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大道至简是什么意思【大道至简,语文课应审慎使用教学媒体】
 

大道至简是什么意思【大道至简,语文课应审慎使用教学媒体】

发布时间:2019-04-03 03:52:04 影响了: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使用教学媒体已成时尚,部分地区甚至将使用教学媒体作为评选优质课的必备要件。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语文教学正迷失在盲目使用教学媒体的歧途上,因此,这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正视其中的不足,免入误区,切实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教学媒体;语文教学;误区;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19-2
  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略。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语文穿上了华丽的衣裳。村姑进城穿着缀满亮片的衣裳,华丽的亮片遮蔽了天然质朴的面容”。
  一、着力保证针对性,备课时间难保证
  一个好的课件首先要保证指向课堂的针对性,它的可操作程度取决于与所授内容吻合的程度。笔者在讲授《项羽本纪》一文时,曾截取一段《垓下歌》的音频,短短41秒,那份悲壮与沧桑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促进了学生对项羽形象的整体感知。但为了找这份材料,我花费了近两天的时间,先检索电影片断,再下载免费编辑软件,反复试听计算时间,完成编辑融入课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45分钟课堂,往往需要提前数周着手准备,因为除了准备一些基本素材外,还要考虑到教材教法,讲授流程,播放效果,尽可能地让课件更贴近于知识点,更贴近于自己的思路,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倘若教师希望多制作课件,提高课堂使用频率,却不去找一些捷径,一天就是变成四十八小时也是不够的。从网上下载,或是与同组教师分工协调,设计出的课件良莠不齐,即使偶尔淘到一个“优秀”的课件,是否适用于自己、适用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生,又存在很大的几率性。众所周知,毫无针对性的粗糙课件,无法有效组织课堂,更易引起学生反感,往往得不偿失。
  二、片面追求美观性,课程重点难突出
  教学媒体技术常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此广大教师就要广泛搜集各类素材,耐心调整字体、字号、字色、格式,细心搭配各部分色彩,巧妙设置多变的动画效果。且不说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就是备课时的这种倾向性,也常会削弱教师对文本的钻研,对教法的探究力度,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平空而来的一阵打字声,莫名其妙的一串风铃声,或能惊醒部分沉睡梦中的学生,却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我们千辛万苦找来的,自以为能营造气氛的背景图片,或是精美的动画按钮,本想是让学生会意于心的,但过于花哨、过分追求感观上的刺激,反而易让学生眼花缭乱,甚至出现一节课下来只记住了搞笑的图示,将文本的分析理解抛到一边,冲淡了文章的主题,喧宾夺主,以形害意。就算是制作出一个搭配协调、画面清晰、声音清楚的课件,处理不当,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弱点。有位老师在“第二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学课堂教学大赛”上讲授《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用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展示文革时期的图片,画面是够经典,特级教师史绍典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不是艺术欣赏课,“渲染太多”,未能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忽视了对文本自身的理解,何谈突出课堂重点?
  三、一味增加课堂量,授课难点难体现
  使用教学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常被人赞为省时,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于是讲授的知识点变多了,当堂训练的题量加大了。课堂容量的增加,增强了信息传输,提高了学生练习技能。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部分教师本质上只是人机共灌,是更疯狂的“填鸭式”教育。
  有位老师在讲授《定风波》时,链接的素材就包括:回忆苏轼名句,结合张志和的《渔歌子》、柳宗元的《江雪》、陆游的《题绣川驿》分析“蓑衣”意象,探究苏轼“无”、“归”的人生思想,探究豪放派词的特色,研究“新天下耳目”之“新”,拓展训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内容紧扣文本,流程设置严谨,训练突显能力,然而仅仅一节课的时间,内容却如此繁杂,贪多怎能嚼烂?学生除了被动接受灌输之外,又如何有时间去品读文本,去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去体味文本自身的魅力?
  四、强调课件逻辑性,生成问题难解决
  教学媒体课件不是素材简单的叠加,它体现了设计者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的把握。大多数课件都预先设计好了流程,教师负责引导乃至强迫学生进入教师课前就预设好的思路上来,将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人机对话”,“课堂就像遛小狗”(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学生和老师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课件的拖累下,部分老师整节课的任务便是点击鼠标,离不开眼前的三尺讲台,不能走进学生行列之中,无法及时解决乃至发现学生学习中即时产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流程固定的课件,几乎不允许教师随机应变,教师很难根据课堂生成性问题有效调整自己的讲课思路。一旦“节外生枝”,教师要不视而不见、装聋卖傻,要不强压牛头、逼人就范。这样的课堂更显封闭,既影响了教师临场创造性的发挥,更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疑难,错过了极具思辨色彩的生成性问题,便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教育楔机,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某四星级高中的一位老师在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时,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归纳段意,这本是传统的授课模式,教者给披上了教学媒体的外衣,就将题目和答案用PPT展示出来,于是整节课就机械重复着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展示答案三个环节,一个简单的段意基本都要重复三次,令人乏味。其间教者突然想调用几幅能体现“留白”艺术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但这一不合流程的举动,带来的是讲台前的一阵手忙脚乱,台下一片哗然,相当尴尬。
  五、强输教师体验感,学生思维难拓展
  教学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而文字的魅力在于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想象,常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太多的形象化的呈现方式,让文学快餐化,已经让我们更多的人懒得去思考了,我相信这绝不是一种进步,嚼碎了喂给学生吃的“食物”,营养早就流失了,说不定还会有损于他的“消化系统”。语文阅读十分强调个体体验,需要我们能带着感情去品读,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喜欢借助配乐来增强朗诵的效果,但中语会副会长王鹏伟说,“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朗读时也配乐,学生的朗读与音乐不合拍,教师说学生的节奏不对。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朗读,是学生的节奏不对,还是音乐的节奏不对?”我们不该用自己的理解去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漠视学生自我体验,淡化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