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学生学习不好到底谁之过】
 

【学生学习不好到底谁之过】

发布时间:2019-04-01 04:37:20 影响了:

  在当今半应试半素质化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越来越不好,家长们怨气也越来越多,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问题到底出在谁的身上?老师?还是家长?或者是学生?亦或者是社会?都不好说,一方不愿承认责任,一方推给一方,一方愿承认责任……什么情况的都有。其实这些怪谁都没有用,出现问题后不是推卸责任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没得说,房屋漏水了,找到漏水的源头把它堵好;楼房着火了,找到着火的地方将它浇灭;学生成绩不好,找到使学生不想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将它解决掉。
  《三字经》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赤子来到尘世,除了生命一无所有,就好比一块晶莹澄澈、洁白无瑕的美玉。无论他(她)们的前辈经历过什么,但这些因子都不会遗传给他们的下一代。《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认为人性善是人的天性。法国著名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认为:人们在生下来的时候,人们的种种好的和坏的品质,都不是世袭继承得来的。它们是人在其中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对他们施加影响的结果。《说文解字》讲解:“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强盗。”在这里,华生的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教育来塑造人的思想品德,以达到改造和建设社会的目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把这个理论应用到教学工作上,学校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孩子转化和发展的外因。
  综上所述,无论从中国古代一脉相传到今天还是现代国外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育万能的结论,从而引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过”的释义为:“过失,引申为责备。”“教不严,师之惰。”此处的“教”指教授,是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则更多层面的是指文化,老师教会孩子做题。正如韩愈所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惰”字的解释:懒、懈怠。要求教师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不苟且、不懒惰,严格要求自己,因此而显示出一种克己、敬业、奋斗诚实的极高品味。另外从句式结构和排比上看,上句语气重,并且把家庭教育放在上句,我认为作者也不是无的放矢。而上句这个“教”字指的是教和育,训诲开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培育,也就是说孩子成长培育的责任在家庭,父母应教会孩子做人。而一部分家长将孩子学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给教师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是对孩子个体的成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道德品质的教育则应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完成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的上述论点,《三字经》里又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并因弄断织布的梭子,训诲、开导孟子,通过母亲的教育启发,使孟子明白了事理,最终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由此看来“不会教的老师”并不是片面、主观狭隘的认为单指学校的教师,而学校的教师没能力也不可能承担如此重任。因此从宏观上讲这个“老师”有很广泛的所指,它包括整个社会中与孩子健康成长有关的方方面面,以及了解和不了解的各个阶层的人和事。
  孩子的健康成长涉及面广,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强强联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才能构成教育体系。单靠学校一家单打独斗是无法承担如此重任。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家长、学校里的教师和与孩子健康成长有关联的环境中的人、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新技术,可以说都是孩子的老师。如果衡量其在孩子健康成长、发展教育过程中所起作用和重要性的话,毫无疑问家长的位置最重要,责任最重大,是排在首位的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影响最大,意义最为深远,要引起各位家长的足够重视,决不能小觑,不能因自己一时懵懂而放弃法律赋予自己的义务。我们必须明确,家庭才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早在幼年时期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耳濡目染在家庭教育中就完成了,并且在以后的成长中不断的得到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所以家长应该花些时间陪孩子学习,陪孩子思考,陪孩子共同完成学习的体验。
  希望社会也能理解教师,给教师一点时间,给教师一点安慰,给教师一点关怀,给教师一点空间,同时也希望各方一起帮教师找回属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信在我们学校、社会和教师还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教育依然灿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