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去除效果的正交试验】 垂直流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去除效果的正交试验】 垂直流人工湿地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1:02 影响了:

  摘要: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选定的影响因素及水平下对污水中TN的去除效果。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在控制进水碳氮比、水力负荷、pH值及流程高度的情况下,测定湿地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以寻求优化的因素组合。结果显示,间歇运行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4个控制因素进水碳氮比、水力负荷、pH值及流程高度对污水中TN的处理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当进水碳氮比为8,水力负荷为40 mm/d,pH值为7,流程高度为1 000 mm时,湿地系统对污水中TN的去除效果最佳。
  关键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正交试验;TN
  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号:0439-8114(2011)14-2859-03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Influence of Inter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on Total Nitrogen Removal
  
  LI Fang,WANG Quan-j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nder the selected factors and levels,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by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orthogonal test. By orthogonal test of 4 factors and 3 levels, in the case of controlling C/N, hydraulic loading, pH value,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flow water,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by the wet system was determined in order to search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mittent operation of IVCW had a goo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four control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when the influent C/N was 8, hydraulic loading was 40 mm/d, pH value was 7, the distance of flow water was 1 000 mm, the effect of wetland system on the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in sewage was best.
  Key words: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orthogonal test; total nitrogen removal
  
  水体中氮的存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近年来污水中的除氮备受关注。目前我国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良工艺,但其对氮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运行成本高更是其显著弱点[1]。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具有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要求运行费用低廉这两个特点,人工湿地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简单性[2],其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新型的人工湿地处理方式,而且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系统独特的下行流-上行流复合水流方式形成了下行流池部分区域好氧、上行流池部分区域厌氧的复合净水结构,促成了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明显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同时系统采用间歇式的进水方式也有利于系统复氧[3]。
  对人工湿地影响水体中氮去除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严格来讲,构成湿地的所有因素都会影响湿地的除氮效果,通常认为湿地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基质、微生物、水生植物[4],这是从湿地的主要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考虑的。湿地中脱氮的主要限制步骤是硝化作用,张政等[5]指出溶解氧、pH值和温度均影响湿地的除氮效果;Bayley等[6]认为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受微生物、植物、基质、水力条件、温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呈多参数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复杂生态过程;黄娟等[7]指出除此之外湿地运行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湿地脱氮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进水碳氮比、水力负荷、pH值及流程高度4个因素及每种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污水中氮去除的影响,明确各因素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最佳运行工况,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脱氮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试验系统整体尺寸为2.0 m×1.8 m×1.0 m,分隔成两个1.0 m×1.8 m×1.0 m的并联床体(记为1号床体和2号床体),每个床体的上下行池的表面积均为1.0 m×0.9 m,出水渠宽0.2 m,下行池深为600 mm,上行池深为550 mm,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连通。湿地床体基质选用砾石为主,最下层基质是粒径为60~100 mm的砾石层250 mm,上层基质是炉渣层,其中下行池的炉渣层比上行池厚5 cm,床体表面铺设以江西当地的红土壤为主,厚度为50 mm,并掺入一定量石灰石。系统进水采用DN20 mm穿孔管布水,出水采用侧孔出水,每个单元床的侧孔数为20个。湿地系统的两个单元两侧在不同高度分别设置了取样口及出水口,并对其进行�号,记为取样口①~⑥及出水口⑦。1号湿地处理单元下行池和上行池分别种植香根草和荻,2号湿地处理单元下行池和上行池分别种植灯芯草和香根草,种植密度均为8株/m2。系统剖面图如图1所示。
  1.2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试验[8,9]是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处理多因素的试验,它广泛应用在各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和应用中已被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它是利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对选定因素和水平合理安排试验,只需做较少的试验,就可获得相对多的信息,得出可取的结论,获得较好的研究结果。对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具有设计简便、节省试验单元而统计效果高等特点[10]。
  1.2.1控制因素的选择研究选用进水碳氮比、水力负荷、pH值及流程高度为控制因素。张迎颖等[11]的研究指出碳氮比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效果有显著影响。因为C/N通过影响湿地中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影响水质脱氮效果,而提高人工湿地TN去除效果的关键是强化湿地的硝化/反硝化能力[12],因此保证适宜的碳氮比是保证有效的反硝化反应的必要条件。徐乐中[13],陈旭良等[14]指出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pH值对脱氮除磷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硝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影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决定硝化作用的强度,而且影响硝化基质和产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水力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湿地的除氮效果,针对某一特定的湿地系统,其处理能力主要是通过其能承受的水力负荷来表现。龚琴红等[15]研究发现当水力负荷提高到一定值时,水流流态的改变有利于改善湿地内部的硝化和反硝化环境,能增大TN的去除效果。栾晓丽等[16]针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流程高度去除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污水在湿地床层中的运行距离对TN的去除有影响。基于这些因素对TN的去除有着重要的影响,故采用进水碳氮比、水力负荷、pH值及流程高度为控制因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2影响因素各水平的确定各控制因素的水平选取如下:进水碳氮比水平分别为3、8和15;水力负荷水平从小到大选取为40、200和600 mm/d;pH值的各水平确定为5、7和9;流程高度的水平分别为550、860和1 000 mm。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就C/N对不同工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很多探讨。彭永臻等[17]的研究表明,当进水COD/TN小于4时,碳源不足成为A/O系统脱氮的限制因素。金春姬等[18]指出,当COD/TN为6.8时,可保障SBR的处理效果和稳定运行。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采用的工艺、污水水质及系统的运行参数的不同,最佳碳氮比也略有差异,在此对人工湿地的研究中,选取进水碳氮比水平分别为3、8和15进行试验分析。张黎[19]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为水力负荷0.156 m3/(m2・d)是垂直流湿地模拟系统运行的最佳水力负荷。较高的水力负荷意味着污水在湿地床层中的停留时间较短,但较低水力负荷意味着较大的占地面积,吴振斌[3]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对中试系统的净化效果发现,在大部分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都表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水力负荷水平从小到大选取为40、200和600 mm/d进行试验分析。目前,对硝化过程的最佳pH值尚无定论,Shammas[20]认为硝化过程理想的pH值范围是8~9,Antoniou等[21]综述了相关文献后认为最佳pH值为7.0~8.2,对于整套系统而言,生物除磷又要求在厌氧区有有机酸存在[13],考虑到系统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pH值的各水平确定为5、7和9。基于现有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试验系统,此两个湿地床两侧均设置了6个取样点外加一个出水口,由于在下行池表面污水刚进入湿地去除率较小,作为研究对象意义不大,所以主要考查后4个取样点和出水口,为使高度分布均匀,取图1中的③、⑤、⑦取样点为研究对象,即取流程高度的水平分别为550、860和1 000 mm。
  1.2.3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1.2.4测定方法为保证试验进水水质的稳定性,试验用水为人工配置模拟生活污水。进水水质见表2。试验按水力停留时间运行,每组试验3次重复,每次试验均取3个水样测定求平均值,分析进水和出水水质。COD以葡萄糖溶液调节,TN以尿素调节,NH3-N以氯化铵调节,TP以磷酸二氢钾调节,pH值以H2SO4溶液(pH值2.0)和NaOH溶液(pH值12.5)调节,实际COD、TN、NH3-N、TP误差控制在5%之内,pH值误差控制在±0.5以内。TN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NH3-N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22]。
  2结果与分析
  两组湿地床对TN去除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去除的各因素影响大小为水力负荷>碳氮比>流程高度>pH值,1号湿地床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1C3D3,即在进水碳氮比为8,水力负荷为40 mm/d,pH值为9,流程高度为1 000 mm时去除效果最好;2号湿地床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1C2D3,即在进水碳氮比为8,水力负荷为40 mm/d,pH值为7,流程高度为1 000 mm时,湿地系统对污水中TN的去除效果最佳。
  2.1碳氮比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碳氮比对TN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大,两组湿地床R值分别为11.57、13.36,在碳氮比为8的条件下,TN的去除率最好,两组湿地床去除率分别为76.75%和72.67%,其次为碳氮比为15条件下的74.45%和64.81%,碳氮比为3时TN去除率分别为65.18%和59.31%。
  这是因为在较低碳氮比的情况下,表现为有机碳源的缺乏,这导致反硝化速率较低,此时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大,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会大幅度提高;而在较高碳氮比的情况下,有机物已经超过反硝化菌脱氮所需碳源,碳源相对“过剩”,有机碳源不是反硝化菌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此时反硝化作用仅受NO3--N浓度的影响,而且自养硝化菌对氧气和营养物的竞争不如好氧异养菌,有机碳源的增加会有利于人工湿地中不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异养菌的增长,这便与反硝化菌竞争生存空间[23],从而导致异养菌占优势,使得氨氮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致使脱氮率低。但这种竞争并不明显,所以在高碳氮比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对TN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因此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对TN的去除产生限制,适宜的碳氮比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的TN显得尤为重要。
  2.2水力负荷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水力负荷这一因素的R值为4个因素中的最大值,分别为15.64、20.06,说明水力负荷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大。从图3中的数据趋势可直接看出,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下降趋势很明显,水力负荷分别为40、200和600 mm/d时,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61%(76.35%)、70.80%(64.16%)、64.97%(56.29%)。
  TN的去除主要是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微生物的影响较大[24]。在一定范围内水力负荷越大,污水的停留时间就越短,TN的去除效果越低。当水力负荷从40 mm/d增加到600 mm/d时HRT从5 d缩短至8 h,水力负荷变大,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不完全。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均在55%以上。
  2.3pH值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图4的趋势可以直观地看出,1号湿地床在pH值为9时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74.87%,其次是pH值为7时的73.80%,最低是pH值为5时的67.71%;而2号湿地床在pH值为7时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68.51%,其次是pH值为9时的66.35%,最低是pH值为5时的61.93%。
  由于人工湿地脱氮系统对TN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实现的,因而影响这两个过程的环境因子会对整个系统的TN去除产生影响。其中环境pH值是影响硝化和反硝化速度和反硝化最终产物的重要因素,硝化细菌对pH值十分敏感,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在pH值7.0~7.8和pH值7.7~8.1时活性最强[3],这个范围以外,其活性便急剧下降;对于反硝化作用而言,它的发生是在各种非专业的反硝化细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反硝化的最佳pH值在中性和微碱性范围,通常把硝化段运行的pH值控制在7.2~8.0,反硝化段pH值控制在7.5~9.2[3]。
  2.4流程高度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TN去除随着污水在湿地中的流程高度的增加去除效果增加,当流程高度从550 mm增加到860 mm时,TN平均去除率从67.39%(58.18%)增大到73.52%(68.78%),增幅相对较大,说明在该区间内流程高度对TN的去除率的影响作用很大,随着流程高度增加到1 000 mm时,TN的平均去除率为75.47%(69.84%),增幅变缓,说明该段对TN去除率的贡献效果变低。增加湿地流程高度会增加TN的去除率,但是其去除率增大的速度会变慢,增加湿地流程高度来提高TN的去除率的效果不明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污水随着流程高度的增加交替地流过下行池和上行池的表层好氧区和底层厌氧区,有利于含氮污染物的硝化、反硝化反应,从而为脱氮造成了良好的条件。
  3结论
  1)间歇运行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2)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去除的各控制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1号湿地床为A2B1C3D3,即在进水碳氮比为8,水力负荷为40 mm/d, pH值为9,流程高度为1 000 mm时去除效果最好;2号湿地床是A2B1C2D3,即在进水碳氮比为8,水力负荷为40 mm/d,pH值为7,流程高度为
  1 000 mm时,湿地系统对污水中TN的去除效果最佳。
  3)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随C/N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至一定程度时又有所下降;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TN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中偏微碱的条件下对T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随着污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床层中的流动,TN去除效果呈增加的趋势,但TN去除率随流程高度增加的增幅变缓,这意味着在达到了排放要求的时候,不必增加湿地流程高度,从而降低湿地的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蔡明凯, 邓春光. 人工湿地氮转移影响要素及研究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2-6933.
  [2] 应俊辉.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04-1105
  [3] 吴振斌.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REED S C, BROWN D. Subsurface flow wetlands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1995,67(2):244-248.
  [5] 张政,付融冰,顾国维,等. 人工湿地脱氮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环境,2006,15(6):1385-1390.
  [6] BAYLEY M L, DAVISON L, HEADLEY T R. Nitrogen removal from domestic effluent using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fluence of depth,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and pre-nitrification[J]. Water Sci Technol,2003,48(5):175-182.
  [7] 黄娟,王世和,雒维国,等.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9):10-14.
  [8] 李云雁,胡传荣.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1-52.
  [9] 黄丽娟. 粉煤灰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352-356
  [10] 夏传涛,袁秉祥. 无空列正交试验的设计及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19(1):91-92.
  [11] 张迎颖,丁为民,陈秀娟,等.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工程,2009,27(5):36-40.
  [12] 付融冰,杨海真,顾国维,等. 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6,32(1):18-22.
  [13] 徐乐中. pH值碱度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J]. 给水排水,1996,22(1):10-13.
  [14] 陈旭良,郑平,金仁村,等. pH和碱度对生物硝化影响的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6):755-759.
  [15] 龚琴红,田光明,吴坚阳,等.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2004,24(3):275-279.
  [16] 栾晓丽,王晓,赵钰,等.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1):26-34.
  [17] 彭永臻,王之晖,王淑莹.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O脱氮系统外加碳源的仿真研究[J].化工学报,2005,56(2):297-300.
  [18] 金春姬,佘宗莲,高京淑,等.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J]. 环境科学研究,2003,16(5):37-40.
  [19] 张黎. 不同水力负荷的垂直流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24(6):67-71.
  [20] SHAMMAS N K. Interaction of temperature, pH and biomass on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J].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1986,58(1):52-59.
  [21] ANTONIOU P, HAMILTON J, KOOPMAN B,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effective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nitrifying bacteria [J]. Water Research,1990,24(1):97-101.
  [2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辑委员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第四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3] 连小莹,李先宁,谢祥峰,等. C /N及氮源形式对潜流式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J]. 电力环境保护,2008,24(2):27-29.
  [24] 张虎成,俞穆清,田卫, 等.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净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资源与环境, 2004,18(4):163-16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