或称“不信任”)并未随该法的实施而消解。因此,民办学校的招生批次一直排在第三位。而且,只能满足招生计划的30%~40%。其余60%~70%的生源靠自主招生。学校鉴于生存的考虑,基本上接受了前来就读的所有学生,生源质量可见一斑(前已述)。但Q中学已走过了10余年风雨历程。在校生数量趋于稳定。在所招生的“特殊客户群”(C校长用语)的现状与学校实施教育理念的匹配方面,C、L二位校长认识一致:用“成功教育”的理念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位家长”的宗旨。对于“成功教育”的理念,在Q中学的校刊上有这样的分类:
  A.育人理念:教好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位家长。B.办学理念:关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C.德育理念:成才先立德,立德是成才的基础,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而不偏,严而不苛。恩威并用,刚柔兼备,暴风骤雨与和风细雨相结合。D.体育理念: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健”为根本,学生要“炼就一身钢筋铁骨”。E.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运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
  ――摘自Q中学校刊
  按照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观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只代表了学生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不影响其他智能的发展,不能只以学业成绩定“英雄”。因此,使学生成人成才、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成功教育”的理念,与“三流生源”的“低成就”群体能较好地匹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教育”理念“闪亮登场”,让众多为孩子中考失利、为孩子品行不端而黯然神伤的家长眼前一亮,似乎为孩子找到一艘通往美好彼岸的“航船”。
  (2)“生源决定命运、数量等于质量”――招生与控制流生的谋略
  ①生源决定学校命运。生源关乎学校的生存,对民办学校来说,招生成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招生办公室由c校长“领衔”,配有6名工作人员,平学校的经济收益外,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
  (3)“特色”求存续――Q中学的卖点
  要在公办学校所造成的强大压力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需要民办学校给自己准确定位、发展自己的特色。同时,打造教育服务品牌是民办学校借鉴企业经验的突出之处。“特色求发展”已成为民办学校的共识。
  对于何为“特色”,学校颇费一番脑筋。
  特色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能做别人(其他学校)做不到的,即不可替代性。家长选择我们,因为我们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比如,1、“寄宿制”是市区其他学校没有的;2、“因性施教”,这里有女子班能有效地防止青春期的早恋;3、成人成才,养成学习的好习惯;4、“疯狂英语”;5、好学生的特长培养;6、分层教学等。总之,凡是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特色。
  ――摘自与C校长的访谈
  这显示了学校举办者对“特色”的独到理解,商业运营的战略眼光及面向市场对“服务”的强调。而“特色”未必出自办学者别具匠心的教育理念,而首先是来自社会市场的需求。
  而在学校的招生宣传材料中有这样的解释:
  1、Q中学是学生进步最快的学校。2、寄宿制、低收费、学习时间长、家长的压力转给学校。3、寄宿中学学生学会独立生存并远离网吧等不良环境影响。4、圆您的大学梦:“条条大路通罗马”,学校开设实验班、女子班、艺术体育特长班。同时,与国内外几十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整合各高校资源,确保每位学生进入公立本科大学就读。5、读高中的必要性:高中毕业后可以读大学继续深造,可以通过技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总之,人生不能缺少高中教育,无论孩子将来如何发展,三年的高中学习都会给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初中毕业就选择职业教育,过早地踏入社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初中起点的职业教育生源群体差,以后就业层次低,容易被淘汰……现在都是一个孩子,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即使这次中考成绩不佳,也不应该放弃,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失败,也无遗憾。
  通过这则宣传,我们不难看出学校领导者对学生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游说那些中考失利的学生来读高中,列举了读普通高中的种种好处及对比读职业教育的劣势。极力迎合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及“望子成龙”的心理。
  (4)经济资本作杠杆――Q中学的外联策略
  丹尼尔・格里菲思(Griffiths,Danie)的开放系统论清晰地表达了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和外围的超系统间相互影响、适应,而且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若干扰系统间的渗透,从而使系统‘封闭’,对环境变化常负责财务、考勤及其他事务。逢招生季节便全员、全天在岗。若到每年4~7月份招生旺季,学校全体教师服从学校安排外出招生或留守值班。对于招生的重要性校领导有如下的认识。
  招生对于我们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天大的事情。生源不仅决定学校的命运,更牵扯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摘自5.16日上午10:00招生会议上C校长的讲话
  通过以上的表述。我们似乎能感触到招生激烈竞争的场面。招生的渠道也可谓异彩纷呈。
  首先,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学校,引起社会公众的注 意。报纸、电台、印制宣传广告材料、车体广告等是常用手段。创办校刊也是出于此项考虑。同时,通过举办一些“诗歌研讨会”等外联活动,邀请媒体参加,借机宣传学校。
  其次,采用布点和招生代理。将全市招生范围划分为几个区,每个区由指定教师负责联络一个或几个代理(主要为当地的商店主或个体工商业者)。
  再次,就是采用学生(包括家长)带学生的方式。每个教职工都有1~2个招生任务。能否完成任务作为下一学年续聘与否的重要参考。
  招生“关乎学校的生死存亡”已成为O中学领导的共识。若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是具有教育性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来运作,那么,招生工作则完全是依据市场的逻辑来经营,它集中体现出了民办学校的商业化特征。
  ②数量等于质量的特殊逻辑。在学校的领导层中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数量就是学校的质量”。就读学生数量的多寡代表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对于民办学校而言,重要的是来自外部社会的评价,而非教育自身内部的评价,也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判。这就是民办学校场域中的特殊逻辑。
  在校学生的数量由招生数量和流生数量的动态结果所决定。与煞费苦心的招生相比,控制流生则显得简单得多。
  招一个学生要说破嘴皮子,的确不容易。希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多做学生的工作。不行把他(她)(指打算辍学或转学的同学)叫到你的办公室,几个老师一起说,一会就把他(她)给说晕了。多说咱们学校的好处,告诉他(她)到哪里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如果到其他学校很难适应的。
  ――摘自6.24日下午4:50全体教工会议上某副校长的讲话
  Q中学的管理者对流生问题能深刻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以及积极地采取对策,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转学和辍学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在校生的数量。除了稳定的敏感性降低。那么,在当今社会系统中完全封闭的学校是难以存续的。民办学校因其处于弱势地位更要与周围的社区、相关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积极沟通交流,争取获得更多支持进而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一个好校长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的命题并不过分,尤其在民办学校中,似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社会与学校间和谐共处。Q中学对学生采用“封闭式”管理,但却采取了积极的外联策略,这为学校的生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市场化产物的民办学校,“经济资本”在这种外联活动中的杠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使得学校在招生时与家长不停地周旋。而出于同样的目的,学校招收的人校新生(主要指高一)中,有55%以上的是“线下生”。所以,学校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必须解决学生(更包括家长)所关心的学籍问题。为此,Q中学举办者便积极地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一些“非正式”、“不公开”的“谈判”,采用“双学籍制”。这种“打擦边球式学籍处理办法”(c校长语)成功解决了学生、家长所高度关注的普通高中的学籍问题,为学校吸引了大批的生源。当然,具体的“谈判”内容笔者无从知晓,但“经济资本”在促进“谈判”的成功方面一直积极地起着作用。同样,高三将要毕业的同学的毕业证问题的解决,部分地借鉴了这种方法,也为控制流生,稳定在校生数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公办学校,往往有迎不完的来自上级教育职能部门的检查、验收、监督、评比活动。而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这个方面似乎是个解放,但同时失去了与教育主管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业务指导的获得。所以,Q中学为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每年都要“主动”地动用一些“经济资本”邀请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来学校检查、指导。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除用“经济资本”的方式主动地接触“悉心邀请”来的教育主管部门之外,还要用更多同样的方式被动地接待“不请自来”的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如卫生部门、环保部门等等。
  笔者认为,行政部门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所属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当然也包括民办学校。尽管民办学校具有私人性质,但毕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今天,政府不仅不需要民办学校用一些“非公开”的方式来主动请邀,相反,应当积极地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给予关照和支持。
  
  三、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因材施管”的治校方略
  
  1 成才先立德――因材实施德育
  (1)校本课程的开发
  Q中学三流生源的现状是,有些学生在家里对其父母的言语不以为然,不加尊重,甚至形成对立、冲突;在学校,因厌学而行为不端:迟到、旷课、早恋、打架斗殴,甚至对其教师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观点,在同一环境中,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兴趣等因素。所以,转变这些“低成就”学生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其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鉴于此,我认为,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首先着力订立校本德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推行校本德育课程,从而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风格。简言之,真正的道德教育塑造的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色,而且只有依赖于经过积淀形成的不同校本文化风格,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正确认知在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教育,特别重视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成就动机的培养,促使“低成就”学生由失败心态转化为成功心理,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机制。为此,Q中学开发了校本课程《非智力因素与中学育人》,使之正式进入课堂,有专职教师讲解。同时,每位班主任教师人手一册,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感悟、体会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强化学生的优点,认识其不足,增强自信心,践行“不成才也成人”、“精神成人”的信念。帮助学生形成(重塑)正确的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从而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
  (2)多种德育形式的结合
  做人与求知相结合,德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在Q中学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德育活动包括多种形式。①给班级命名,如:鹏飞班、鸿志班、劲松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向心力、凝聚力。②仪式教育,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全校学生举起拳头齐诵誓词、齐唱校歌。③强化校园、班级文化和“课桌文化”建设。④参观高校,增强学生的成才意识等。同时,学校每个教师都强化德育的理念,加大这种教育的实施力度。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处于这种教育之中。⑤举办各种活动,如:利用纪念“九・一八”、“一二・九运动”、庆祝国庆节和元旦等契机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教育。组织班级篮球赛、拔河、跳绳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爱校、爱班、爱自己的意识。
  
  2 高要求的教师与低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学困生、德困生)对其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为,教师首先面对的是 如何适应这些学生,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此,Q中学在选拔教师时有别于一般学校。
  (1)师资来源广
  Q中学通过发布招聘信息和招生宣传的方式向社会招聘教师,招聘的范围面向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学校能够充分享受择优录取的权利。学校对有民办学校工作经验的教师则优先录用。因为,这些教师在入校后能更快地进入角色、适应民办学校的特殊教情。
  (2)教师的入职培训严
  每个人都是未完善的存在,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师的专业化,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必须环节。尤其在这样一个“低成就”学生群体中,教师为了能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这个集体中,入职培训显得更为必要。Q中学教师的培训基本都定在每年8月31日学校正式开学前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时间一般持续三个小时左右,其中,前四十分钟给教师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接下来两个多小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生相适应的“成功教育讲座”。
  (3)严要求与评估激励
  教师工作态度和行为的规范对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师资建设的一个关键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Q中学制定了《教工行为规范》、《教干的八点要求》、《班主任要求》、《对教师的五点建议》、《营造规范课堂要求》、《作业规范七条》等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除此之外,学校会对学生和家长认为有问题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甚至辞退。
  招办有人专门负责查课,而且每节必查,所以,白天的正式课程(辅导课除外)若有教师因事需和其他教师对调一下都必须写申请。严格的纪律是质量的保证。但“刚性的制度要有‘人情味”’则更显智慧。
  在Q中学,激励机制多与经济收益“联姻”。除前述的招生政策外,在教育教学方面采用如:“学生评教制”、设立“校长基金”、“综合会考目标监控实施方案”、“教师教学成绩计算方案”等方法予以激励。
  在市场经济大潮涤荡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在商业化特色浓重的民办学校中,教师与学校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凸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归属感,有损教师对学校的自觉认同而不能真正与学校融为一个共同体。
  (4)低要求――激发学生的自信
  自信对学生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对O中学这些“低成就”学生如何施教?如何调整这些学生的“学业失败”的心态?
  首先,在课堂上,要求教师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机制方面注重分层教学,由低到高、从外向内,螺旋式上升。实行鼓励性评价,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要求任课教师开设“提优、转中、补差”课,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这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利于其增强自信心。
  其次,采用“监考从严、成绩从宽”的应试策略。每逢考试,教务处、各年级组都严密组织。学生参加考试严格遵照考试工作流程,严肃考风、考纪,学生不能中途提前交卷,不给学生留有任何作弊的机会。而在学生的成绩方面则处理得相当灵活,任课教师可以在开考前一两天到教务处浏览本学科考卷20分钟,但不能做记录。在批阅试卷时候,全年级统一标准,可以宽松处理学生的答题。试卷在批阅后,教师保留,不要求发到学生手中。
  再次,学校对每学期结束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书(即家庭报告书)的填写也费了一番脑筋。
  刚才G主任已经把家庭报告书发到各位班主任手上了,这里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填写时一定要斟酌再斟酌。事先打个草稿,不能直接填上了事。首先字迹要工整,你记住,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一定要看好的方面。主张报告书上不打中下等。
  ――摘自7.1日(周日)15:00第十九周全体教工会议L校长的讲话
  通过L校长的讲话及Q中学对学生采取的种种措施,我们很容易看出学校对学生现状的一种无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学校领导者所付出了一片苦心。对这些“不循常规的”学生,采用种种“不循常规”的手段,亦不失为领导者治校的一种超然智慧。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