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4:28 影响了: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语文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更应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互动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创新的热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对老师有感情,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课堂语言的激励性非常重要,如“试试看,你准能行�”“你积极举手真勇敢�”“你来做好吗?给大家试试看�”“别急,好好想一想,我相信你会想出来的�”当他表现非常好的时候,同学们给予鼓励,老师给予表扬,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敬互爱,气氛和谐,情在学中,学在情中,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开展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方式,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
  二、充分自主,提供创新的空间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他们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是兴趣的典型表现,是人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是人的本性,更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都爱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它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自我的需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段话你喜欢怎么读?”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
  三、转换角色,挖掘创新的潜质
  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转换学习角色有以下几种:(一)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就是教师设疑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二)转换学生之间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本来是平等的。但有的同学成为其他同学的表率时,则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质。(三)学生与学习内容中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画面。在教学时让学生转换为文中的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所以我在教学中常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常问:“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之类的问题,效果极佳。我们学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写作的方法,更多的是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感悟不同的人生,孩子的学习过程更是规划自己人生的过程,我们不可小视这个过程,读一篇文章,当孩子真正进入角色时,你会发现他的思想会跟着文中人物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读《老人与海鸥》时,起初孩子们会感受到老人每天来海边喂养海鸥那种愉悦的心情,也会感受到海鸥看到老人的那种欢快劲儿,但是当老人去世了,人们带他的照片来海边时,孩子会不由地落泪。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创新教学的有心人,在主观上努力创造条件,师生互动去探索,去实践。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