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野孔融让梨冶背后的素质教育目标] 孔融让梨图片
 

[野孔融让梨冶背后的素质教育目标] 孔融让梨图片

发布时间:2019-06-14 04:03:24 影响了:

  在语文考试中,一个小学生在回答阅读题的时候写道:如果自己是孔融,就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判为错误答案。其父甚为不服,将试卷扫描后上传微博,引发热议———究竟该不该“让梨”?
  多数网友认为,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陷:这个流传千百年的德育教育故事不仅成了“国家标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中有个网友这样写道:“这是德育题,却出现在语文考试中,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就可能会采取更为委婉的技巧和办法,他会首先表扬这名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同时,也要让他晓得,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梨子,变一份快乐为两份,岂不更好?
  另有一大部分网友在支持小朋友说真话的同时,也力挺老师: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如果学习了又不肯让梨,课文白学了。
  网友的议论表达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关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个别网友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真正区别。
  一、思想素质与价值观养成问题
  思想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应对和反映,而价值观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做人的准则与底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与错要视具体的现实世界和所处的时代特征而定。这种认识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思想与包容的价值观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文明的标志。
  1.思想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对人类最大的束缚就是思想禁锢。禁锢人的思想是不文明的表现,也是时代发展的桎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是从思想的开放而开始的。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的中央集权瓦解的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时期。大家的思想是相当开放的,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融让梨”是儒家思想的表现,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社会秩序,这与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思想不一致。儒家强调“爱”有差异,就是基于血缘由近而远;而墨家讲究的是“博爱”,“爱”不应该有远近之分。如孔融让梨,他就是儒家的秩序观念的反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他最小,所以选择一个小的“梨子”,这是孔融让梨的儒家思想本意,如果在墨家看来,孔融选大选小都是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远近“生而平等”。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墨两家均为“显学”,就是说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都很流行。
  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一位思想家叫杨朱,他的思想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典型的自私自利,且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因为,拔下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的这等小事他都不愿意去做。显然,按照杨朱的思想,孔融让梨就是属于愚蠢行为。但这种思想在当时也是有市场的,否则便不会流传下来。那么杨朱的思想是否正确呢?事实上杨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要去指望别人的意思。这个思想和当代的商品经济内涵是相同的,在“分工”的前提下只有“私有”才能导致“交换”行为的发生,这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和条件。
  思想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别人或社会强加的,是在开放的思想指导下慢慢养成的。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正直善良、诚实信用、包容谦逊等。在我们灿烂的文明史中,正统的儒家思想就不乏这些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体现了儒家的“恕”的思想;关于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儒家思想也给出答案就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先民遗产,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
  二、新时代应当有怎样的素质教育
  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古今中外思想交融流布相互碰撞,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在对古代优秀的思想与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与发扬的同时,也应当吸收外来优秀的思想和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就不再是先进的,应当把思想境界提升。例如,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问题、生态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这些不是一个国家地区所面对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再如,在竞争中过去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现在也被双赢、多赢所取代,这倒是与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吻合。素质教育应重在开放的思想和与时俱进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