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冶野 [教育需要野真爱冶]
 

冶野 [教育需要野真爱冶]

发布时间:2019-06-14 04:03:39 影响了:

  爱,还有真假之分?是的。假的爱只表现在总结中,只呈现在报告里,只挂在口头上。假的爱,说起来头头是道,遇到事则退缩。假的爱,雷声大,雨点小。假的爱,说得多,干得少,报告做得轰轰烈烈,做起事来蜻蜓点水。
  真爱,却如春雨,润人心田于无声处,正如天底下最没有杂质的最纯洁的母爱。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挂在心里。危急时刻,则一定表现在“下意识”的行动上。从没有讨价还价,从没有犹豫不定,甚至压根没有思考自我得失的时间和打算,只有最快的行动。正如《聊斋志异》写的那个母亲,老虎叼走了孩子,赤身裸体就去追赶,终于从虎口夺回了孩子,才意识到没穿衣服的羞耻感,才考虑到被老虎吃掉的可能性和可怕性。
  张丽莉的行为,正是这种类似于母爱的“真的爱”,这种爱发自肺腑,深入骨髓,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失控的汽车驶来之际,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双腿被汽车碾碎,这一切都是突发的,来不及考虑的,一切严格讲都是平时爱的积累之后的“下意识”的自然行为。
  为何要强调这种“下意识”,或者叫“无意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考虑,如果汽车向我们自己的孩子驶来,我们会怎么办?是不是不考虑就疯了似的先救自己的孩子?几乎全部的父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下意识。这种下意识就是“真爱”的外现。
  同时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很多“善举”,往往是“有意识”的行为居多,往往习惯于高调做善事,善事未做,镜头已经跟上,媒体已经跟上,记者已经跟上。更有甚者,还有很多“善举”是“被善举”。
  教育第一需要的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以爱为根基,以技巧和策略为方法。但这种爱,必须是“真的爱”,没有对孩子的“真的爱”,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真爱是根基,正如盖楼的根基,必须是真的钢筋水泥。
  2012年5月1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80后教师张丽莉的行为,正是这种“真爱”的自然表现。在这件事的宣传口径上,我们往往习惯做些“合理想象”和“适当拔高”,加上诸多“义无反顾、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等极美的词汇,这固然没错。但是张丽莉当时一定没想这样多,她平时就是深爱学生的,危机到来,更是“下意识”地、自发地、自觉地、无暇顾及地第一时间去救学生,她感觉应该是必然的,应该的,是自然而然的,正如谭千秋,面对地震刹那的地动山摇,面对纷纷下落的砖瓦石块,“下意识”的动作不是逃走,而是本能的张开双臂,用身躯为孩子撑出一片安全的小天地。
  演艺界有句话,叫“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下意识的本能行为,背后是多年的积累。当一个优秀的教师把对孩子的“真爱”在内心积聚到一定程度,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行为上,哪怕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命。
  外人可能觉得是“义无反顾”,他们自己却觉得是“很平常”。正如在十八冷士之后的扶起小悦悦的陈贤妹,看到血泊中的孩子,立马上前抱起来,抱到一边,防止车辆的再次碾压,这种行为也并非是因为她不知道被诬赖的后果,而是出于做人的起码良知,对她来说,当时的感觉应该是“应该做的”、“很平常”、“很平凡”。张丽莉的行为,也正是如此,这种把善举视作很平常、很平凡,才是真的伟大。
  这一切,需要“真爱”的积累。
  善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量变到质变,才会有面对突发事件时候的质的飞跃。
  学习张丽莉,不是将其神化、美化、圣化,不是将其拔高到仰视可见、遥不可及,而是要学习她质朴的善良,学习她对学生的那份“真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对学生的那份“真爱”内化到自己的骨子里。这种真爱,才会化作在突发事件时不加思索就可以为学生牺牲一切的大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