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变化能产生发明]最新科技发明
 

[变化能产生发明]最新科技发明

发布时间:2019-04-08 04:29:03 影响了:

  对现实的东西加以改变,也能产生发明  当你进行创造发明时,脑子里必须经常思考:“改变形状会怎么样?”“改变制造工序又如何?”“改变颜色、声音、味道呢?”……诸如此类,培养自己从各方面去改变现有东西的习惯。
  如日立制作所成立时,所内的技师不甘心落后于外国,热火朝天地掀起了发明活动:圆的产品,他们考虑改成四角形的;笔直的,就试着做成弯的;粗的变成细的……试图通过各种变化去获得成功。
  美国的沃特曼,对钢笔尖进行了改革,即在钢笔尖上开个小沟和孔,使钢笔尖下水流畅,成了美国第一流的钢笔大王。
  派克以沃特曼为榜样,将棒形的钢笔杆改变成流线型,从而使派克笔流行世界。派克又想:在打开或套上笔帽时,要拧好几次,很麻烦。于是,他把笔帽改成插入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由于专利权的缘故,沃特曼公司不能使用插入式,因而产品滞销。为改变这种境况,他们想到改变钢笔上的螺旋,将一个螺纹改成三个螺纹,只需拧原来的三分之一圈即可关上笔帽。
  “如何再进一步改变它呢?”这种无止境的进取精神,成为发明新钢笔的源泉,人们陆续发明出许多更新的钢笔。
  另外,因改变制造工艺而获得成功的人也不计其数。有个叫古德伊尔的橡胶制造商,因夏天橡胶变质不能使用而大伤脑筋,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由于改变了橡胶制造工艺,一举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在制造过程中,加硫磺,使橡胶热到130℃。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加硫法。
  如果你能试着将产品的形、色、音、味、温度等来一番改革,你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如果改大了
  有一位娱乐杂志的出版商想:“把杂志改大一点行不行呢?”“改大了可以加进许多照片和图片。如果让大剧场的歌舞在杂志上重现,各地青年一定会欢迎。”仅靠这一设想,十年之间这个杂志的发行量便由原来的五千册上升到了一百万册。他是从“再大一点儿”的角度而一举成功的。
  当发明处于困境时,循着这个规律去思考:“如果改大了将会怎样?”“改高一点如何?”“改宽些呢?”“不,更长点,放大三倍、五倍呢?”发明就会随之而来。
  有个镜子公司,原来是卖小镜子等装饰品的商店,这儿的老板想:“如果把镜子放大了呢?”于是他制出挂在墙上的镜子、穿衣镜等,这个商店就象变大的镜子一样,一跃成为有名的大公司。
  “如果把时间延长一些呢?”日本的马渊正是循着这一思路而获得成功的。
  1950年,日本市场上出售一种上发条的螺旋桨式玩具飞机,但它只能飞一两分钟。一位农村青年马渊看到这个玩具,就琢磨起来:“难道没有办法使螺旋桨转更长的时间吗?”他忽然想到用电池带动马达使螺旋桨转动。他立即买了个玩具飞机,卸下发条,装进电池。结果玩具飞机能飞一两个小时,马渊获得了成功。
  “再高一点如何?”当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时,相距50米便无法接收信号。但是,当他将天线高高举起,就又可以接收信号了。于是他想,如果把天线安得再高一点,信号就可以横穿大西洋了。1901年11月,马可尼把天线安装在风筝上,风筝将天线带到100多米高的地方,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美国与英国之间的无线电通讯。
  由此可见,象马可尼这样的大发明家也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研究的。
  当然,将现成的东西改粗、添加、重叠,往往也是发明成功的途径。
  四百多年前,荷兰米德尔堡市有个叫普尔斯哈依的眼镜匠,他一天到晚琢磨快速完成工作的方法,发明了一些小工具和器具,从此买卖兴隆起来。
  一天,他的孩子把店里摆设的透镜镜片拿到楼上去玩,孩子们想:“一个镜片能把东西看得很大,把两个重叠起来会怎样?”当他们把镜片重叠起来注视前方时,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哎呀!多奇怪?教堂显得真近呵!”
  父亲听到喧哗声,上楼训斥他们。他对教堂能看得很近这句话半信半疑,便照孩子们的样子试了试,不觉大吃一惊,险些从楼上失足跌下。从此后,他把发明小工具的事抛在一边,着了迷似地开始装配透镜,终于制出了望远镜。普尔斯哈依作为望远镜的发明者被载入历史史册。但这项大发明却是受到孩子们天真的疑问的启迪而成功的。
  如果改小了
  如果用改大的办法未能产生理想的发明,不妨可试用改小的办法。
  设想将现有的东西缩小、省略,是发明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更小一点?”由此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是手表。提到手表人人皆知。可是以前却只有挂钟和座钟,瑞士人想:应把它们做得小点,更小点。从怀表到手表,制表技术日新月异,他们终于垄断了世界市场。
  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一个工序也就是一项发明。
  司蒂文森作为火车发明家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而他发明成功的最后一计便是省略。
  过去,机车是用齿轮啮合着齿轨行驶的。因为学者们都认为:如果不安上齿轮,机车就会在轨道上打滑和脱轨。当时,司蒂文森是一位机车司炉工人,他总想设法使机车跑快点。他制造了许许多多的模型,但都是安有齿轮的,无论用什么方法试验,都不能提高车速。几年的光阴过去了。他开始怀疑起来:“莫非学者们讲的话有错误”。
  一天,他横下心把齿轮取下换上轮子试了试。奇怪的是机车非但没有打滑,而且还提高了速度5倍至10倍,也没有出现脱轨现象。他喜出望外,把这申请为专利,并取得了火车发明家的尊称。
  日本有一个修电视、收音机的修理工,他在修理时注意到:大型收音机巳逐步改为手提式,进而改为晶体管收音机,体积越变越小。他想:即便收音机从真空管改为晶体管,如果其他零件不改小也不行。若把收音机的某一个零件改小,厂家一定会采用。他首先注意到可变电容器。这是由五片金属板排列在一起用于调整波长的部件。这种金属板相互间靠得越近,其功能就越显著。但是,令人头痛的是金属板相距太近,容易出现短路并引起火花迸射。他终于想出:应在一张张金属板之间加非导体的聚乙烯膜。这一新方案,使可变电容器的体积变得很小。他也因此而取得了成功。
  今后,商品的发展趋势是体积小巧化,因此,努力将现有产品的某个零件改小,是发明成功的一个方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