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三自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关注点|学生在自主互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三自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关注点|学生在自主互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6-13 04:34:55 影响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进行了“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三自主”模式即课前自主预习、课内自主学习、课后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导引和尝试练习,提出质疑;课内在教师检查学生学案的基础上,对学生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解疑释疑,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然后完成课内过关练习,教师当场组织答案校对;课后自主练习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精心编制的课外提升训练。“三自主”课堂内要完成释疑探讨、课内过关练习、答案校对等任务,课堂上为解疑释疑而进行的探讨交流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问题的设计就成为实现高效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平时的听课,谈谈“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问题设计应把握的几个关注点。
  一、扼住“经”点
  每堂课都有其重难点和主线,这就是这堂课的“经”和“神”。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笔者曾听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该教师结合本校一位教师到新疆支教的事例,设置了4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1.新疆也有语文教师,为什么政府还要让教师去新疆支教呢?
  2.国家对新疆真是太好了,政策支持,一系列援疆工程:新疆少数民族考生还可以享受高考加分,这不是对我们极大的不公平吗?
  3.听说新疆很乱,还曾经发生专门针对汉人的“7·15”打砸抢烧事件,国家为什么还对他们那么好?
  4.叶老师真伟大,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可还是学生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其实,这节课的重点和主线应该是“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原则”。从这个角度讲,问题设置的主线不够清晰。笔者认为,可以把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国际背景)下去讲,给学生一个宏观的视野。如,多媒体引用卢旺达国内民族冲突,引发国内战争连连,造成民不聊生的资料;同时展示我国近些年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分析比较中,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实行和坚持民族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既突出了重点和主线,又提升了课堂高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定要紧扼课堂的“经”点,做到“形散神聚”。
  二、掐住“精”点
  没有教师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计划,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三自主”模式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除了课前需精心编制学案外,还需在批改学案后,及时调整课堂设计,探讨的问题力求“少而精”。如上述案例中,该教师设计这四个问题的目的是想得出四个知识点,但实际课堂上并非如此: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学生把后三个知识点都谈到了;后面的同学回答的内容几乎和前面同学一样,课堂变成“炒冷饭”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设计的四个问题重复了。笔者认为,重点掐住第三个问题,在有国内外视野的铺垫下,再掐住“听说新疆很乱,还曾经发生了专门针对汉人的“7·15”打砸抢烧事件,国家为什么还要对他们那么好?”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深入探究,教师引导点拨,最后师生整合。这一问题解决好了,原来的第1、第2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清晰民族分裂带来的严重后果,明确一个公民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第4问也就迎刃而解了。探究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更能提高“三自主”课堂的有效性。
  三、把住“学”点
  
  “学情”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前提,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一个外校教师借一个美术班上“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以美术班这一特殊“学情”,开展两个小组合作活动。
  邀你共赏:运用你的美术知识,鉴赏我国近代画史上的几幅名作,并说明是怎么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
  展示自我: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能够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画作,展示并说明创意。
  这样的构思应该说非常的巧妙:活动一,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去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包含的具体内容。活动二,更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书本知识的有机整合,并通过学生作画提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实现升华。该设计,既避免了枯燥的教材说教,又“因地制宜”用学生的专业,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既浅出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充分发挥美术班的特长。然而,预设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小组合作无法很好开展,课堂探讨基本没有结果;小组合作创画,要么无从下笔,要么离题千里。不管教师怎么搭桥引导,学生就是“不上道”。最后课堂成上课教师的“专场”。课后该教师无奈地说,这是他从教10多年来感觉最差的一堂课。事后了解:美术班师生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课堂提问少,没有采用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也养成了上课“只听不说”“只看不动”的习惯了。显然,该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没很好把握住课堂的变化实际,以致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全面分析把握学生的学情,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经验阅历、平时的课堂表现、特色特长等,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或者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理论概念),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其扫除障碍,获取新知。只有在全面把握住“学情”基础上所做的课堂设计,才能有教师的游刃有余,才会有学生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揪住“趣”点
  “三自主”课堂突出学生的“自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强。因此,设计问题要尽可能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趣”点。该教师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用PPT展示照片:校门口,一群学生和一位手捧鲜花、身披彩带老师的合影。照片上的学生中就是自己或同学,照片中的老师就是自己的老师。看熟悉而又亲切的照片,学生的兴趣和话匣子打开了,积极性高涨。再如,一位教师在上“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课间播放视频“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一响起,学生的眼球都“聚焦”到了视频上,也跟着哼起来。这样的渲染下,适时在PPT上展示意马国际创作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的相关资料及由此而设计的探讨问题。该教师牢牢地揪住了学生对“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熟悉与喜爱,引出探讨课题,极大地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益。这很好地实现了《高中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笔者也认为,上述两案例也正好纠正了个别老师认为“三自主”教学模式就是课前课后学生做答案、课中老师对答案的认识偏差。
  多点关注,多点收获。如果每个学案、每堂课都能注意这些关注点,“三自主”课堂教学同样可以有“看点”,同样可以很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第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