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初中物理“引课”情境的创设|浅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物理“引课”情境的创设|浅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5:24 影响了: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和思维活动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则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多,思维也活跃;反之,则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记忆力会大大降低,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文章结合教学,探讨巧妙引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的教法实践。
  关键词:物理教法;引课教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88-02
  巧妙设计课程引导,可以使教学自然过渡,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在不知不觉中求得真知。物理课程的引导教学,引法不一、导法不一。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引导方式,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设计发生意外结果的小实验
  设计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实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1:在讲“电荷”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电荷的存在,笔者将尼龙捆扎带劈成细绺裁成约30cm长的一束。一上课,就说找同学帮帮忙把这捆东西理顺了,一个女同学上来用手越捋分得越开 ,找另一个同学上来,结果也一样。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都被吸引住了,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顺势就引入本节的第一个知识点——摩擦起电。
  例2:杠杆一节内容非常多,为了能将学生尽快带进主题,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比赛。在木板上钉了一个大钉子,让男女生比赛拔钉子,先找一个又高又胖的男生上来徒手拔,结果当然拔不出,再找一个女生,给她一把羊角锤教她使用方法,结果轻易就拔出了钉子,这样一个结果让男生很是哭笑不得,并嚷嚷着不公平,顺势就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羊角锤就能省力?学生开始思考,教师接着引出本节内容。
  例3:学习“浮力”时,笔者拿着一个乒乓球问:同学们,乒乓球在水里是沉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浮在水面上,然后用一个剪去瓶底拧掉盖子的矿泉水瓶,口朝下拿在手中,放进一个乒乓球,当将一大杯水从瓶底倒入时,奇迹发生了,乒乓球居然不会浮起来,正在大家好奇的同时,笔者用手堵上瓶口,球就迅速浮了起来。这个实验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伴随着大家充满疑问的目光,引出了本节主题。
  二、利用熟悉的小故事引入
  经典的故事百听不厌。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本节课所学知识能与他以往的认知经验产生联系,利用熟悉的小故事引入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例4:在讲“滑轮”一节时,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曹冲利用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那如果给足够多的滑轮和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再加上一把小小的弹簧测力计也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同学们想知道该怎么做吗?带着同学们的好奇自然地引入了本节内容。
  例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播放动画片《猴子捞月》的故事,当猴子们好不容易捞到月亮时,发现井里、碗里、天上,都各自还有一个月亮。动画结束马上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月亮?井里、碗里的月亮是怎么出现的?”这些问题让大家陷入思考思考,同时引入了本节内容。
  三、自制动画音频引入新课
  教师的声音学生非常熟悉,正因为熟悉可能偶尔也会麻木,但是如果将教师的声音录入动画音频中学生必然感到新奇而具有吸引力。
  例6:“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节,实验前要交代的东西非常多,从基本知识的回顾和强调,到实验中要注意和观察的事项,如果全由老师一一介绍完毕,学生实验的热情必然已被浇灭大半,但是该说的又不能不说,于是笔者将基本知识的回顾和强调做成了小灯泡自述的动画,用比平常更甜的声音进行了配音:同学们好,我是小灯泡,我是灯泡家族的一员,我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我们可以发光,赶走黑暗。在我身上标有2.5v,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对了,这是我的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我可以正常发光,功率就是额定功率。但有时加在我身上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可能比它大,也可能比它小,我工作时的电压是实际电压,通过的电流是实际电流,同学们可以利用P=UI算出我的实际功率。发光时,我可以时而明亮时而昏暗,我的亮度由谁决定呢?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吧!
  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听着老师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听着小灯泡的自我介绍,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课堂上。这种方法也被笔者用在“光的色散”一节。将光的色散做成动画并配上自述讲解,学生马上便被吸引进课堂并轻松掌握了本节的重点内容。
  四、就地取材、“引”贵在“疑”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贴近教材就近取材。用于导入的话题可以很广泛,包括、歌曲、或影视内容等。但要选用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切入话题,切忌在新课导入时舍近求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根据已知知识猜出新的结果。
  总之,在引课环节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的热情,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教师常教常新,学生轻松参与。常有好的引课,必能长久创造轻松愉快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继盛.浅谈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2]王领凤.物理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创新精神[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陈齐荣,任英杰.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