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我们的,我们的田野啊!】 我们的田野教案
 

【我们的,我们的田野啊!】 我们的田野教案

发布时间:2019-04-07 04:54:43 影响了:

  谢飞同志:  看了您参加编剧并导演的影片《我们的田野》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的田野——多么亲切的称呼!是的,北大荒就是我们的田野。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我们的鲜血,都洒在这片土地上。
  影片中,那静静的白桦林,那轰鸣的拖拉机,那天边的晨曦,那沉沉的落日,那泥泞的草滩,那湖边的茅屋,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男女主人公们的单纯、热情,他们不同的遭遇,相互之间的友谊,间或幼稚的表现,这一切又多么象当年的我们!银幕上青年们劳动生活的情景,除了瘫痪和火焚之外,我样样都经历过。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在我的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是啊,当年的我们,正象影片所描述的那样,满怀热情,满怀理想,为开垦这片辽阔肥沃的土地,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我怀念北大荒。在那里,我们经受了艰苦的考验,创造了社会财富,遭遇了各种挫折,接受了不少教训。于是,我们成熟起来,对社会有了感性认识,对自己有了正确估价。在北大荒的实际生活中,我们遭遇的挫折和得到的教训,远比影片所表现的要多得多,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然而,这丝毫减少不了我对北大荒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我曾经盼望有机会再回北大荒,去看看我们的田野,看看我们的村庄,看看我们的老连长……感谢你们的影片,它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北大荒,回到了青年时代,又走在了我们的田野上。
  我觉得,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我不懂电影艺术,但爱看电影,爱看那些让人觉得是“真的”的影片,而不愿看那些被人们冠以“瞎掰”、“胡勒”之类词句的影片。你们的这部影片,使我十分动情,因为影片中的人们,确实就在我们之中。我愿多看几次。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部影片十全十美。或许由于它只是从一个开荒点的角度来展现生活的吧,它揭示人物的内心显得不那么全面。我们多么希望有一部作品,能够更为真实、更为全面地刻画出我们当时的内心世界呀!
  回首往事,思绪万千。我真希望,我们的父兄一辈,能通过你们的影片,更多地理解我们。同时,我更希望现在的青年,能从我们的教训和挫折中汲取营养。
  八十年代的青年人,自有他们的理想、抱负和思索问题的方法。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我们?理解我们动荡的青年时代?理解我们当年的理想和热情?
  而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又有很多有志青年,满怀理想和热情奔赴边疆,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去浇灌“我们的田野”。我相信,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他们一定会在广阔田野上更加茁壮地成长。
  最后,我要再一次感谢你和摄制组的全体同志,不仅因为你们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们的青年时代,更重要的是,它也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焕发青春,向命运挑战。
  吕斌轩
  一九八四年一月六日
  斌轩同志:
  十分高兴地读了您热情洋溢的来信,感谢您在信中讲的许多赞誉的话。
  《我们的田野》是我参加编导的第三部影片,还不够成熟,有许多缺点,但它却是我自己最喜爱、最迷恋的作品。因为,和你一样,我也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也属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
  六六年初,当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遇到了那场浩劫。经历了狂热的“造反”“革命”、漫长的干校锻炼、“九·一三事件”的震惊、“天安门事件”的激奋、粉碎“四人帮”的狂喜之后,我心里却感到了一阵阵沉重的失落与迷惘。七九年,我曾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过一次纪念“五四”运动的演出大会。由数百名参加过“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同志组成的“老学生合唱团”,演唱了《毕业歌》《跌倒算什么》《五月的鲜花》等歌曲。听着那些白发苍苍的老青年充满激情和幸福回忆的歌声,我心里十分激动,感慨万千。我们的父辈、兄长们,有着多么艰难曲折,但又多么值得自豪、值得回忆的青春年华呵!他们经历了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历史证明,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是正确的,并且获得了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呢?“革命”、“造反”、上当、受骗;“拿起笔、做刀枪”,数不清的造反歌、语录歌,提起来就令人感到可悲。我们的青年时代,竟连一首值得记忆、留恋的歌曲都找不出来!但这一代青年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沉沦或垮掉,他们从伤痕走向思考,从迷惘走向奋起。基于这样的感情和认识,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我们的田野》的创作,期望在这部影片中真实地描绘六七十年代的中华青年的独特的生活命运,正确地展示他们坎坷的精神历程。
  影片塑造了陈希南、韩七月等五个知识青年的形象。我们不把他们简单化地写成凶神恶煞般的造反派和打手,也不写成具有先知先觉的反“四人帮”勇士,而是力求生动、丰富地再现当年红卫兵和青年们的真实面貌。这是一群极其普通的青年,远在北疆不为人知的垦荒点上。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造反“业绩”,也没有奇特曲折、充满戏剧性的受迫害史。但是,他们从狂热到消沉,从盲目迷信到精神崩溃,又从苦闷、彷徨中起来寻求真理的思想历程,却具有这一代青年的典型特征。描写浩劫,不是为了哀叹昨日的伤痕,而是为了思考眼前的生活,确立明天的追求。我们运用回忆与现实对比、呼应的交错结构,就是力图让人物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上,以深沉、严肃的目光去剖析自身,告别动荡、坎坷的青年时代,去思考人生,追求未来。我们还用大量笔墨描写祖国的田野与大自然的壮丽和富饶,用《我们的田野》这首儿童歌曲抒发青年们从儿童时代就植根在心中的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我们力图用“一场大火之后,不论留下多么厚的灰烬,在大地母亲哺育下,从黑色的焦土中滋生出来的新芽,只会更加青翠、更加茁壮”的比喻,来表现这一代人在磨难中成长的生活历程。
  可喜的是,我们的这些创作意图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这其中有你这样的同代人,也包括不少老一代和小一辈的观众们。
  在影片试映后的一些座谈会及观众来信中,我听到了这样的话语——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艺术家说:“我自己几十年来在生活的坎坷中追求理想的体会,与青年们完全是一致的,所以,影片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另一位老同志说:“影片使我更加理解了‘老三届’的青年,我感到应该关怀和帮助他们。”
  一位正上高中的学生说:“我没有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对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不了解,只觉得他们是垮了的一代。看了影片以后,我觉得他们与五十年代的青年一样,有热情,有理想。”
  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来信说:“如果说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当时的缺点是缺乏思考,那么我们八十年代一些青年的不足则是缺乏信仰和热情。韩七月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今天看来不值得提倡,但那种追求理想的精神和热情,不仅不应该否定,还值得我们学习。”
  观众的肯定与认可,是创作者最大的幸福,而同志们的批评和指正,更令我惭愧和难忘。正如你信中所指出的,影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不那么全面”。不少观众也提出,影片还“欠缺深度与份量”,看了“不够过瘾”。确实,在主题开掘和人物塑造上,影片还有很多缺陷;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内心描写欠细致、深刻;特别是希南今天思考生活、重返北大荒的思想过程,揭示得过于平板。
  我是学院的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但是,我愿在今后有限的拍摄机会中,继续探索当代青年的心灵和命运。也愿在银幕上下,与你和广大的青年朋友们进一步交流、探讨。
  此致
  敬礼
  谢 飞
  一九八四年
  一月十一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