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找回失落的生命脉搏]不敢失落迎接承诺 我的脉搏
 

[找回失落的生命脉搏]不敢失落迎接承诺 我的脉搏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5:23 影响了:

  【摘 要】作文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头戏,许多考生努力在应试技巧上做文章,以求短期突进,却无法突破作文提升的“瓶颈”。作文备考的关键是把平时的观察积累内化为思想见解,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关键词】作文提升 生活 阅读 思维深度 表达
  
  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对于大部分高三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为了高考。是啊,十年寒窗,为的就是龙门前那一跃,以此为由,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学生们在“一切为了高考”的思想指导下,投入时间精力致力语言的修饰、写作技巧的模仿、写作程式的规范时,有不少学生却觉得作文写作出现了“瓶颈”:找不到下笔的切入点和材料,丢失了写作热情与冲动,文思枯竭。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作文“缺氧”,怎样给学生“补氧”,使他们的作文重新流动着生命的活力与光彩,就成了高三语文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开掘,吸纳源头活水
  作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更需要生活的源头活水的滋养。自觉关注社会生活以及身边的人与事,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才能保持思想的敏锐与作文的鲜活。优秀作文的最基本要素不是技巧而是丰富、深厚、独特的思想。从这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评卷情况来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丰富生活和思想积累,对真善美的发现与感悟,个性的张扬与个人修养的完善已经成为我们倡导的主流。而这些东西正是流动在字里行间的生命光彩,是一篇鲜活的文章不可缺少的“氧气”。当然,思想的成熟不是空中建塔,也有赖于以前的积累,但如果进入高三以后把提高作文的途径狭窄地局限于技巧的锤炼,即使不是本末倒置,起码也容易顾此失彼。高三学生并不是出世的隐士,肩上依然有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责任,时间少不是闭塞的理由,学习紧张也不应是情感冷漠的借口。要想使自己思想丰富深刻,就必须不断引入社会生活这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
  经过教师的提倡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平常匆忙中忽略的风景。一次以“窗”为话题的月考作文中,一位常常追求“大气”但又驾驭不好文字的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扇普普通通的窗,一小段窄窄的校道、几棵老树、一块年级告示板就是它一成不变的风景,唯一变的就是告示板的内容,而我却从这扇小小的窗看到了人心的至善至美……”全文以高三年级告示板的内容为线索,抒写对教师的感激与热爱。文章并不华美,但因为作者能从习见习闻的普通小事中见人未见,揭示了普遍意义的真情,所以在全班同学交流评改中被公推为佳作。这位学生在他的月考总结中这样来表述自己的写作体验:“我一直以为走在大路上才容易成为他人(评卷教师)目光的焦点,现在,我知道,只要有心、有情,处处都可以成为靓丽的风景。”
  二、回顾,清点阅读收获
  作文的源头活水不仅来自生活,也源于阅读。对于许多高三学生而言,阅读时间缺乏、阅读面狭窄、阅读积累欠丰厚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要使作文避开八股套作,要在高三为语文教学画上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重新感受面对优秀作品进行思考的快乐。
  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400多篇古今中外优秀篇章,其中近半数是教师或精讲或点评到的,这些都是作文重要的素材库,使用得当,也能为作文增色添彩。遗憾的是许多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所以对课本的学习仅停留在应付会考的层面。不能善用教材实属资源浪费,高三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温故求新,清点阅读收获。教师可以利用总复习的机会引领学生重温课文,提供思考的方向让学生采撷其中触动思想的精彩句段,结合曾经写过的作文题,以旁批的形式写句段阅读心得。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做个有心人去重读就能有新的收获。我以文中的“领土”“领空”“小屋是我生活的第一件艺术品”等词句为依托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写阅读感悟。我欣喜地看到了注入独特感悟的文字灵动起来了:
  (1)“领空”,这样的词语用在文告上或许会充满主权霸气,然而,在李乐薇的巧手移用下,我却看到了温馨、快慰与自豪。个体的人或许是脆弱的,但拥有了自我精神王国的人却是坚韧而强大的。
  (2)善哉,以才华、情感、追求构筑的小小的阁楼成了你人生的第一件艺术品,李乐薇,你或许无法为自己搭建华厦豪宅,但你却用笔为自己搭起了精神的美丽家园,纵然简陋,足以遮蔽人生的风风雨雨,纵然清贫,你依然是“精神的贵族”。
  试想,一个学期的课文回顾如果能累积几十段这样的文字,驾驭各种作文题目不是能游刃有余吗?
  此外,高中三年尤其是进入高三后学生做过的现代文阅读不下百篇,其中大多是文辞优美的哲理散文,许多精彩的句子信手拈来就可以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久而久之,精神的丰富与厚实就不再是沙上建塔的奢望了。
  三、切磋,磨砺思维内核
  有了生活和阅读的积累,文章便有了根底,但是,一篇文章的分量仍有赖于思维内核的重量,因此,在作文备考过程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强化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效提升作文写作等级,是高三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任务。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审准题、定好主旨,因此,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逻辑思维因素,改变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训练呈随意无序状态的现状,使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培养成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做好以下三个“坚持”,对提升学生作文等级应能有所助益。
  1.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可以达到两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高三的演讲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高三的演讲题目宜采取临时抽签与个人自选相结合,教师评点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既要努力达到预设要求,又要控制好时间,教师的点评要抓准题目材料侧重点、关键词,针对学生演讲存在问题提供改进意见,有时甚至需要教师作口头示范。师生语言的互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的切磋琢磨,缺少这种琢磨,即使是美玉,也可能掩于石砾当中。
  2.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读书随笔。日记、随笔虽然不是高考作文的考察形式,但高考优秀作文中的精彩语段不少是平时练笔习作的再现。中学生由于阅历、积累不足,对问题的独特感悟往往是一闪念间的灵感,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持久性、系统性,而形成文字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提炼思想的过程,积累生活与阅读的点滴感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我坚持要求学生少写甚至不写官样文章,只要是心海荡起的浪花,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朵,也强似洋洋洒洒连篇套语。
  3.坚持一对一的作文面批。高三学生的作文出现“瓶颈”虽然不是个别现象,有共性特点,但具体到每篇习作,出现的不足又各有不同,有的是选材过杂、有的是思路欠缜密、有的是问题切入口过大、有的是叙事过于琐碎概括不足……全班的作文讲评只能点出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够。因此,我坚持每次作文除了笔改、讲评之外抽出一部分同学做一对一的面批交流。
  当然,学生作文“缺氧”现象的根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方法、途径是多样的,比如科学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加强课堂对话,加强师生、生生交流等。这里就不一一论述,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并通过不断摸索寻找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解决办法,这才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需完成的科研课题。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二十八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