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五星战将|抗日之铁血战将
 

五星战将|抗日之铁血战将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1:13 影响了:

  M2/M3“布雷德利”战车是美国陆军目前的主力装备,先后参加过1991年和2003年爆发的两次海湾战争。由于其卓越的战场表现,美国陆军正在不断改进提升它的性能,使其能适应21世纪数字化战场最新的作战要求。
  
  发展经过
  
  在M2/M3“布雷德利”战车服役之前,美国陆军大量装备的是食品机械化学公司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M113自诞生以来大量投入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这种轻便的装甲车具有与M60主战坦克相当或者更强的机动能力,被美国大兵亲切地称为“战场出租车”。然而,其薄弱的装甲防护却饱受批评:越南军队12.7毫米机枪子弹有时可以从侧面贯穿M113,车体底部防护也难以抵抗各种地雷,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搭载的士兵都坐在车顶上而不愿坐在车舱内。
  美国陆军迅速吸取了越南战争初期的惨重教训,于1963年提出了研制机械化步兵战车的要求。在M2/M3“布雷德利”战车正式诞生之前,美国陆军先后研制并试验过三种型号的样车。
  
  最初的尝试是为了与当时美德联合开发的MBT70主战坦克协同作战而研制的机械化步兵战车(MICV),该车被称为MICV-70。根据计划,太平洋卡车和铸造公司于1965年5月研制出XM701型步兵战车,亦称MOCV-65型。车辆许多零部件源自M107/M110自行火炮的底盘,车内最多可以搭载9名步兵。与M113相比,XM701显著提高了火力。样车均安装了由液压驱动的钢装甲双人炮塔,主炮为20毫米M139式机关炮,其右侧装有一挺7.62毫米M73式并列机枪。步兵配有2挺M60式7.62毫米机枪和5支M14式7.62毫米步枪,与M113相比,样车增加了E51个人三防系统,因而步兵可在核生化条件下在车内利用射击孔作战。动力装置为一台前置的8V71T柴油机,传动系统采用艾利森公司XTG-411-2A型变速箱。整个研制计划一共制造了5辆样车,P1、P2和P3号样车车体采用钢装甲,P4和P5号样车采用铝合金装甲。1965年夏季,P1和P5号样车进入阿伯丁试验场开始动力测试,P3号进入尤马试验场进行沙漠测试,P2和P4号进入纳克斯堡基地进行测试。由于该车外形尺寸较大,重量过重(铝装甲型全重23吨,钢装甲型全重24.5吨),不能用C-130军用运输机空运,而且行驶速度较低,最终停止发展。但是XM701的发展为MOCV-70研制计划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车内射击”概念。为继续评估这一概念,食品机械化学公司于1967年改装了两辆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并命名为XM765型。
  XM765保留了M113A1的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行动部分。主要改进是在车体两侧上各开设了4个射击孔,在跳板式尾门上开设了2个射击孔,在车体前部和两侧安装了附加装甲用于强化防护,安装了有装甲保护的M27式武器站,可配用M139式20毫米机关炮或者M2式12.7毫米机枪。随后,XM765在阿伯丁试验场和本宁堡基地进行了4276公里的行驶测试。尽管测试很成功,但是由于超重、车载步兵在车内射击后产生的火药气体不能迅速排出车外以及车体内部存放燃油容易产生危险(主油箱安装在车内步兵座椅下)等原因,该车仍未被采用。
  第三种比较接近现在的“布雷德利”战车,它就是XM723型。在MBT70和XM803主战坦克研制计划(美国在MBT-70基础上独自研制的主战坦克)相继终止后,1972年4月美国陆军提出研制新步兵战车,参与竞争的有克莱斯勒公司、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和太平洋卡车与铸造公司。同年11月,美国陆军和食品机械化学公司签订了研制步兵战车的工程发展和预生产合同,包括设计、研究和制造3辆样车、1辆弹道试验车和12辆生产试验车。首辆样车于1974年制造完成,其他样车均在1975年夏季以前完成,新样车被称为XM723步兵战车。
  XM723采用康明斯VTA903柴油发动机,在2600转/分�输出功率为330千瓦,与之配套的是通用电器公司HMPT-500自动传动装置。该车在不同部位分别安装了5083和7039铝合金装甲,其主要部位的装甲可防14.5毫米机枪弹的射击。在单人炮塔上安装有XM236式20毫米机关炮和XM238式7.62毫米并列机枪。除了3名乘员外XM723可搭载8名步兵,步兵可以利用设置在车体两侧和尾门上的6个射击孔乘车战斗。与XM701相比,XM723明显降低了重量,全重为19.5吨。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为了替代M114装甲侦察车和M551空降坦克,推出了新型装甲侦察车(ARSV)研制方案,经过竞争,在1972年5月23日分别与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签订合同,发展新型装甲侦察车,编号为XMS00,当年年底两家公司均生产出样车,并于1973年11月交付美国陆军开始测试。洛克希德公司的样车采用6×6轮式底盘,被称为XM800W;食品机械化学公司的样车采用履带式底盘,被称做XM800T。两种样车均安装了全封闭双人炮塔,并配备M139式20毫米机关炮和M60D式7.62毫米外置机枪。但是美国国会以经费紧张为原因终止了该发展计划,并要求新的装甲侦察车与新的步兵战车合并成一种。
  1976年8月,美国陆军成立了机械化步兵战车特别工作小组,对整个XM723计划进行全面评价,并建议发展一种步兵和侦察兵通用的装甲战车。根据建议,食品机械化学公司迅速对XM723进行改进,安装了带“陶”式反坦克导弹和“蝮蛇”链式机关炮的丁BAT-10双人炮塔。1977年5月,美国陆军将XM723重新命名为战斗车辆系统(FVS),由XM2步兵战车和XM3骑兵战车组成。
  1978年12月,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向美军交付首批2辆XM2样车,其余6辆于1979年3月完成。经过进一步测试,1979年12月,XM2和XM3被正式命名为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1980年1月M2和M3正式投入生产,首批生产型车辆于1981年5月交付使用,1983年3月正式装备驻欧美军。1981年10月,为了纪念美国已故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雷德利,M2和M3分别被命名为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M3“布雷德利”骑兵战车。至此,“布雷德利”战车正式开始了它的戎马生涯。
  
  布局传统
  
  M2/M3“布雷德利”战车采用传统的发动机前置式结构,车内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一动力传动室,炮塔一战斗室和载员室。
  车体左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室顶部有一个向后开启的大型舱门,驾驶员在开舱行驶时,头部和胸部可以完全露出,视野良好。舱门上有4具潜望镜,3 具在前方, 1具在左侧。前方中间1具可换成ANA/VS-2(V)3潜望式微光驾驶仪。
  在驾驶室的右侧为动力传动室,其内安装有整体式动力传动装置。打开车体首上甲板的大型舱盖,可以在30分钟内利用快速接头,对动力传动装置进行无损冷却和液压管路的快速拆装,大大方便了保养维修。
  双人炮塔位于车辆中央偏右位置,能360°旋转。炮塔正面安装有一门25毫米机关炮,火炮右侧安装一挺并列机枪,炮塔左侧装有一具可升降的M27双管“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行军时撤收在炮塔侧部,在炮塔正面左右两侧各装有一组4具电击发烟幕弹发射器,备用烟幕弹储存在烟幕弹发射器上方的装甲盒子里。炮手位子炮塔左侧,车长居右,两人各有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门,舱门周围分别布置有2具和7具供炮手和车长使用的M17和M27型观察潜望镜,可分别提供180°和360°的观察能力。炮塔顶部左侧装有一具供炮手使用的带装甲保护罩的昼夜合一瞄准镜。炮塔尾后部环绕安装有储物篮,用以储存25毫米机关炮炮弹,并可外挂6箱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还可为炮塔尾部提供对破甲弹的额外防护能力。
  
  载员室位于车体后部,M2/M3战车可分别搭载6名车载步兵和2名侦察兵。载员室尾部有一扇液压操纵的跳板式大尾门供载员快速进出,当尾门发生故障无法打开时,其左侧有一应急小门。车体左侧甲板外后部有一个储存栏,在M2上可存放3箱5.56毫米枪弹,在M3上可存放3箱7.62毫米枪弹。在车尾门两侧各有一个外部储物箱,可以放置5.56毫米和7.62毫米枪弹以及通信电缆。M2载员室两侧和尾门上分别设置2个球形射击孔,在每个射击孔上方安装有与之配套的潜望镜。M3只在尾门上设置有2个球形射击孔和配套潜望镜。车辆载员室顶部有一个供装填反坦克导弹使用的舱门,装填导弹时舱门装甲护板可保护人员。
  M2/M3“布雷德利”战车的行动部分每侧有6个直径610毫米的双轮缘负重轮,2个单托带轮和1个双托带轮,第1和第3是单托带轮仅仅用于支撑履带内侧,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由6个小块构成的侧裙板覆盖了负重轮的大部和全部托带轮。履带为锻钢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35毫米,左侧履带板84块、右侧履带板82块,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
  为了与外界保持畅通的联系,M2步兵战车安装了AN/VRC-46和AN/GRC-160无线电台,M3骑兵战车则安装了AN/VRC-12和AN/PRC-77无线电台。车辆的电气系统采用24伏直流电,由主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额定输出电压28伏、输出电流220安,有4块串并联使用的12伏/100安时6TN蓄电池。
  
  性能优异
  
  强大的武器系统 M2/M3“布雷德利”战车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242式“蝮蛇”25毫米链式机关炮。该炮是一种依靠外置动力(功率为0.73千瓦的电动机)带动传动链机构实施自动发射的武器,炮长2.672米,炮管长2.032米,炮全重119公斤,可靠性比普通机关炮高,平均故障间隔达25000发。M242机关炮目前是美军的制式装备,除了M2/M3以外,美国海军陆战队的LAV-25轮式步兵战车也采用了这种武器。该炮采用双向单路供弹,可单发射击,也可以100发/分或者200发/分的射速进行连发射击,射击后弹壳向前�出车外。火炮具有较大的射击范围,高低射角-9度~+59°,方向射界360°,最大方向和高低瞄准速度60°/秒,除了对付地面装甲目标和有生力量外,还可对低空飞行目标射击。
  M242机关炮配用M791钨合金弹芯曳光脱壳穿甲弹、M919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92曳光燃烧榴弹、M793曳光教练弹和M9lo曳光教练弹,初速分别为1345米/秒、1385米/秒、1100米/秒、1100米/秒、1525米/秒,前3种弹有效射程分别为2000米、2500米和2000米。其穿甲弹可在1000米处击穿66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可有效对付现代战场上的大多数轻型装甲目标以及有防护的有生力量。另外,该炮也可以发射瑞士厄利空公司的KBA式25毫米炮弹,包括SLB050式曳光燃烧榴弹、SSB051式燃烧榴弹、PSB式燃烧穿甲弹、PLB式曳光燃烧穿甲榴弹、PKHT式脱壳穿甲弹以及TLB 044-2式曳光脱壳穿甲弹。炮手可以根据目标性质用电钮改变射速和选取弹种。在M2步兵战车上,M242式机关炮的弹药基数为900发,其中包括炮塔内的300发待发弹(穿甲弹75发,榴弹225发),其余600发炮弹分别放置在载员舱底部甲板下、载员舱内壁两侧和右侧座椅下并有装甲保护。在M3骑兵战车上,M242式机关炮的弹药基数达到1500发,待发弹和M2步兵战车一样为300发。
  M2/M3战车的另外一项主要武器是装在炮塔左侧的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M27发射架采用双管箱式结构,内装待发弹2枚,发射架俯仰范围为-19°~+29°,最大跟踪速度为15°/秒,导弹发射时车辆必须处于停车状态。除了待发弹外,M2/M3车内分别备有5发和10发“陶”式反坦克导弹,在M2上“陶”式反坦克导弹以水平3发和垂直2发的形式储存在载员室左侧,而在M3上10发都是以水平状态分层储存在载员室右侧的弹架上。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属第二代红外有线半自动制导重型反坦克导弹,于1970年开始装备部队,可在3000米距离上击穿6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BGM-71C是1981年开始交付部队的增强威力改进型,其战斗部前端有一个长305毫米可伸缩的压电引信探杆,导弹炸高为381毫米,配合装LX-14炸药和双锥药型罩的战斗部,可在3750米距离上击穿8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正是由于采用了“陶”式反坦克导弹,M2/M3具有远距离和敌方主战坦克独立抗衡的能力,在两次海湾战争中击毁了不少伊拉克主战坦克。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M240C式并列机枪,位于主炮右侧,弹药基数分别为2200发和4400发,待发弹均为800发。在M2步兵战车内装备有6支供车载步兵利用车内射击孔射击的M231式步枪,备弹4200发。M231由M16式5.56毫米自动步枪改进而成,该枪没有瞄准装置,射手通过观察曳光弹的弹着点进行瞄准。另有9支下车作战用的M16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备弹2520发)和1挺下车作战用的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备弹2200发)。在M3骑兵战车上则只有5支M16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备弹1680发)和1挺M60式通用机枪(备弹3200发)。另外,两种车内均配有3具66毫米M72A2反坦克火箭筒。
  精确的火控系统 M2/M3“布雷德 利”战车拥有精确而完善的火控系统。炮手使用一具雷声公司生产的外壳有装甲保护的昼夜合一瞄准镜,其放大倍率为4×和12×,其中4×的倍率用于车辆静止或行进间主炮和并列机枪的高速跟踪和瞄准,12×倍率用于车辆静止状态下“陶”式反坦克导弹的低速跟踪和瞄准。该瞄准镜在夜间和不良气候下采用红外热成像夜视仪观察和瞄准,和M1主战坦克的绿色显示不同,“布雷德利”战车的红外热成像夜视仪显示的图像是红色的。车长有光纤中继显示系统,可以看到与炮手瞄准镜里相同的图像,并可超越炮手控制火炮跟踪、瞄准和射击。由于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全电式炮塔驱动和双向稳定系统,因而火炮可以在行进中对目标精确射击。此外,车长舱门前方安装有一个对空瞄准具,炮塔上另外还有一个5×的备份昼间瞄准镜,一旦昼夜合一主瞄准镜战损或者因故障失灵,可供炮手或车长应急瞄准使用。
  
  火控系统操作也很简单,只需要选择好所需的弹药种类和发射速度,然后移动手柄将瞄准线对准目标,最后用拇指按下扳机即可完成射击。射击方式一般是先发射一发炮弹,观察弹着点,如果命中后,再采取三发点射或连射,直到目标被摧毁。
  坚固的装甲防护 M2/M3“布雷德利”战车整车能防御14.5毫米口径机枪弹射击和152毫米口径榴弹破片的破坏,并具有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车体由铝合金装甲和钢装甲焊接而成。车体首上和顶部为5083铝合金装甲,车体首下为钢装甲,车体两侧倾斜部分为7039铝合金装甲,车体两侧垂直部分和车体后部为间隔装甲,车底采用5083铝合金(其前部三分之一挂有9.52毫米厚的钢装甲,防地雷袭击)。车体两侧垂直部分和车体后部间隔装甲的主体为25.4毫米厚的5083铝合金装甲,在相隔88.9毫米外附加有两层6.35毫米厚的钢装甲(两层钢装甲之间又间隔25.4毫米),总厚度达152.4毫米。另外车体两侧的裙板增强了对空心装药破甲弹的防护能力,车首的放浪板也能够提供附加防护。
  炮塔也是由铝合金装甲和钢装甲焊接组成,座圈直径1524毫米。炮塔正面上部和炮塔顶部均为钢装甲,炮塔正面下部为7039铝合金装甲,炮塔尾部为5083铝合金装甲。
  在特种防护方面,M2/M3“布雷德利”战车配有8具M257式烟幕弹发射器(发射66毫米L8AI/A3烟幕弹和M76反红外烟幕弹)和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全车采用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三防系统,车载步兵配有防毒面具。
  M2/M3“布雷德利”战车的车载弹药通过车体内外合理的分散布置以及装甲保护,减少了二次殉爆几率,提高了成载员的生存能力。另外在发动机室和载员室均配有自动灭火装置,其中发动机室有一具内装3.2公斤“哈隆”灭火剂的自动灭火器,载员室有4具灭火器,2具为内装2.3公斤“哈隆”灭火剂的自动灭火器,2具为内装1.2公斤“哈隆”灭火剂的便携式灭火器。
  良好的机动性能 M2/M3“布雷德利”战车采用康明斯公司VTA-903T型八缸四冲程涡轮增压V型水冷柴油机,净重1100公斤,在转速为26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367.5千瓦。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通用电气公司的HMPT-500型静液机械式自动传动装置,整个装置集中在1个箱体内,包括输入齿轮组、变速箱、转向装置和控制装置等部件。变速箱有3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1挡和倒挡为液压式,2挡和3挡为液压机械式,所有挡位均可无级变速。换挡是电控液压自动操纵,通过电子线路实时测量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等参数,能适应地面阻力实现液压自动换挡。转向是通过改变左右2个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和转速实现。因为液压马达转速可以进行无级调节,所以车辆可以进行无级转向。转向操作采用方向盘式,当1挡或倒挡时,车辆可进行一侧履带前进另一侧履带倒退的原位转向和制动一侧履带、转向半径为二分之一履带中心距的原地转向,还可以进行一侧履带速度快另一侧履带速度慢的缓转向;挂2挡和3挡时,能进行缓转向。
  M2/M3“布雷德利”战车采用传统的扭杆式悬挂系统,负重轮最大行程355毫米,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平稳性。悬挂系统配合先进的传动装置,使战车具有较好的越野性能和加速性能,从静止加速到32公里/时需要7.7秒,加速到48公里/时需要19秒,从静止加速到64公里/时需要25.2秒。可跨越2.54米宽的壕沟,翻越0.914米高的垂直墙,爬31°的坡道。
  M2/M3战车除了具有良好的路上机动能力以外还可以进行水上机动,可借助随车携带的围帐采用履带划水推进的方式进行浮渡,水上前进速度最大可以达到7.3公里/时。如果由受过训练的乘员操作,升起车辆四周的折叠式围帐仅需15分钟。该车具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可以用C-141、C-5和C-17军用运输机空运。1架C-141“运输星”运输机可以空运l辆,1架C-5“银河”运输机可以空运5辆,1架C.17“环球霸王”运输机可以空运3辆。当用C-141运输时,由于机舱尺寸限制,需将炮手瞄准镜和车体侧裙板卸下,另外所有负重轮需用钢丝绳拉紧。
  
  发展与变型
  
  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在投入生产后,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了改进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型号众多、门类齐全的庞大车族。目前“布雷德利”车族已经取代了原来M113装甲车族在美国陆军中长期占据的主力地位。截至1994年,联合防务公司(2005年被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兼并)共生产了6724辆“布雷德利”系列战车,包括M2步兵战车4641辆,M3骑兵战车2083辆,其中基本型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2300辆(在A1型出现后为了便于区分被称为M2A0/M3A0),剩余的全部是改进型号。
  M2A1步兵/M3A1骑兵战车 1986年, “布雷德利”战车按照Block I方案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改进。改进的核心是采用BGM-71D“陶”2反坦克导弹系统,为三防系统安装过滤生物和化学战剂的M13A1中央空气净化系统(GPFU),为步兵战车增加了一名车载步兵,对骑兵战车侦察兵的座椅位置进行了调整,另外还改进了燃油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新的战车被称为M2A1步兵战车和M3A1骑兵战车,从外形上看M2AI/M3A1和M2A0/M3A0的最大区�是取消了炮塔正面备用烟幕弹的储存盒。
  对车内空气净化系统的改进于1986年5月开始,在新的三防系统中车长、炮手和驾驶员的防毒面具直接与M13A1中央空气净化系统连接,车载步兵则使用自己的三防衣和防毒面具。BGM-7lD “陶”2反坦克导弹系统于1987年初开始安装,战斗部直径从127毫米扩大到和弹体直径一样的152毫米,在重5.9公斤的战斗部前端有540毫米长的压电引信探杆,经过上述改进“陶”2反坦克导弹的垂直破甲威力达到了1030毫米。另外,“陶”2反坦克导弹还采用了二氧化碳激光器光标、数字式计算机制导、AN/TAS-4A红外热成像夜间瞄准系统,命中率和夜战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M2A1步兵战车和M3A1骑兵战车的生产从1986年一直持续到1988年,总计生产了1371辆。
  M2A2步兵/M3A2骑兵战车 早在1984年,对命名为BIockII的第二阶段改进方案的研究就展开了,改进的重点是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直到1988年M2A2和M3A2才正式开始生产,总共生产了3053辆,另外截至1996年所有的A1型和部分A0型也已经被升级为A2型。A2型和A1型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外部特征:车首防浪板被取消;炮塔和车体挂装了钢制附加装甲并可外挂爆炸式反应装甲;车体两侧的射击孔全部取消;原来安装在车首的车灯布局和位置进行了明显改动;并列机枪的防护罩被取消;在A1型炮塔上消失的烟幕弹储存盒又重新安装了,但是位置从烟幕弹发射器上方变动到了主炮两侧。
  M2A2/M3A2披挂的钢制附加装甲由很多块构成,厚度为25毫米,用螺栓固定在主体铝合金装甲上。覆盖部位包括炮塔正面、炮塔右侧(左侧是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体正面、车体两侧、车体底部和侧裙板。由于附加装甲的采用,A2型战车具有抵御俄罗斯BMP-2步兵战车上30毫米机关炮穿甲弹射击的能力。为了增强对诸如俄罗斯RPG-7火箭筒破甲弹一类武器的防护能力,A2型在附加装甲外还可以外挂爆炸式反应装甲。一辆A2型战车的全套反应装甲由105块构成,同样用螺栓固定在炮塔和车体上。另外A2型在车内还安装了凯夫拉纤维防崩落衬层,可以防止装甲被击穿后弹片在车内飞散而伤害到车内人员。为了提高车辆的可靠性,A2型采用了能诊断动力传动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系统故障的电子诊断设备。车载步兵数量又减少到6人。
  经过上述改进,在外挂爆炸式反应装甲时A2型战车的战斗全重达到近30吨,为了不降低车辆的机动性,M2A2和M3A2采用了改进型VTA,903T发动机,通过提高压缩比、改进涡轮轴等措施,发动机在2600转/分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441千瓦。与发动机的改进相对应,传动装置改进为HMPT-500-3EC型,对战车的扭杆悬挂系统也做了强化。另外,为了满足车重增加后浮渡的需要,围帐的高度增加了50厘米,安装位置也做了相应变动。和A0、A1相比,M2A2和M3A2的陆上最大速度从66公里/时下降到56公里/时,水上最大速度由7.2公里/时下降到6.4公里/时,最大行程由483公里下降到400公里,从静止加速到48公里/时需要22秒。
  M2A20DS步兵/M3A20DS骑兵战车这两型战车又称为“沙漠风暴”型,是在M2A2和M3A2的基础上升级而成。它出现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采用了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得到验证的一些改进而得名。这些改进包括:采用保护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机、全球定位和战术导航系统、数字罗盘系统、“巴斯”毫米波战场敌我识别系统、AN/VAS-3或AN/VAS-5驾驶员红外热成像夜视仪、VLQ-6或VLQ-8型反导弹光电对抗设备和为了提高车辆的生存率对车内弹药储存位置做出调整。与A30DS型战车不同的是,A20DS型战车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只在载员舱内安装了多功能平板显示器。
  为了提高车载步兵的反坦克能力,用AT-4反坦克火箭筒取代了M72A2反坦克火箭筒。AT-4由瑞典FFV军械公司研制,破甲威力超过400毫米。另外,M2A20DS为车载步兵配备了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车内储存3发“陶”2或“陶”2A/B(分别采用串联战斗部和攻顶战斗部)反坦克导弹和2发“标枪”反坦克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单兵使用的焦平面红外成像制导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能以直射或攻顶的方式打击2公里外的先进装甲目标,垂直破甲厚度超过600毫米。
  美国陆军计划为11个重型旅战斗队装备M2A2ODS步兵战车和M3A20DS骑兵战车,一共将有1433辆A0、A1和A2型战车被升级。
  M2A3步兵/M3A3骑兵战车 这是美国陆军第一款全数字化战车,可以满足21世纪数字化战场的作战需要。从外表上看只是在炮塔顶部车长位置处增加了一个独立的全向红外热像仪,但是其内部却有很多革命性的改变。车辆装有“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FBCB2)系统,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并具有“猎,歼”模式的数字化火控系统、改进型目标捕获系统、GPS全球定位和惯性组合导航系统、雷声公司第二代480×4元前视焦平面阵列热像仪、AN/VAS-5驾驶员图像增强器、车长/驾驶员和车载步兵班长用多功能平板显示器、实时故障诊断预警系统等先进设备。
  数字化火控系统和改进的目标捕获系统,使M2A3和M3A3实现了和先进主战坦克一样的目标自动跟踪功能。车长和炮长均拥有各自独立的第二代前视焦平面阵列热像仪,使“陶”2反坦克导弹获得了夜间最大射程上的反坦克作战能力。采用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的多功能平板彩色显示器,可显示高分辨率地图、战术数据和前视红外图像。
  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战车,M2A3/M3A3/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标准的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为核心,把全车各部分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并用FW2000微型计算机对各种信息加以处理,大大提高了战车的指挥通信能力。该车采用与M1A2主战坦克类似的车际通信系统,通过单信道地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RT-1702E(C)U电台,可以与MIA2主战坦克、AH-64D攻击直升机以及上级指挥部之间实现实时的数字化信息交换。单信道地空无线通信系统与普通通信电台不尽相同,它具有数字传输、保密通信和抗电子干扰的优点,能快速压缩并通过战术互联网传输地图、图像和战地情报。由于“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能和其他空地武器平台联网,实现了指挥通信高度统一,所以战车上的乘员和车载步兵可以通过多功能平板显示器迅速明确敌我双方位置、战斗力等战场情况并实时接收上级作战命令;也能向指挥机关和友邻作战平台不间断报告战场信息,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快速召唤协同的空地火力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从而实现了战斗力的倍增。
  其他方面的相应改进还包括采用不断升级的反应装甲,为两种战车配用 AT-4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为步兵战车配用“标枪”反坦克导弹。
  M2A3和M3A3的改进从1994年3月开始。1号样车于1994年8月完成,11月和12月又分别造出5辆和2辆,1998年11月开始交付第一批生产型,并于2000年4月进入第一骑兵师服役。根据最初的计划,将有1602辆M2A2和M3A2被升级到A3型的标准,但是由于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以及新形势的需要,截至2007美国陆军预计对M2A3步兵战车和M3A3骑兵战车的总需求量最终将达到2545辆。
  
  M2A2O1F步兵战车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后,根据“自由伊拉克”行动的经验,美军将部分M2A2和M2A20DS步兵战车改进为M2A2OIF步兵战车,这种战车和M2A2型相比性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价格又比M2A3型便宜。改进工作于2005年末展开,并在2006年8月开始交付,第一辆OIF战车装备第3装甲骑兵团。M2A2OIF步兵战车战车除具备M2A20DS型战车的基本特点外,还配用了M2A3步兵战车上的改进型目标捕获系统、第二代前视红外装置和改进型惯性导航系统。
  增强火力的试验车型 早在1981年“布雷德利”战车刚投入生产之时,提升其火力的计划就展开了。第一次尝试是安装按照“战车武器系统技术”要求设计的电动炮塔,在炮塔上安装阿雷斯公司为“鹰”式轻型防空系统研制的“魔爪”35毫米机关炮。后来又试验了安装在标准“布雷德利”炮塔里的“蝮蛇”II 30毫米链式机关炮和“蝮蛇”III 35/50毫米可变口径链式机关炮(这种火炮在一般情况下使用35毫米口径身管,当作战需要时可迅速更换为50毫米口径身管)。“蝮蛇”II 30毫米机关炮全长3.405米、全炮重156公斤、由功率为0.73千瓦的电动机驱动,除了使用GAU-830×173毫米弹药外,还可以使用瑞士厄利空公司的KCB30×170毫米弹药。“蝮蛇”III 35/50毫米可变口径链式机关炮全长4.018米,采用35毫米口径身管时全炮重218公斤,采用50毫米口径身管时全炮重231公斤,由功率为2.2千瓦的电动机驱动。采用这些火炮考虑的是对付远期威胁目标,但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威胁不复存在,所有这些样车在进行试验后均未投入正式生产。
  M993多管火箭炮运输车 M993多管火箭炮运输车是在“布雷德利”战车底盘上发展的履带式高机动装甲运输车,以该车为底盘研制的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已经成为该战车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变形车。
  M993最初被称为战斗车辆系统(FVS)底盘,编号为XM987。当1977年9月美国陆军决定用它做为全般支援火箭炮系统的底盘时,它的编号变为XM993。1979年12月至1980年2月分别对搭载由波音公司和沃特公司研制的两种火箭发射器的原型XM993进行对比测试后,1980年5月沃特公司的M269火箭发射器被美国陆军选中。1983年,由M269火箭发射器和被赋予M993正式编号的火箭炮运输车组合而成的M270多管火箭炮正式装备美国陆军。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共投入了189门M270火箭炮(其中18门具有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能力),总共发射了17000多发子母火箭弹(含1170万个子弹),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威慑力。
  从外观上看,M993像加长型的“布雷德利”战车,其80%零部件可通用。驾驶舱位于车体头部,其下部是动力传动装置,载货舱在车体后部。由铝合金装甲焊接而成的驾驶舱具有三防能力,可以整体向前打开,便于保养维修动力传动装置。舱内可乘坐3人,分别是车长、驾驶员和炮手,内部附加了吸声材料,可以降低火箭发射时噪音对乘员的影响。在驾驶舱的透明钢化防弹玻璃前分别装有供三名乘员使用的外部装甲百叶窗,均可在舱内操作打开或关闭,以便在发射火箭时起保护作用。在行军和非战斗状态下驾驶员百叶窗可以整体旋转到驾驶舱顶部的贮藏位置,车长和炮手的百叶窗旋转到车头的贮藏位置。驾驶舱顶部有可以打开的舱门,并可安装机枪枪架。驾驶舱内装有超压通风装置、SINCGARS无线电台、火控系统、导航定位系统、车辆仪表板和武器控制仪表板。
  M993的动力传动装置和“布雷德利”战车完全一样,可互换使用。悬挂装置较“布雷德利”战车长。每侧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2个双轮缘托带轮、2个单轮缘托带轮、1个前置主动轮、1个后诱导轮。履带类型和“布雷德利”战车一样,但是长度增加到4.33米。为了适应多管火箭炮的特殊需要,该车配备悬挂闭锁系统,根据所需不同的悬挂刚度可在某些或全部扭杆位置上进行闭锁,以保证在装弹和发射过程中火箭运输车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以外,在M993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多种变形车。包括火箭炮装弹车、XM5电子战车辆系统(EFVS)、VSTAR雷达车、前沿地带后勤补给车(FAALS)、装甲保养车等,不过大都未投入生产。
  M4指挥控制车(C2V) 对M4指挥控制车的需求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被提出,其目的是为了取代老旧的M577指挥车。研制工作从1994年3月开始,原计划生产439辆,由于资金问题于1999年12月被终止,至停产时已经生产出25辆。2002年10月其中的15辆被部署到作战部队,并参加了随后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其余10辆作为备件。
  M4指挥控制车采用和M270自行火箭炮一样的M993履带式底盘,采用与A2型“布雷德利”战车相同的加强式扭杆悬挂,配用441千瓦的VTA-903T柴油发动机和HMPT-500-3EC静液机械式自动传动装置。车体采用铝合金装甲,可防200米外7.62毫米枪弹的射击和30米外155毫米高爆榴弹破片的攻击。全车包括驾驶员由内可以乘坐9人,具有整体式三防能力并装有冷暖空调。车顶有一副可在30秒内展开的长10米的收缩式通信天线,在容积达到16.38立方米的任务设备舱内安装有多种完善的通信和指挥设备,可根据作战需要进行不同的搭配,满足重型部队作战时从营级到军级的使用需求。为了给这些设备提供充足的电源,车内安装有不依靠主发动机的大功率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
  XM5电子战斗车(EFVS) 为了替代在M548运输车基础上研制的M1051电子战车,美国陆军于1985年提出在FVS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新型电子战斗车,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利用自己的资金很快在M993底盘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新的电子战斗车,并于1986年8月开始测试,不过该车后来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从外表看,XM5电子战斗车和M4指挥控制车基本一样,不同的是XM5的 伸缩天线长达30米。包括驾驶员在内,XM5可以乘坐6名人员。为了满足车载电子战设备的耗电需要,XM5安装了一台由康明斯6BYT5.9柴油发动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功率达到60千瓦。
  M6“后卫”防空战车 1992年,在ADATS(防空反坦克系统)系统被取消后,美国陆军为了代替老旧的“火神”自行高炮,发展了“布雷德利毒刺”(BSFV)防空战车。也就是在部分“布雷德利”战车上运载一个使用便携式“毒刺”防空导弹的双人防空小组,并携带6枚“毒刺”防空导弹。由于这些导弹必须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到车外发射,不能满足机动部队的防空要求。随后M6“后卫”防空战车开始研制,1995年10月第一部样车完成,并在1996年6月“96游沙”演习中成功击落一枚模拟巡航导弹。1996年11月27日,M6“后卫”防空战车投入生产,1998年第一批8辆战车装备到驻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基地的第4机步师第44防空炮兵部队第一营。目前除了第4机步师外,第3机步师和第1骑兵师等部队也装备了该车,美陆军共计划装备260辆。
  
  M6“后卫”防空战车在M2A2ODS步兵战车基础上改装而成,其主要任务是为重型机动部队提供低空、超低空防空掩护,可对付的目标包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其主要特点是在原“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箱位置安装了一套四联装“毒刺”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在车内安装有使用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软件的简化便携式终端机。配合ODS战车上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M6“后卫”防空战车可以根据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的C3I信息快速定位敌空中目标,并具有行进中对空射击的能力。
  M7火力支援车(BFIST) 为了替代已服役20年用于野战炮兵观察和指定目标的M981火力支援车,美军在“布雷德利”A20DS战车和“布雷德利”A3战车的基础上研制了新的火力支援车,分别命名为M7和M7A1火力支援车。该车在“陶”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旁边安装有AN/TVQ-2激光目标指示器,车内安装了采用环状激光陀螺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新型瞄准台控制面板和任务处理器。这些设备使M7火力支援车的瞄准和火力请求实现了自动化,并具有在行进间进行目标定位的能力,对10公里距离外的目标指示圆概率误差不超过80米。
  M7火力支援车子1996年底研制成功,1999年交付第一批22辆。根据计划美军将装备190辆M7火力支援车和122辆M7A1火力支援车。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型号以外,在“布雷德利”战车的基础上还出现过“阿达茨”防空反坦克战车、LOSAT(瞄准线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变形车,但是都因为所搭载的武器系统被美军放弃而未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作战与评价
  
  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在开始服役后,一直受到来自美国国会和舆论界的质疑。在198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组织25位武器专家对美国现役武器评价中,它竟然排名最差武器中的第三位。这些专家认为M2步兵战车只能搭载6名步兵,车体比M1主战坦克还要高大,是反坦克武器的好目标。但事实是最好的回击武器。M2和M3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军刀”地面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让所有的批评言论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给予它高度评价,“在过去的战斗中,美军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表现得比‘布雷德利’还要好。”
  伊拉克的地面战斗对于从未参加过实战的“布雷德利”战车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1991年2月24日“沙漠军刀”作战行动开始之前,美国陆军在海湾地区共集结了大约2200辆M2/M3战车。其中,A1型占33%,A2型占到48%,而A0型只占到19%。由于A0型的装甲防护能力较弱,所以除了第1步兵师的A0型战车外,大都分A0型战车留在沙特阿拉伯作为预备队。
  地面战斗开始后“布雷德利”战车往往担任快速机动部队的先头,深入敌后配合正面进攻的主战坦克击溃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或者切断其供应线和撤退路线,使其补给困难或被围歼。在为期100小时的地面进攻中,“布雷德利”由东到西在沙漠中越野行军长达160~480公里,很少发生机械故障,其战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布雷德利”战车主要采取步兵乘车高速机动的作战方式,步兵下车作战的机会很少。而M242“蝮蛇”25毫米机关炮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发挥了巨大威力,据称“布雷德利”战车击毁的伊拉克装甲车辆比M1A1主战坦克的还要多。贫铀弹芯的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不仅可以击穿BMP-1/2步兵战车的主装甲,甚至还发生过在连续射击时击穿T-55坦克主装甲的战例。出乎意料的是,25毫米主炮还曾击中伊军发射的一枚AT-3反坦克导弹。另外,战车上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其最大射程内击毁了众多的伊军T-72主战坦克,而敌方却无力还手。由于“布雷德利”战车上的红外热成像瞄准镜的探测距离和远程目标识别能力比M1A1坦克上的同类设备还要强,所以常常发生“布雷德利”战车乘员向M1A1坦克乘员指示伊军远程目标方位的情况。战后,美军士兵发出感叹“在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中,与其说用M2步兵战车支援M1主战坦克作战,还不如说是M2战车基本上发挥了与坦克相同的作用。”
  在整个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一共有20辆“布雷德利”战车被击毁,其中只有3辆是被敌军击毁,其余17辆均是损失于友军火力的误伤。此外还有12辆“布雷德利”战车由于其他原因受损,其中4辆被快速修复。
  战后美军也指出了“布雷德利”战车的不足之处:由于无激光测距仪,武器命中精度大受影响;没有敌我识别装置,车辆易被己方火力误伤;没有导航定位系统,在沙漠地区作战时判定方位困难;缺乏配合该车作战的指挥车辆和各种支援车辆;车内布置车载步兵装备的空间不足。针对这些缺点,在后来的A20SD和A3型车上都做了相应的改进。
  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和第一骑兵师的约1000辆“布雷德利”战车重披战袍,驰骋沙场。这次的主角是M2A20DS和M3A20DS战车,只有第四机步师的两个营装备了M2A3和M3A3。
  在这次代号为“自由伊拉克”的地面战争中,“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战车组成的装甲洪流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平均每天150公里的速度闪电突击,只用了3周时间就横扫伊拉克全境,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第三机步师的M1A1主战坦克和M2A20DS步兵战车组成的机械化分队于2003年4月3日占领巴格达国际机场后,又迅即发动了震惊世人的“装甲突击行动”。在4月5日和7日,分别出动1个加强连规模和1个营规模的机械化分队,两次在白天开到处于伊军控制下的巴格达市内伊拉克政府中枢机构所在街区发动突击,并于4月8日占领了巴格达。
  这些作战行动再次证明了“布雷德利”战车拥有强大战斗力,但是在和伊拉克反美武装持续不断的零星小规模;中突中,“布雷德利”战车和它的装甲战友又遭遇了新的威胁,包括威力巨大的路边炸弹和机动灵活的反坦克火箭筒。这些武器往往在无法预料的时间对战车装甲薄弱的侧后部或者底部发动攻击,连坚固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都无法抵御,更不要说“布雷德利”战车了。截至2006年初美军在伊拉克已经损失了55辆“布雷德利”战车。
  作为美军目前的主力装备,美国陆军将继续完善“布雷德利”战车以应对新的作战形式和威胁。美国陆军近期的目标是为9个重型旅战斗队装备A3型“布雷德利”战车,为11个重型旅战斗队装备。DS/OIF型“布雷德利”战车,剩余的15个重型旅战斗队将继续装备A2型“布雷德利”战车。在得到充足的资金后最终实现将所有较老型号的“布雷德利”战车都改进成A3型或。DS/OIF型战车的目标。据称,和“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一样,经过改进的“布雷德利”战车将继续服役至2030年,直至美国陆军完成向“未来战斗系统”过渡。可以预见,“布雷德利”战车在新技术的不断武装下必将在未来战场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编辑 栀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