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农民工子弟
 

[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农民工子弟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5:26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第二篇: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第三篇:乡镇学校留守少儿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第四篇:外来民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第五篇: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外来民工的人数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关于民工子弟学习状况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招收了许多外来民工子弟,就我们班来说,班级总人数46人,其中43人为民工子弟,将近总数的94%。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民工子弟中,约有23%左右存在厌学现象。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恶、抵触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完全有责任了解并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民工子弟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

一 民工子弟厌学心理剖析

应该说,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是因为在学龄早期遇到不愉快的体验引起。产生厌学心理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习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不愿学习厌恶学习。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心理,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剖析民工子弟的厌学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自卑心理导致厌学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并经常感到悲观失望, 丧失信心等。在与人交往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大多数民工子弟来自农村或者相对贫困地区,第一次来到城市,与城市里的孩子一起学习。处在相同的环境里,他们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要狭窄许多,其学习和生活条件也要比城里的孩子差许多,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极易对学习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再加上考试成绩常常不理想,他们就容易走进自卑的阴影。一旦自卑心理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源,他们无法找到自信心,就会陷入上面提到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厌学。如:我们班的a学生,他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刚从老家把他带出来,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不会说普通话,因此,他和同学几乎不说话。第一次请学生自我介绍时,他的声音比蚊子叫还小,站在他身边也听不见。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家的一些情况,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家租来的房子,不到20平方米,里面一片漆黑,却拥挤地塞满了床、煤气灶、餐桌等很多生活必需品。平时父母去工作时,生怕他出去闹事,就把他反锁在房子里。久而久之,造成了他自卑的、自我封闭的心理。

2 家庭环境促使厌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心理状况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深受早期经验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最有影响力的早期经验肯定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经调查统计发现,我们班厌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厌学心理的90%以上。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对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有相当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会使孩子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如b学生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交流时,谈到孩子学习后进时,他竟然说:“让她读读毕业算了。”家长对孩子抱这样的态度,作为一个教师,总会感到心寒。

与城里孩子相比,民工子弟的家庭环境是要比城市孩子的环境相差许多。他们的父母家庭负担往往很沉重。他们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天要为生计奔波。由于生活劳碌奔波,他们的父母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作业情况和学习。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束,民工子弟容易产生学不学习无所谓的心理。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就从这一步开始。如我们班的c学生,父母均在饭店上夜班。每次他们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等到孩子去上学,他们却还在睡梦中,一星期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更何况是指导学习了。d学生孩子生性好玩,连做作业都需要老师时刻盯着才肯写上几个字,一到下午第一节课开始就打瞌睡。我经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均在另外一个城市经营水果摊,平时由年迈的奶奶照看。每天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不见了人影。晚上总是很迟睡觉。因为根本不听话,奶奶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爸爸妈妈偶尔回家看他则更是宠爱有加,对他从来不加管束,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可想而知,孩子会想要学习,会努力学习吗?

其次,较少或没有课外辅导等因素是儿童厌学心理的另外一个因素。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即使孩子基础差,学习后进,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如:我们班的e学生,她的基础非常差。三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认识了2014左右的生字,可她一篇课文读下来只有10几个字是认识的,其他学科更是糟糕,找她爸爸交流学习情况,说到孩子基础太差,跟不上班级的其他学生,他爸爸无可奈何地说:“我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想教也教不了。自己只是一个清洁工,月工资除了供两个孩子学习和房租外,所剩无几了,留级的话一方面学校难找,另一方面家里经济困难,更不要说请家教了。”有一次,我辅导她做作业,她竟含着眼泪对我说:“老师,你放弃我吧!我真的学不会。”此时,我感到无比心痛。

再次,民工子弟的家庭环境还一个特点,就是不安定。他们往往居无定所,有的父母是建筑工人,到哪里干活把家就搬到哪里,孩子的学习也就近解决。如:我们班的f学生,一年级读了还不到半学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二年级又要求转入,还来不及适应学校又离开了,其它班级甚至有这样反反复复转学又插班的,经统计,这样的孩子85%左右存在厌学心理。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和爱。而父母心情不好或婚姻状况不佳,对儿童来说都是一种 紧张压力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有限,严重者没心事管教孩子或拿孩子出气,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将变得孤独、懦弱、恐惧、粗暴、蛮横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嘴甚至打架,有的自身有不良嗜好(搓麻将、打牌等),使得他们的孩子产生不安宁、烦躁、恐惧心理,大脑经常处于受干扰状态,无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从而渐渐产生厌学心理。如:g学生,本来学习处于中上水平,这学期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虎了事,做什么都没劲似的,经过与她谈话,才知道原来这学期她的父母每天晚上带她一起去搓麻将到午夜才归家。

本次调查还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长对其教育方式呈负相关。教育方法不当所致儿童厌学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查出异常儿童的77.7%。说明诸多因素中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影响最大。如果父母一方过于严厉,使儿童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将养成厌学、说慌、欺骗等不良心理。我们班也存在这种情形:他们的父母认为自己由于当时环境所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结果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的父母把读书作为走出贫困、变“凤凰”的唯一途径。父母的厚重寄托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厌恶学习。如:h学生,母亲不认识字,帮别人做保姆;父亲小学文化,在建筑工地上打杂,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严格。有一次,该学生的成绩与优秀差1分,父母竟然把他痛打了一顿;还有一次,该学生考了第一名,回家很兴奋地告诉爸爸,他爸爸却没有一丝的欣慰,反而说:“只考90分,还好意思说?”

3 学校教育导致厌学

学校的评价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民工子弟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比其它学校更辛苦,但得到的回报却很少,甚至有时由于所教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而受到行政部门地批评。这不单单会给教师很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在学生中蔓延。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无论从生源,还是学习成绩是没法和其他学校相提并论的。

当然,教师的教育方法、为人方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民工子弟对教师的印象,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好状况至关重要。他们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发展到不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最后发展到不爱学习,也会造成民工子弟的厌学心理。不能否认有些教师对民工子弟缺乏爱心、耐心。在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但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在言语上拿话讽刺、挖苦学生,在教导态度上严厉叱喝,这样会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甚至还会使他们产生“学校恐惧症”。但是,这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中,类似的情况正逐渐走向消亡。

二对民工子弟厌学心理的辅导

通过对民工子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剖析,了解民工子弟特有情况后,有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更好地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阴影。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

1 去除自卑,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民工子弟由于自身条件引起的自卑心理。首先,教师要引导他们建立平和的心态,使他们不从物质生活和教育条件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比较,去除自卑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用鼓励及赞扬性质的言语和欣赏的眼光,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知道自己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孩子,而且要让他们觉察出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同样的活泼可爱,同样的重要。

在建立自信心方面,我引用了教学方面经常用的“形象控制法”。所谓形象控制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并把目标一步步的写在纸上,然后把它们粘贴在一起,成为一个“计划图”。这个图可以代替描绘未来的良好的形象。每天凝视它,让这种形象在头脑中清楚地浮现出来,不断明确目标,逐步刺激、强化,坚定信念提高自信,从而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如针对我上面提到的a学生的情况,我首先找他谈话,帮助他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计划图。先制定认字的目标,其他的作业都不用做,第一个目标达到后,再确定读通课文的目标等,一步一步和计划图接近。第二步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我平时经常利用午餐的时间让他谈谈家里发生的事,和他一起下他喜欢的五子棋,和他民主交流, 平等相处,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的,增进彼此的了解,拉进彼此的距离。第三步,设计未来,鼓舞信心。我经常为他描绘美好的未来,让他知道他将来是社会的支柱,是祖国的栋梁,是极其有用的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从原来总是不及格变为现在的班上中等水平,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了,上课时发言时大胆而且声音响亮。

2 经常沟通,教予方法,营造良好环境

要改变家庭环境对民工子弟厌学心理的影响,需从他们的父母入手。教师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民工子弟的家庭生活状况,要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总体来说,沟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反映情况时,要讲究一些技巧,尽量要选学生表现良好的方面,不要把沟通变成一种诉苦的途径。即使要反映学生在校不好的表现,也不能严重化,应轻描淡写,并告诉家长回家后不要因此打骂孩子。

其次,告诉家长不管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在生活上要多了解孩子有些什么想法,比如要买什么衣服,想吃什么等等。当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只要他们学习能达到目标,就可以奖励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不能只是物质的奖赏,而且家长一定要遵守诺言。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要经常询问。如前面提到的d学生,我首先告诉他父母其实他很聪明,就是缺少父母的管束与对学习必要的关心以致于贪玩成性,影响了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希望他们以后不管怎样要经常询问并掌握他的学习情况,要加以必要的管束。他父母按照我所说的去做,结果一学期下来,该学生学习成绩大幅上升,玩性也大大收敛,收到很好的成效。

再次,要教给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方法。

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应该称赞孩子,“噢,真棒,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孩子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你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如当孩子告诉你小朋友推了他一把,他非常气愤时,你可以说,“你很生气甚至想打他,是吗?但你不能这样做,你可以告诉老师,请求老师的帮助”;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你可以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你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善于发现。发现是沟通的关键。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善于思考,注重在谈话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发现孩子能够独立地讲述简短的故事时,要及时给予赞赏:“你讲得真不错!”孩子第一次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时,就应该称赞:“你真有主见,真了不起!” 要注意培养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说教、指责,要“哪壶先开提哪壶”,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你沟通,还能提高沟通的质量。

要童心未泯。家长如果没有一颗童心,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孩子游戏时,你可以与他一起游戏,一起比赛,使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朋友和伙伴,沟通自然会水到渠成。

慎用批评。批评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扼杀孩子的灵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犯了错误的孩子,最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家长的批评最好从谈话开始,千万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横加指责,以避免孩子关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沟通。如果用“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好吗”之类的语言开始谈话,允许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完,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孩子不仅会自觉地承认错误,还会对你更亲近。千万不能孩子一有什么不对,就劈头盖脸地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

要有耐心。有些家长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家长如果失去耐心甚至情绪激动,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孩子,就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由此产生困惑、胆怯、逃避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敌意,亲子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

要讲究诚信。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代人的沟通也要讲一个“信”字。说话算数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儿童心理医生林达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妈妈因为6岁的女儿不愿与她沟通,便领着女儿去进行心理咨询,结果发现原因是妈妈将女儿告诉她的“秘密”,在晚饭时不经意地告诉了家庭其他成员,结果哥哥姐姐们以此来取笑她,从此她再也不肯对妈妈说什么了。可见,家长的“诚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要注意言传身教。家长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及时改掉一些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要大声吵闹甚至打架,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关键要看学习态度及进步情况。孩子学习差了,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帮助。孩子学习进步了,就要表扬和奖励,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孩子就知足了。如:g学生。这学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虎了事。我找到她父母,明确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告诉他们,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作为家长应懂得自律,应多为孩子考虑。他们认识到错误后,就再没有带孩子出去打麻将到半夜了,之后,该学生慢慢地变回往日的活力。

3 变换手段,奉献爱心,开创学习新天地

要改变学校教育对民工子弟厌学心理的影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直接跟民工子弟接触,一举一动都会对民工子弟产生影响,因此,在这里,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 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那些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要用非凡的耐心与爱心去感化他们,因为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他们热爱学习的心理力量。对于已有厌学倾向的儿童,教师要经常保持和蔼可亲的形象,从感觉上不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害怕与老师接近。教师要经常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学生在生活上发生困难时,要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直至学生渡过困难时期,把爱和期望传递给他们。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用惩罚、责骂等强硬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经常去寻觅、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彰学生的点滴进步。

b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课堂中,老师应减轻学生学习、考试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艺术性,上课时应经常改变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既可进行直观教学,也可进行有趣的游戏教学,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用之有效的方法——“奶奶法则”。所谓“奶奶法则”,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小孩子吃饭时,总爱挑鱼、肉等味道鲜美的食物,而不喜欢吃营养丰富的青菜、萝卜等,这时,孩子的奶奶就会说,要想吃鱼、肉可以,但是必须先把青菜、萝卜等吃了,才能吃鱼、肉等,孩子为了吃到美好的东西,自然会把营养丰富的青菜吃了。把这种方法引用到教学上,要学生们先把作业完成了才能开心自由地去玩,往往能达到很好地效果。“奶奶法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产生厌学心理。

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课余活动,多角度地感受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厌学儿童逐渐消除厌学情绪。

c 玩有趣的电脑情境游戏

电脑情境游戏是运用一些电脑技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儿童喜欢的游戏呈现。如“智救扬扬”、“左右开弓”、“快乐的池塘”等游戏,学生达到规定的目标就给予玩一次游戏的机会,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中学习,开创学习的新天地。

在城市里,民工子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厌学心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我们作为教师,运用非凡的耐心、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是我们的一大愿望。相信通过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健康的学习心理。

第二篇:外来民工子弟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外来民工的人数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关于民工子弟学习状况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招收了许多外来民工子弟,就我们班来说,班级总人数46人,其中43人为民工子弟,将近总数的94%。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民工子弟中,约有23%左右存在厌学现象。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恶、抵触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完全有责任了解并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民工子弟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

一 民工子弟厌学心理剖析

应该说,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是因为在学龄早期遇到不愉快的体验引起。产生厌学心理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习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不愿学习----厌恶学习。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心理,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剖析民工子弟的厌学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自卑心理导致厌学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并经常感到悲观失望, 丧失信心等。在与人交往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大多数民工子弟来自农村或者相对贫困地区,第一次来到城市,与城市里的孩子一起学习。处在相同的环境里,他们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要狭窄许多,其学习和生活条件也要比城里的孩子差许多,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极易对学习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再加上考试成绩常常不理想,他们就容易走进自卑的阴影。一旦自卑心理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源,他们无法找到自信心,就会陷入上面提到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厌学。如:我们班的a学生,他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刚从老家把他带出来,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不会说普通话,因此,他和同学几乎不说话。第一次请学生自我介绍时,他的声音比蚊子叫还小,站在他身边也听不见。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家的一些情况,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家租来的房子,不到20平方米,里面一片漆黑,却拥挤地塞满了床、煤气灶、餐桌等很多生活必需品。平时父母去工作时,生怕他出去闹事,就把他反锁在房子里。久而久之,造成了他自卑的、自我封闭的心理。

2 家庭环境促使厌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心理状况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深受早期经验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最有影响力的早期经验肯定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经调查统计发现,我们班厌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厌学心理的90%以上。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对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有相当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会使孩子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如b学生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交流时,谈到孩子学习后进时,他竟然说:“让她读读毕业算了。”家长对孩子抱这样的态度,作为一个教师,总会感到心寒。

与城里孩子相比,民工子弟的家庭环境是要比城市孩子的环境相差许多。他们的父母家庭负担往往很沉重。他们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天要为生计奔波。由于生活劳碌奔波,他们的父母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作业情况和学习。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束,民工子弟容易产生学不学习无所谓的心理。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就从这一步开始。如我们班的c学生,父母均在饭店上夜班。每次他们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等到孩子去上学,他们却还在睡梦中,一星期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更何况是指导学习了。d学生孩子生性好玩,连做作业都需要老师时刻盯着才肯写上几个字,一到下午第一节课开始就打瞌睡。我经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均在另外一个城市经营水果摊,平时由年迈的奶奶照看。每天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不见了人影。晚上总是很迟睡觉。因为根本不听话,奶奶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爸爸妈妈偶尔回家看他则更是宠爱有加,对他从来不加管束,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可想而知,孩子会想要学习,会努力学习吗?

其次,较少或没有课外辅导等因素是儿童厌学心理的另外一个因素。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即使孩子基础差,学习后进,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如:我们班的e学生,她的基础非常差。三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认识了2014左右的生字,可她一篇课文读下来只有10几个字是认识的,其他学科更是糟糕,找她爸爸交流学习情况,说到孩子基础太差,跟不上班级的其他学生,他爸爸无可奈何地说:“我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想教也教不了。自己只是一个清洁工,月工资除了供两个孩子学习和房租外,所剩无几了,留级的话一方面学校难找,另一方面家里经济困难,更不要说请家教了。”有一次,我辅导她做作业,她竟含着眼泪对我说

:“老师,你放弃我吧!我真的学不会。”此时,我感到无比心痛。

再次,民工子弟的家庭环境还一个特点,就是不安定。他们往往居无定所,有的父母是建筑工人,到哪里干活把家就搬到哪里,孩子的学习也就近解决。如:我们班的f学生,一年级读了还不到半学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二年级又要求转入,还来不及适应学校又离开了,其它班级甚至有这样反反复复转学又插班的,经统计,这样的孩子85%左右存在厌学心理。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和爱。而父母心情不好或婚姻状况不佳,对儿童来说都是一种 紧张压力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有限,严重者没心事管教孩子或拿孩子出气,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将变得孤独、懦弱、恐惧、粗暴、蛮横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嘴甚至打架,有的自身有不良嗜好(搓麻将、打牌等),使得他们的孩子产生不安宁、烦躁、恐惧心理,大脑经常处于受干扰状态,无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从而渐渐产生厌学心理。如:g学生,本来学习处于中上水平,这学期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虎了事,做什么都没劲似的,经过与她谈话,才知道原来这学期她的父母每天晚上带她一起去搓麻将到午夜才归家。

本次调查还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长对其教育方式呈负相关。教育方法不当所致儿童厌学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查出异常儿童的77.7%。说明诸多因素中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影响最大。如果父母一方过于严厉,使儿童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将养成厌学、说慌、欺骗等不良心理。我们班也存在这种情形:他们的父母认为自己由于当时环境所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结果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的父母把读书作为走出贫困、变“凤凰”的唯一途径。父母的厚重寄托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厌恶学习。如:h学生,母亲不认识字,帮别人做保姆;父亲小学文化,在建筑工地上打杂,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严格。有一次,该学生的成绩与优秀差1分,父母竟然把他痛打了一顿;还有一次,该学生考了第一名,回家很兴奋地告诉爸爸,他爸爸却没有一丝的欣慰,反而说:“只考90分,还好意思说?”

3 学校教育导致厌学

学校的评价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民工子弟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比其它学校更辛苦,但得到的回报却很少,甚至有时由于所教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而受到行政部门地批评。这不单单会给教师很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在学生中蔓延。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无论从生源,还是学习成绩是没法和其他学校相提并论的。

当然,教师的教育方法、为人方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民工子弟对教师的印象,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好状况至关重要。他们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发展到不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最后发展到不爱学习,也会造成民工子弟的厌学心理。不能否认有些教师对民工子弟缺乏爱心、耐心。在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但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在言语上拿话讽刺、挖苦学生,在教导态度上严厉叱喝,这样会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甚至还会使他们产生“学校恐惧症”。但是,这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中,类似的情况正逐渐走向消亡。

二对民工子弟厌学心理的辅导

通过对民工子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剖析,了解民工子弟特有情况后,有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更好地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阴影。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

1 去除自卑,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民工子弟由于自身条件引起的自卑心理。首先,教师要引导他们建立平和的心态,使他们不从物质生活和教育条件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比较,去除自卑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用鼓励及赞扬性质的言语和欣赏的眼光,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知道自己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孩子,而且要让他们觉察出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同样的活泼可爱,同样的重要。

在建立自信心方面,我引用了教学方面经常用的“形象控制法”。所谓形象控制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并把目标一步步的写在纸上,然后把它们粘贴在一起,成为一个“计划图”。这个图可以代替描绘未来的良好的形象。每天凝视它,让这种形象在头脑中清楚地浮现出来,不断明确目标,逐步刺激、强化,坚定信念提高自信,从而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如针对我上面提到的a学生的情况,我首先找他谈话,帮助他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计划图。先制定认字的目标,其他的作业都不用做,第一个目标达到后,再确定读通课文的目标等,一步一步和计划图接近。第二步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我平时经常利用午餐的时间让他谈谈家里发生的事,和他一起下他喜欢的五子棋,和他民主交流, 平等相处,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的,增进彼此的了解,拉进彼此的距离。第三步,设计未来,鼓舞信心。我经常为他描绘美好的未来,让他知道他将来是社会的支柱,是祖国的栋梁,是极其有用的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从原来总是不及格变为现在的班上中等水平,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了,上课时发言时大胆而且声音响亮。

2 经常沟通,教予方法,营造良好环境

要改变家庭环境对民工子弟厌学心理的影响,需从他们的父母入手。教师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民工子弟的家庭生活状况,要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总体来说,沟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

第三篇:乡镇学校留守少儿厌学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学校留守儿童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调研报告

江阳区石寨学校赵强

一、调查概况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关于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少儿学习状况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我们学校地处泸州最西端的乡镇,大多数学生是外出民工子弟。为此,我于2014年3-5月份,对我校3-6年级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调查统计,我校该年级段目前双亲均外出5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2.7 %;父亲外出、母亲外出的分别占11.8 %、5.4 %,外出打工家长的年龄相对集中在32~46岁年龄段,而都出去的比只有一方出去的家长多45个百分点。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外出留守儿童中,约有23%左右存在厌学现象。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学校教育产生严重的厌恶、抵触心理。为准确把握当前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应了解并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留守子弟的厌学心理问题。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现状。

2、当前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各班教室及其他场所进行,共发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家长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家长、学生座谈结果显示,乡镇学校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具有一定的现实及时代特征。

对于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分析,笔者经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形成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厌学心理通常是形成“学习效果不理想---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更糟糕---更不愿学习---厌恶学习”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差导致厌学心理,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进一步下降。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形成有以下因素:

1.学习的自信心丧失。

民工外出后回家年限调查:

一年:35.8%

两年:23.3%

三年:9.6%

三年以上: 16.3%

说不准:15%

根据调查,约25.9 %外出民工因长年在外地工作(三年及以上),无暇顾及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其学习和生活条件也要差许多,这样极易对学习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再加上考试成绩常不理想,他们就容易不自信。一旦自卑心理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源,他们无法找到自信心,就会陷入上述恶性循环中,导致厌学。如:我班的a学生,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就去了广东打工,整整三年没有回家看一眼孩子,现在只随唯一的亲人奶奶过活,而奶奶已多年两耳几乎完全失聪,和他没法交流,他也没上过幼儿园, 过早失去亲情关爱和基础不好的他总是沉默寡言。刚接手这个班,让同学自我介绍时,他的声音比蚊子叫还小,站在他身边也听不见。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家的一些情况,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家早已陈旧不堪的老房子,不到70平方米,里面一片漆黑,却拥挤地塞满了床、柴火、灶台、餐桌等生活必需品。平时奶奶去山上劳动时,生怕他出门惹事,就把他反锁在房子里。久而久之,造成了他自卑的、自我封闭的心理。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性格、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重要。经调查统计发现,在厌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厌学心理的76%以上。

(1)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太少。

有些父母受心理和生活压力影响,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细心的照顾,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给他们及时的心理上的疏导。在回答“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一题时,有44.3%的孩子持否定态度。对“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有36.7%的孩子回答是从不或偶尔。调查中40.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观点,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课外生活的孩子有56.1%。当问及“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时,47.5%的孩子说没有。同意“我觉得和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的感觉”的仅占22.3%。

(2)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对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有相当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高会使孩子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此也是形成恶性循环。如b学生的家长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交流时,谈到孩子学习后进时,他竟然说:“唉,我没办法,让他读到小学毕业就算了,再大点就出去打工。”家长对孩子抱这样的态度,作为一个教师,不免感到心寒。

(3)与镇上居住的孩子相比,外出民工子弟的家庭环境要差得多。他们的父母家庭负担往往很沉重。

在接受调查的47位家长中, 大部分家庭存在经济困难,家庭年均收入4290元, 月收入在800 元以下的占61.2 % ,在村里也还未建楼房的占21.6 %。经济收入在300元/月以下的占

5.1% ,300~700 元/ 月的占11.4 % ,800~1200 元/ 月的占20.1% ,1200 元/ 月以上的仅占

2.2 %。近半的家长主要靠打短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在我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留守家庭的家具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遗留下的。

他们大多数都工作、寄居在都市社会的最底层,要为生计奔波。由于常年在外地为改善自己村里的家庭经济生活劳碌奔波,他们根本没时间来亲自关心孩子的作业情况和学习现状,条件好些的只不过偶尔打长途电话回来简单过问一下而已,少数能联系教师请老师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学不学习无所谓的心理。时间一长, 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就从这一步开始。如我班的c学生,父母均长年在**的一家饭店上班。工作繁忙,一年到头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更何况是指导学习了;d学生生性好玩,家庭作业常常完不成,一到下午上课要打瞌睡。我经家访得知他的父母在福建一个城市经营水果摊,他平时也是由年迈的奶奶照看。每天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不见了人影,晚上总是很迟睡觉。因为根本不听话,奶奶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爸爸妈妈偶尔回家乡来看他则是

宠爱有加,对他从不加管束,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可想而知,孩子会想要学习,会努力学习么?

(4)较少或没有家庭学习辅导。

外出农民工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是一重要因素。根据调查, 他们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 79.6% ,大专以上文化的为0 ,其余的为高中或中专。

而外出家长从事职业的调查则显示,在抽查的115户家长中,建筑工地的散工在各职业领域中居首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4.1 %;其次是进企业做工(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8.3 %;私营与个体摊贩占9.6 % ,企业管理人员、保安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8%、6.2 %。

因此,即使孩子基础差,学习后进,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 如我班的e学生,他的语文基础差。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认识了3000左右的生字,可他一篇课文读下来起码读错二三十个字,其他学科更是糟糕,一次,我听说他父亲从外省回来,就找他交流孩子学习情况,说到孩子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学生,他爸爸无可奈何地说:“我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想教也教不了。我只是一个建筑工,月工资除了供两个孩子学习和房租外,所剩无几了,留级的话家里经济困难,更不能的了。”

(4)家庭气氛。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和爱。而父母脾气不好或婚姻状况不佳,给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有限,严重者没心思管教孩子或拿孩子出气,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变得孤独、懦弱、恐惧、粗暴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嘴甚至打架,有的自身有不良嗜好(搓麻将等赌博),使得他们的孩子产生不安、烦躁、恐惧心理,无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从而渐渐产生厌学心理。如:f学生,本来学习处于中上水平,这学期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虎了事,做什么都没劲似的,经过与他谈话,才知道原来这学期他的父母歇工回了家,就每天晚上带他一起邻居家搓麻将直到深夜才归家。

(5)儿童异常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

诸多因素中教育方法失当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甚至粗暴,长此以往将使儿童养成厌学、欺骗等不良心理。在接受问卷调查时,觉得“父母在家时经常无缘无故地惩罚我”占21.6 %,17.2 %的孩子说“我经常挨家长的打”,认为“家长常以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的有37.5%。我班也存在这种情形:他们的父母认为自己由于当年环境所迫,没学到什么文化知识,在外打工只能做一些笨重的体力活,因而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把孩子的读书作为走出贫困,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父母的沉重寄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使他们厌恶学习。如:g学生,母亲不认识字,在城里做保姆;父亲小学文化,在建筑工地上打杂,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严格。有一次,该学生的成绩距优秀差3分,父母竟把他痛打了一顿;还有一次,该生数学单元测试考了第一名,回家很兴奋地告诉爸爸,他爸却没有一丝欣慰,反而说:“只考90分,还好意思说?”

另外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过分的关心而对子女行为进行过多限制和过分干涉。。而调查中有39.8 % 的孩子回答“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35.6%的孩子说“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有28.2%的孩子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认为“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者仅占14.9 %。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其结果是影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养成孩子轻视、厌恶劳动等不良作风。

(6)隔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失当或缺失。

因多数父母平时不在家,照管孩子的责任也就多落到了祖辈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辈由于年龄及时代背景等原因,与孙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上有着更大的差异,很难在两代人之间有顺畅的、有效的沟通,而不少祖辈为减轻经济压力,还得重新又当爹又当娘,上山下田劳动之余还要从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还要干一些重体力活。而祖辈对孙辈的照管不过体现在让孩子吃饱、穿暖,少生病,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受到的实践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几乎为零。方法失当,加上家务繁重,使得隔代教育几乎是失败的教育。

四、对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辅导

针对上述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

1.给予更多关爱。

对于那些有厌学心理的留守儿童,要用耐心与爱心去感化他们,教师要经常保持和蔼可亲的形象,从感觉上不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害怕与老师接近。并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孩子在生活、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多给予帮助, 直至其渡过困难时期,把爱和期望传递给他们。

2.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针对留守儿童由于自身条件引起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引导他们建立平和的心态,不与别人攀比,去除自卑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用鼓励及赞扬性质的言语和欣赏的眼光,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知道自己其实是聪明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而且要让他们觉察出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同样的活泼可爱,同样的重要。

3.课内外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自家庭及其他地方获得的负面感知和情感,给孩子以大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形成向师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开展主题班队会、书法、绘画、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参加一定的课余活动,多角度地感受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厌学留守儿童逐渐消除厌学情绪。

4.经常沟通家长,教给方法。

要改变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影响,需从他们的父母入手。教师应经常了解并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要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总体来说,沟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

反映情况时,要讲究一些技巧,尽量要选学生表现良好的方面,不要把沟通变成一种诉苦的途径。即使要反映学生在校不好的表现,也不能严重化,应减低“杀伤力”,并告诉家长回家后不要因此打骂孩子。

(2)告诉家长不管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

在生活上要多了解孩子有些什么想法,比如要买什么衣服,想吃什么等等。当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只要他们学习能达到目标,就可以奖励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不能只是物质的奖赏,而且家长一定要遵守诺言。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要经常询问。如前面提到的d学生,我首先告诉他父母其实他很聪明,就是缺少父母的管束与对学习必要的关心以致于贪玩成性,影响了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希望他们以后不管怎样要经常询问并掌握他的学习情况,要加以必要的管束。他父母按照我所说的去做,现在该学生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玩性也收敛许多,收到很好的成效。

(3)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①善于发现。发现是沟通的关键。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善于思考,注重在谈话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发现孩子能够独立地讲述简短的故事时,要及时给予赞赏:“你讲得不错!”孩子第一次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时,就应该称赞:“你很有主见,很了不起!” 要注意培养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说教、指责,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你沟通,还能提高沟通的质量。

②慎用批评。批评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扼杀孩子的灵性。犯了错误的孩子,最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家长的批评最好从谈话

开始,千万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横加指责,以避免孩子关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沟通。千万不能孩子一有什么不对,就劈头盖脸地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

③讲究诚信。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代人的沟通也要讲一个“信”字。说话算数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班上一位学生的妈妈因为其10岁的女儿不愿与她沟通,而在一次家长会上向我“诉苦”,我在和她以及后来和孩子谈天过程中才了解到是妈妈将女儿告诉她的小秘密,在村子的商店里摆龙门阵时不经意地告诉了同村人,结果人家常用这件事来取笑孩子,使她再也不肯对妈妈说什么了。可见,家长的“诚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④注重言传身教。家长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及时改掉一些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要大声吵闹甚至打架,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关键要看学习态度及进步情况。孩子学习差了,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帮助;孩子学习进步了,就要表扬和奖励。

⑤要有耐心。有些家长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幻想着通过一两次交流谈话,就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家长如果失去耐心甚至情绪激动,埋怨甚至惩罚孩子,就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由此产生胆怯、逃避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敌意,使亲子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

五、结语

在为时三个月的调查中,笔者对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的家庭原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了解了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情况,并找到了作为教师因应的对策。这有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更好的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阴影。须知要改变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直接跟留守儿童接触,一举一动都会对留守儿童产生影响。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厌学心理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我们作为教师,以耐心、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是我们的愿望。愿通过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能使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健康的学习心理。

第四篇:外来民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外来民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王辛徐华芳邓卫红徐玲林刚蔡叶华周娟

一、课题的提出:

1、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外地人不断的涌入苏州,尤其外来民工占多数。而外地民工的增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苏州目前,除了大部分是以社会资金创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外,部分公办学校也招收外地民工子女,还开办了几所专门招收外地民工子女的公办民工子弟学校,这些为外来民工子弟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外来民工子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低下,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一字不识。这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动不动就对孩子乱骂乱打,使孩子跟父母无法很好得交流。同时父母长期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对人冷漠、敌视同伴等心理问题,使得他们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譬如好吃懒做、简单粗暴、弃学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这部分孩子变得难以管教,轻者经常逃课逃学,重者偷摸成性,打架斗殴,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3、学校现状:

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外地民工的子女,因此伴随着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2014年3月成立了课题组,决定从培养外来民工子弟的行为习惯入手,探讨和研究适合这一特殊群体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策略,确立了关于《外来民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涵义:

1、“外来民工子弟”是指非本地人(即流入本地工作的外地人)的子女。

2、“良好的行为”是指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自觉而持久的行为。

3、“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

根据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大局着眼,以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前人对相关内容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寻求适合这一特殊群体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策略。改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促进学校班风、校风、学风的建设,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课题研究要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2、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策略。

3、努力寻求并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4、通过研究,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工作和家庭教育服务相结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用调查法对我校学生实际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我校目前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研究。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六、课题研究措施

1、创建一个适合外来民工子弟学习生活的文明整洁、美丽和谐的接受教育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我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行为习惯是比较差的。我们力求从外来学生的实际出发,为这些学生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和谐的学校大环境,让环境来影响他们的习惯。比如坚持天天通过电子屏幕设计内容,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环境。还有通过学校的大环境布置和班级的小环境布置,来促进他们的习惯养成。

2、组织适合民工子弟特点的丰富活动,利用活动带动习惯,对他们思想行 动进行影响。

我校准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学习机会,力争从正反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军营,学习解放军叔叔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有利用班队活动,让学生进入社区,寻找路人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此来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行为。

3、在全校树立一种能不断地给外来民工家长、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起示范作用的群体形象。

我校教职员工的素质是相对比较高的,但也不会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老师的任何一个(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细节都是为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稍有不慎便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来进行良性影响,进而带动学生和家长的言行,从而树立良好的群体形象。

4、分年级进行学科渗透,不时地规范外来民工子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懂 得课前、课上、课后该怎样做。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范例,如思想品德、社会课、语文等学科。因此如何挖掘这些

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要做到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5、建立“民工子弟谈心室”,以心理咨询辅导,来帮助和教育民工子弟,使 他们能更健康的成长。

现代社会,由于压力、诱惑、各种污染不同往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为大家关注的大问题,我校针对这种现状适时得开设了“民工子女谈心室”,免费对全校学生开放,解决了很多学生包括外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全校学生心灵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使他们能较好的心无旁骛的学习。

6、努力创办好外来民工家庭和学校,社区和学校、社区和家庭的“三角形” 关系网,起到群体协作,共同教育的作用。

我们将对家长会的形式做进一步的研究,获取最好的沟通方式,以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另外也经常与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发挥好社区的帮教功能,以取得社会力量的配合。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齐抓共管,进一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构建一个适合外来民工子弟的民主、平等、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开展开放、民主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老师以赏识的心态对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多给学生以表扬,使学生时常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研究时间为2014、2到2014、6一年半的时间。

第一阶段(2014、2—2014、3)课题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14、3—2014、3)课题实验阶段。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理论、借鉴中外科学经验、外出学习,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2014、1—2014、6)实施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八、成果形式:

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东湖小学

2014、3、26

第五篇: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张雄

摘要:

关键词:厌学心理解决办法

提要: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普古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在秀丽的水乡风光之外,最具魅力的还是她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韵,这种韵味是和她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分不开的。普古有幸保全了更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依存,弥足珍贵。美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是“美学”的学习,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所谓

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校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审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和人生导向等作用。健康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学校形成良好校风,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阵地。审美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利用古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学校美育教育,将她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具有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和追求美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德育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人生观和人格的形成,成为真正意识上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师带头学习做榜样

五、改变理念

六、改变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钮小华空气养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诠释

2、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3、崔其升学校管理与课程改革

好范文网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揭秘孩子厌学心理

青少年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心理专家谈厌学心理

暑期实践总结报告-外来务工子弟素质教育探讨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第二篇:下乡包村调研报告第三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第四篇:家电下乡调研报告第五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

西柏坡下乡调研报告

初二五班

第二组

一、 调研地点:

西柏坡

二、 调研人员:

队长:王潇,瑞博雅

队员:张梓钰、万子凡、金筱轩、李照凝、李子豪、单开禹、袁翔儒、吕乐、刘阳钺、张雨琛

三、 调研目的: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作用。

四、 调研过程:

深入农村家庭进行考察及提问。

五、 调研结果:

调查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道路土路柏油路 房屋平房平房,比先前

大一些

种植农作物玉米玉米

烧火材料粪土稻杆 学历不识字不识字 家庭成员学历两个儿子都是初中毕业

有没有大学生进行下乡调研

有,少有,多 大学生下乡调研对农村有无帮助

少少 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由医疗本,有医保,有补贴 改革开放后有没有富裕起来比以前富裕 最大的希望比较满足,希望儿子回家看看

家用电器电灯电视机,电扇等

农耕用具人力人力

综合评价农村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

不大,尤其是家电下乡的活

动还没有真正渗透到农村

内部。

六、调研分析:

短短三天的西柏坡之行,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人生之旅。在重温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同时,也让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启发,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今天,我本来到了这个边远的小山区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红色经典。

我们进行帮厨的地点是在一位老奶奶的家,这位老奶奶住在农村,是一位已经62岁的朴朴实实的农民。农村这里环境很美,有大片大片的玉米田,可是老奶奶家中却很简陋。我们做饭的时候仍用的是柴火烧,而且弄的满小院的油烟,老奶奶家的房顶使用报纸糊的,床还是那种土炕。老奶奶告诉我们她现在有了医疗保障和补贴但其他方面却没有改变,这不禁让我们深深感到心痛。农民是中国的根基,可是广大农民却仍主着这简陋的小屋,这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到伤心呢? 虽然环境简陋,可是老奶奶的热情乐观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奶奶不仅不让我们动手做饭,她还把家中所有的鸡蛋打碎给我们吃,她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还总是笑着。

我们还看见老奶奶的孙子,是一个好可爱的6岁左右的小男孩,他黑黑的冲我们笑,还给了小钰一朵喇花。

老奶奶的手艺很好,我们每个人都吃了满满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李照凝还吃了第二碗,我们接着又自己刷碗。

另一个令我们感慨万千的就是小屋子中到处都有的毛主席像,不管是镜子上、桌角上、墙上还是床边都贴着毛主席像。

“毛主席是红太阳”可以见得毛主席在大家心中是多么崇高的地位,可以看出大家又是多么崇敬毛主席!

在与老奶奶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大学生下乡”虽作用不大但使农民了解到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国家对农民的关怀使农村路变宽了,房子由破砖瓦房变成了落落大方的砖房??但是,农村也还有许多未被改变的地方,例如烧饭还在用柴火,房子还是在用纸糊的房顶等,这些都是我们亲眼看到而又让我们痛心疾首的。

经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我们认为“革命精神”就是像革命烈士白求恩一样大无畏的为自己的信仰奋斗,无私的牺牲。而我们眼前的劳动人民是最大的功臣,他们为了解放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想想淮海战役,想想那一队队由农民组成的小推车,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下面是一段关于淮海战役的资料:

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

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而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多么伟大啊,我们众多的农民群众!可是现在却仍住着平房,喝着净水。他们应该受到最好的照顾,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不论怎样,我们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争做中国的栋梁之才,努力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6月16日星期三

第二篇:下乡包村调研报告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下乡包村

调研报告

岚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索海冰

一、王狮乡阳坡坪村基本情况

阳坡坪村位于石桥山下,距209国道10公里,人口680人,165户,耕地2450亩,宜林地3500余亩,全村党员17人,学校一所,学生26人,村卫生所一所。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有大牲畜200余头,羊600余只,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出务工23人,人均收入2014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通过逐户走访排查、实地调研和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收集汇总了现阶段阳坡坪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当前阳坡坪村各种关系基本协调,社会基本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和紧张,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经调查发现,阳坡坪村矛盾纠纷有以下两类。

1、群众与村支委及干部间的矛盾纠纷。

(1)、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时间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臵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 1

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钓恶性互动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2)、管理职能与体制问题。基层组织,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好。综治网络、人民调解网络不健全,组织的不健全导致在基层工作中,基层网络作用发挥不好,对因宅基地、土地、婚姻、邻里关系等引发的民事纠纷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处理。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基层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成下降趋势。

(3)、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然而少数村干部在村级集体事务管理中;没有真正贯彻“四议两公开”,最多是形式上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只是个别领导开个会就研究决定了,决策的不公开极易引发村民不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多数形同摆设,村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多心、不放心,有意见,反映村干部吃喝贪占和财务混乱的越级上访问题仍居高不下。

2、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由于法律条文枯燥难懂,群众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邻里发生纠纷后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基层组织又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从而导致邻里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恶化。这些纠纷纠纷既影响 着村内的和谐、村风的健康发展,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

群众间的纠纷主要表现为:

(1)、因宅基地、责任田引起的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与村规民约、历史与现状

的冲撞,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主要因村庄规划不够科学与规范;部分村民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主翻建或新建’,以致侵犯了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加之现在农村年青人往往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某些村民在翻建房屋时,为了能让自己和父母分开居住“建新不拆旧”,形成事实上的“多占抢占”,而产生了矛盾纠纷;有一些村干部不按法律、村规民约办事,乱许口,乱批地,也造成了许多纠纷;宅基地纠纷,往往特别难调处。

(2)、因家庭、婚姻关系引起的纠纷。伴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家庭婚姻类纠纷成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矛盾逐年升级。农村伦理道德遭甚至引发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等犯罪现象。

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征

一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类型的多样性。矛盾纠纷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

二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许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艰难与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

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矛盾出现之初,大多都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寻求党政组织和有关单位部门解决纷争,希望能公正、公平地解决问题。但是,一些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没有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当事人往往采取群体围攻、上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了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而政府部门对待这些非正常上访事件,往往片面强调“和谐稳定”在处理问题中往往做出过多的妥协,最后事情虽然得到解决,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恶劣影响。

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

2、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4、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不大。

5、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

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是基层政府及基层干部必须直面面对的。

(1)、加大普法力度,促使群众知法、遵法、守法。现在,我国已进入“六五”普法阶段,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加大对普法宣传的投入。

(2)、健全制度,依法管理,缓和干群关系。在健全村务管理制度中,乡镇政府帮助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同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考核,制定出相关考核办法。通过加强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党务、村务行为,加快基层民主化进程,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因村务管理混乱而产生矛盾纠纷。

(3)、依法行政、减少行政纠纷。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不损群众利益,从而减少矛盾纠纷,促使社会和谐。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第三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朔州市园林局建设科

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园林局建设科负责右玉县元堡镇郭家堡村的扶贫工作, 2014年9月单位领导组织我们科室人员通过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多次与村民、村干部接触,并进行现场考察分析,调研情况如下:

一、郭家堡村基本情况

郭家堡村位于右玉县北部,镇政府北部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2480亩,2014年末全村总人口54户,163人,其中五保户1人,低保户3人。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

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1567亩, 67.42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9亩,9.135吨。主要出产马铃薯、胡麻、莜麦、黄豆等农作物,马铃薯、胡麻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一村一品”示范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2014年全村大牲畜5头, 养羊346只,猪13口。其中养羊大户3户,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种植养殖技术薄弱,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项目以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二、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说,郭家堡村的主要困难有四方面: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梁凤勇说,种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土豆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不过1000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人打工一年也挣14000元,所以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发展经济也(来源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就没有人,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搞工业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搞农业形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

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土地基本靠天吃饭,水利设施比较薄弱。村图书馆科技类图书比较少,适合当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图书就更少了,图书管理水平不足。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12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

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第四篇:家电下乡调研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渭南市家电下乡调研报告

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7班

孟祥喆

2014年8月

家电下乡中关于农民消费观念的总结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内需,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自2014年起至2014年底,利用四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销售活动,对购买中标企业的指定家电产品的农户,财政给予商品价格13%的补贴,渭南市于2014年1月启动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家电下乡”进展情况

自2014年12月渭南市全面启动“家电下乡”活动以来,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出台的相关规定,对具有农业户籍的农民到指定销售网点购买的补贴类家电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资金。为开展好家电下乡活动,河北省成立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定了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栏、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在乡镇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掌握政策,加强了销售渠道管理,组织做好下乡家电的销售、服务及补贴等工作。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针对当地实际,研究相应配套措施,保证家电下乡政策能够惠及每一个村。加强与乡村基层组织联系,积极开展农民意愿调查,鼓励农民采取团购、预定等方式购买指定产品,引导企业采取集中配送、流动售货等方式销售家电产品,督促企业强化维修网点、开展巡回服务。扩大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将家电下乡优惠政策宣传到每家农户。

自12月17日家电下乡正式启动以来,陕西省家电下乡推广工作进展顺利。截至7月31日,全市已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685户,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中标产品84445台(件),实现销售额1.5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据了解,我市的家电下乡工作开展以来,销售网点备案工作稳步推进,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大幅增加,补贴资金兑付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富平县、大荔县、临渭区、韩城市、蒲城县、合阳县等6县(区)销售额均超过千万元;中标产品中,冰箱、彩电、洗衣机占到销售总量和销售总额的92%以上,新增电脑、空调、热水器、电磁炉、微波炉等5类产品已在各县(区)展开销售,销售量近6千台。全市已补贴中标类产品52639台(部),补贴金额达到1236万元。随着新增加家电下乡品种的上市,销售数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家电下乡在部分地方开展的并不是很好。其问题如下:

1. 广大农民对家电下乡的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大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有的虽知道买家电政府有补贴但不清楚补贴多少,甚至有些购买了家电的农民也仅仅是听凭商家的安排申请补贴,具体环节不清楚。个别农民还不知道这项政策。这充

分说明了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还没有了解透彻,没有理解这项惠农政策的实质内容,宣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下乡产品品种少。调查发现,在乡镇一级销售商,只经营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但近几年,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不仅打工收入提高,受城市熏陶,家电消费观念也有较大转变,特别是青年农民对产品种类的要求更加多,比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目前部分农民还不能完全购买到下乡产品中的部分种类。

3.家电下乡促销方式比较单一。经营网点内,从门脸装饰、气氛烘托到下乡家电商品的摆放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下乡商品与其它商品混杂摆放,标识不清,不够醒目,影响农民选购。

4.对于像苏宁、国美这样的规模正规的大型电器销售点对农民来说开设的网点较少,有的甚至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门店。而且这些销售点基本都开设在城镇地区,对于那些偏远的农民来说购买电器十分不方便。并且其流程太复杂:农民得知道去哪个指定的销售网点买;还要知道哪些产品可以享受优惠;再到怎么去拿13%的补贴,农民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单品价格太低,利润太低,还一定要开发票,这便使得经销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部分业务员故意回避家电下乡产品,喜欢向来店参观的农民消费者推荐其他特价机。

5.部分农民收入仍然过低。从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农户没有购买下乡家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收入过低,没有那么多资金。而同时,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老人的养老费用严重压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即使实施了家电下乡的政策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承担不起。

6.偏远地区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障。由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家电出现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修理。由于这种原因减少了广大偏远地区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力。

三.相关建议

1.是以民为本,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增加收入。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想方设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民外出务工牵线搭桥,为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提供信息和出谋划策,保证全县农民今年人均收入有一定的增长,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进而让家电广泛进乡。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下乡家电产品促消费活动。商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业主和经销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和颁发相关的规范标准,提出具体、合理、可行的要求,畅通家电下乡活动的渠道。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要通过家电下乡赶大集、终端网点联展联销、送货上门、维修服务上门等促销手段,搞活销售,引导消费。

3. 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对“家电下乡”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家电下乡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具体实施措施。广泛宣传和普及“家电下乡”政策及商品消费知识,以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若在消费中遇到相关纠纷,可以拨打12315维权电话来保证自己的权益。

4. 增加家电下乡产品种类,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

5.加强对专项补贴资金的监管,避免补贴资金被挪用、克扣、冒领,减少补贴的申请程序。对低端产品补贴可不限件数而限定上限。

6. 加强对定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其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抽查,敦促中标企业履行质量和服务保证的承诺,以防止企业把落后、淘汰产品简单地推向农村,损害农民的利益。例如送货上门时发现电视机的包装已经被拆过了等等。

7.对于利用“家电下乡”名义实施垄断、商业贿赂、虚假标识、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不正当有奖销售、强行搭售、假冒注册商标、冒用他人企业名称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等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惩治。

经过本次调查,家电下乡政策确实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这项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取了一定的成绩,但它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我相信,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家电下乡这项活动会让老百姓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第五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部署,7月19日开始,我对曲庄头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曲庄头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区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 1

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曲庄头村基本情况

曲庄头村现有650人,耕地1600余亩,村位于龙居镇

东南方四十里岗,东邻杜家坡村,西邻廿十里店,南邻盐池,北邻老东张耿村。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下一步计划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中的转型发展要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粮食种植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

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

明程度不高,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农民主体地位没

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

3、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

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

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能

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圈养羊,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羊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5、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

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6、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

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此外,不少农民反映国家实行减税和粮食补贴,但化肥、农药、电费等都不断涨价,尚需进一步调研核实。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

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曲庄头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曲庄头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雷家坡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三台村下乡调研报告

下乡听课调研报告

家电下乡调研报告

干部下乡调研报告

2014年秋季下乡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大二寒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第二篇:大二 寒假实践报告第三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第四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第五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大二寒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我社区现阶段的社区教育的调研,可为上级部门审视社区教育供给行为提供线索,也为制定社区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一、社区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xx社区成立于20xx年11月,由xx一小区、xx二小区、官亭小区、广济小区四个居民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3031户,常住人口7389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近年来,我社区在推进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党委、居委会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年初,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制订了切合本社区实际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分解量化,严格按计划工作,建立了每月一次与街道互动制度,将当月所做的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及时向街道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社区教育工作日益规范,真正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同时还规范了教育档案工作,每次教育活动有通知、有名册、有记录,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稳步展开。此外,社区还抓好共建工作,通过完善共建机制,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教育成员单位为主体,社区教育志愿者、各辖区单位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网络队伍。社区配备了一名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还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建设,想方设法挖掘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热心的教育志愿者,将他们吸引到社区教育人才资源库上来,更好的为社区教育工作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社区已初步建立了以专兼职人员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以专家、教育工作者、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为重要力量的师资队伍共11名及教育志愿者共22名。

(三)、完善教育阵地。社区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等10处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开设了市民学校、社区党校、法制学校、科普学校、老年大学教学点和远程教育教学点,积极为青、中、老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备专人管理,订阅大量的报纸杂志及科普书籍,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社区还认真抓好晨练点、门球场和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建设,为居民提供健身场地,安排教师开展各类培训。社区还投入资金,配置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为居民开展远程教育,居民有需要,随时可以到社区观看。宣传画廊等宣传阵地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二月一次由社区和街道科协一起定期更换内容,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观看。社区3块黑板报经常刊登有关健康、文化等内容。我们还在《xx社讯》上刊登教育资料,张贴在社区每个楼道,进行宣传教育,将宣传阵地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

(四)、丰富教育活动。社区针对青、中、老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居民参与率达53%。并形成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日常性活动与针对性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社区影响较大的有社区通过市团委邀请了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就“青少年健康上网、戒除网瘾”这一话题,与网瘾青年及家长、居民代表举行了座谈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在暑期教育活动中社区安排小朋友开展水资源保护调查、xx小学学生与奥运火炬手面对面等活动。在成人教育方面,社区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目标,拓宽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社区为他们安排了珠花、烹饪、插花等专业培训;邀请各部门专家来社区开办安全政策、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在老年教育方面,社区开展老年电大的学习,成立了社区老年电大教学点,115名学员开展了《老年病预防与治疗》、《学打太极拳》等系统学习,在各活动场所,社区还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开展排舞、腰鼓、乒乓球、中国麻将、曲艺、器乐、书法、围棋培训等15类文体项目的培训。在音乐爱好者邬宝鹤的带领下,社区还成立了“乐之约”音乐沙龙,吸引了一大批音乐爱好者,有来自文化馆、有市曲艺协会的,也有普通的居民,大家互相切磋技艺,隔天晚上在社区活动室里开展活动,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每季度末月的1日,社区与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义诊咨询和健康讲座,相继举办了高血压防治、生理健康、胃病防治与饮食、心血管疾病等健康讲座;与工商部门一起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活动,教居民如何更好的鉴别真假伪劣食品;社区还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评比,起到了先进示范作用,还依托社区15支文体队伍,组织了文体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社区文化。

(五)、特色工作。1、社区教育阵地之一的社区文化宫被评为07年度宁波市级社区文化宫,吸引了老、中、青、幼各个年龄层的居民,针对性的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社区东三楼开设的器乐、书法、围棋培训,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少年,目前,共有学生120余人,他们利用放学、节假日的课余时间,来学习自己兴趣爱好,已成了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第二课堂”。2、为整合教育资源,社区还积极寻求共建单位的支持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今年,xx小学、实验幼儿园的文化活动阵地陆续向居民有序开放,居民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活动锻炼,如社区广场舞培训,在文艺爱好者钟荣球等的带领下,目前在xx小学、实验幼儿园发展有两支队伍,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将近500人,每到夜幕降临,人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3、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也较为突出,是首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级学用示范点,社区配备了投影仪、电脑、音响、电视机等教育器材,教育场地能容纳120人同时观看,现在,社区远程教育不仅为党员开放,也为居民群众开放,保证每月集中4次开展教育,其他时间居民有需要,可随时播放,我们根据居民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课件作为学习内容。

(六)、教育效益。我们xx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以来,通过努力,荣获了浙江省远程教育示范点、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社区文化宫,使社区广大居民的学习意识增强了,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以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区的三个文明发展,辖区内无邪教和封建迷信,市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社区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xx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目前我社区的社区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社区教育跟不上社区服务发展的形势,我社区的社区教育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社区教育发展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共同学习目标的建立不够明确。

创建教育社区是一项依靠于群众、植根于群众、要为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工作,如果社区居民对于创建教育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自身和家庭在参与这项活动中能够获取的利益缺乏具体的认知,那么这项群众性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原动力。目前创建教育社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被广大社区居民接受并认可的共同学习目标,并以此来凝聚社区居民的学习理念,建立共同学习的愿景,找到合作努力的目标。

(二)、社区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有待提高。

社区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居民们自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多集中于少数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而大多数居民包括那些人们传统认识中比较好组织的中小学生也鲜有参加,活动的覆盖面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产生这种情况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活动所选取的内容、方式并不被居民所认可或喜爱,居民不愿参加;二是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便于居民参加。特别是上班族,他们白天忙于上班,晚上忙于家务事,很少有时间来社区参加活动。而且,居民们的时间也很难与老师的时间一致,往往老师有空来教授的时候居民们抽不出时间。

(三)、社区缺少专门的文教助理

社区文教助理是社区教育的基层组织者、实施者。我社区文教助理多是由社区工作者兼职,或邀请其他单位的教师开展讲座。这就使社区文教助理在组织活动、发动群众、公文写作、协调上下级关系等方面的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仅通过一至两周的培训往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基于此,上级部门更应加大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了解基层工作现状,协助解决困难,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使社区教育在工作中有方向可循,有办法可依。

三、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及思考

(一)、加大宣传活动力度,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采取写宣传板和海报、发放宣传品和调查问卷、设社区讲坛和网上社区论坛、与辖区内学校联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向各种层次的居民宣传本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念、推进方法、采取的形式、活动进展,让最广泛的群众了解、认知进而参与、支持社区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育活动策划,吸引群众参与。

应加强对居民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调研,可以采取社区网和问卷等形式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居民对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以及对目前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有兴趣参加的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也应注意收集居民的反馈意见,并归纳总结,作为今后开展活动的实践经验,扩大活动效应,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策划,有意识、有步骤的打造社区文化教育品牌。各社区在此基础上结合辖区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推出特色工作。这样有利于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研究、推广、宣传和总结。

(三)、针对社区不同人群,调整活动层面。

鉴于社区内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建议针对不同受众,调整教育活动层面。可组织社区内贫困户成立“自立型”学习组织,开展以政策宣传、法规教育、理论学习、医疗保健、观念转变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离退休职工成立“自娱型”的学习组织,开展以音乐、绘画、模特、英语、徒步走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下岗失业职工成立“创业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成立“育人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家长讲坛,学生考前心理辅导,与学校、幼儿园联谊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在教育活动中各取所需,切实获得利益,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篇:大二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读书实践报告

姓名:吴伟学号:201448180520

学院:外语学院班级:0905

不知不觉又迎来大学的第三个寒假,这次假期没有出游,没有大计划,只是在家帮帮忙,更好的体味生活,闲暇时期倒是读了点书,看了几部不错(感谢访问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的电影,下面就分享一下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一部希腊小说,并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 作者简介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出身于兵器制造厂厂主家庭。生活于雅典极盛时期,是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的朋友,曾任雅典税务委员会主席,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胜过政治上的业绩。他从事戏剧创作60多年,写了120多部剧本。获奖24次。但是流传完整的剧本只有7部悲剧。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他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故事梗概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讲述了无子的特拜国王拉伊俄斯曾经诱拐了皮萨国王佩洛普斯的小儿子克律西波斯,导致他自杀。佩洛普斯向主神宙斯祈祷降祸于拉伊俄斯。当拉伊俄斯祈求神恩赐他一个儿子的时候,神一边答应了他的请求,一边预言他的儿子将杀父娶母。为了逃避神谕的实现,拉伊俄斯夫妇一等儿子降生即钉住他的双足(——俄狄浦斯乃双脚肿胀之意),派一位仆人把他扔进山谷。但心地善良的仆人却将俄狄浦斯送给了科任斯国的牧羊人,以致于俄狄浦斯被无子的科任斯国王波吕玻斯收养。逐渐长大了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会中偶然闻知自己非科任斯国王亲生子,便去求问神谕,得知自己命将弑父娶母。为避厄运,离开了科任斯,来到了特拜边境。在一个三岔路口,为争夺道路,与一个老人争执起来,一怒之下,他用手杖打死了这个老人。俄狄浦斯不知,这老人就是要去德尔斐神庙求解解除斯芬克斯灾难的他的父亲。因为此时,特拜城正遭受狮身人面鸟翼怪兽——斯芬克斯的灾难。俄狄浦斯来到斯芬克斯面前,毫不犹豫地出色地回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俄狄浦斯被特拜民众拥戴为新国王,并娶王后为妻。当特拜城遭到瘟疫时,神说只有捉拿到杀害了老国王的凶手才能解除。追查到最后,人们一直敬佩的俄狄浦斯就是杀父的凶手。至此,“杀父娶母”的神谕得以彻底实现。

人物性格:

俄狄浦斯:通过俄狄浦斯与命运之神之间的搏斗,塑造出俄狄浦斯坚强不屈的性格,“但是这只剜目的手,却是我自己的啊!”虽然妥协于命运,依然不完全承认自己是神的工具。为了消除国家的灾难,用尽一切手段,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在众多的人物中,由于剧本的需求,在俄狄浦斯身上用的笔墨很多,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此复杂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读后感

对于整个西方文明来说,俄狄浦斯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不过,不管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中心主题是什么,对于真理的探寻无疑是这一悲剧事件的基本推动力:俄狄浦斯对自己身世的追寻和人对自己命运的探寻。因此,海德格尔说:这出戏剧的展开就是“在外表(歪曲和遮蔽)和敞开(真实和存在)之间的一场斗争。”在《俄狄浦斯王》中,这种探寻的过程和结果都归结为一个中心的意象——盲目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是人类从杀父娶母引向乱伦禁忌这一文明进程的反映与折射,他为了种族而走向毁灭。刺瞎双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选择,也非他的选择,或者说命运由不得他选择。俄狄浦斯知与不知的悲剧在表现命运不可抗拒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命运不合理性的谴责。俄狄浦斯聪明、诚实、正直、勇敢,他勇于向不合理的命运挑战,与之抗争。但是,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他要承担前人的罪过,受到厄运的惩罚,其实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们来看俄狄浦斯的命运:出生后三天,他就被铁丝穿过脚踵然后弃于荒野,只是由于执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怜惜之心,把他送给科任托斯的牧人,才大难不死。他日后成为科任托斯国王玻吕玻斯的养子,成人后因从神谕中得知自己必将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离开“父母”所在的科任托斯,向真正的故国忒拜城进发。在三岔路口与一老者发生争执,误将其杀死,这老者实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随后他来到了忒拜城破解了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谜,铲除了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拥戴为王,并依例娶了前王遗孀伊俄卡斯武—— 他的亲生母亲。其杀父娶母的厄运全部应验,而他却毫不知晓。在这场悲剧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试图躲避灾难,却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捉弄。

人们都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还在他出生之前杀父娶母的悲剧就已经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没有选择的机会,就不应该为罪恶承担责任。所以,严格地说俄狄浦斯不是凶手,而是这场杀父娶母悲剧的受害者。那么,谁该为这出悲剧承担责任呢?命运!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所谓“命运”,就是先定的生命过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趋近,这种趋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变的。“命运”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个人怎么抗争都是无法改变这种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剧仅仅是由他的命运造成的么?如果说命中注定他会弑父娶母,这是既成的事实,是无法避免的悲剧,但俄狄浦斯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在这一切悲剧被揭示于众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国王,他的王国国泰民安,他的王后美丽动人,他有两儿两女,有着幸福的生活。那么又是谁搅乱了这一切宁静,让俄狄浦斯面对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这个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人们总是说难得糊涂,总是说有时无知也是一种幸福。这其实不无道理的。如果俄狄浦斯没有坚持追查真相,那么事情不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他不顾老牧人的劝告,不顾先知的警告,不顾王后的苦苦哀求,他一意孤行,一定要查明真相,却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杀害先王,给国家带来瘟疫的凶手,更灾难性的打击是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杀死了亲生父亲,并且自己的王后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王后羞愤自杀,而俄狄浦斯无法面对自己的孩子,无法面对臣民,他在极度震惊中为洗刷罪恶而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自行放逐。这场可怕的毁灭其实是在俄狄浦斯自以为理性的举止,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除了俄狄浦斯的顽固

和坚持,导致他一意孤行的行为的原因还有他的骄傲。作为一国之王,俄狄浦斯在心理上有一种骄傲和霸气。因此当先知警告他不要再追查凶手的时候,他完全听不进劝告,执意要去做。如果他当时冷静地想一想先知的话,他应该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许就会避免这场灾难了。因此,俄狄浦斯的悲剧也是由他自己的意志引发的。现实中我们常常后悔,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盲目行动,总是在遇见挫折的时候,惊皇失措,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是明明知道是错误的思想,却因为可怜的自尊而不愿意改正,一错再错,直至万劫不复。

这场悲剧以俄狄浦斯的一无所有告终。他失去了父母和子女,失去了王国和臣民,失去了尊严和自信,还失去了双眼。他的余生都将生活在无法面对自己,无法走出阴影的痛苦煎熬中。索福克勒斯将俄狄浦斯的悲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禁为俄狄浦斯无法逃脱的命运而感到无助,同时也为俄狄浦斯顽固地引发这场悲剧而痛心。俄狄浦斯王的知与不知都是悲剧,人有限的知永远达不到神的先知,这就是命运。

我很佩服俄狄浦斯的承担精神,他刺瞎双眼不是懦弱,是一种反抗,是对于命运的反抗,也是勇敢的承担自己错误的表现。

命运,似乎紧紧的将每个人拴住,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更能够学到对待命运,我们要正视命运的打击,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真的注定是悲剧,无论怎样的意志也不会逆转结局,这就是生活。如果允许发挥意志,却注定般地走上了悲剧的结局,这就是宿命。

第三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1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14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14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1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14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成人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1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14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4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14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14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14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14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14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14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1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14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14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1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

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1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14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14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1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14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成人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1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14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4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14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14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14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14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14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

第五篇: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1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14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14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

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1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要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起步。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区各类人员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奏效的,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我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鄞州市和下城区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经验是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领导和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有关部门职责,负责指导、检查、评估工作。例如:机关由区党工委、学校由区教育局、企业由区计经局、街道、社区由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评估。

我区今年也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对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作用的发挥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习型机关创建方面。建议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增加区委领导成员,并出台不同部门、系统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目标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指导检查力度为我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以上范文相关的文章: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二上学期寒假实践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