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没有“救世主”,得救还需先自救|得救者自救
 

没有“救世主”,得救还需先自救|得救者自救

发布时间:2019-06-22 03:58:00 影响了:

  “不破不立”的股训,似乎再一次证明了规律的有效性。周一上证指数跌破了2100点后探底回升,市场掀起了一波带量的反弹行情。但是我们只能把它定性为技术性的范畴,还不能说真正的趋势扭转行情的到来。毕竟郭主席提出的所谓的“具有罕见投资价值的蓝筹股”重心还在逐步的下移。银行股走弱、地产股掉头、券商股破位、石油股创新低。依照这样的趋势,我们不能排除股指还有再创新的可能。于是,各大媒体、各大“砖家”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股市得救之道”的大讨论。
  得救源于自醒
  每当投资者陷入绝望的边缘的时候,就开始呼吁暂停 IPO。确实,暂停发行新股,能给市场带一时的喘息的机会。但是这绝不是市场化的手段,也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一济良药。它只是一只止痛针,并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发不发新股,而在于投资者自身,在于中国两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而中国的传统观念是救世主的思维,一个“靠”字囊括了一切。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下级靠上级、员工靠领导、企业靠政府。中国股市的诞生就是缘于这个“靠”,当年为了解脱国企困难,填补银行债务窟窿,而创设了股市。所以自从它问世之日起就打上了“救世主”的烙印。于是乎,A股市场上了就有退而不死的“活化石”(ST股)、有了靠得救而乌鸡变凤凰的传奇、有了中国石油等“中”字头国企大盘上市圈钱。而少见像苹果、微软这样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广大的投资者作投资决策时也是一个“靠”,靠消息、靠内募、靠“砖家”、靠政府、靠喊“蓝筹有罕见的投资价值”的股评家,期望救世主思维,从骨子里就渗透着等待被救的判断体系。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要真有什么救世主,那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中国股市的得救在于自醒,要从以救助国企融资为服务的融资市场,转换成以投资者为服务的投资市场;要从保护大股东利益的市场,转换成偏向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市场;要从政府定价体系的市场转换成市场定价体系的市场。投资者的得救也在于自醒,在投资决策时,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要靠消息、靠内募、靠“砖”家,更不能躺在那里等待救世主的出现。要全心的沉下去研究基本面,发掘个股中有价值的东西,并长期跟踪。同时,要运用法律的武器,启动集体诉讼机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救才能得救
  回到盘面上来,上证指数连创新底,银行、地产、券商、石油走弱,市场重心下移,而创业板指数筑底完成,再创新高,主力资金已经明显转移。此时,投资者不应该在等待什么救世主,而顺应这种市场的规律,发掘市场分化中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只有这样自救才能得救。
  首先,创业板自2010年6月1日创设起,一路下跌,最大跌幅已经达到46.68%,几乎腰斩。而很多创业板个股跌幅更是巨大,如坚瑞消防从55元跌到9元、跌幅80.8%、海普瑞从92元跌到20元,跌幅76%等等。很显然,创业板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当然在这些当中也有一些垃圾股面临着退市的风险,但其中肯定也有不少被错杀了,值得深度挖掘的优质品种。虽然说不敢堪比苹果和微软,但至少也有像茅台这样的千年烧酒。这时就需要投资者,在尊重市场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沉下心来,在一堆黄土中挖掘真正的黄金。一般而言,这样的黄金品种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如长盈精密,苹果的手机配件供应商,因苹果高成长性,而逆势上涨。
  其次,ST股还有最后一次摘帽的机会。两个星期前,上交所就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继而引发ST股连续三天大跌。时间才过去了两个星期,ST股又从倒霉蛋变成了幸运儿。ST高淘重大重组获批,连续5个涨停、ST福日摘帽,连续两天涨停……这是一场赶鸭子上架,没办法,不由得你加快步伐去想办法。其实投资者要是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这不失为一次投机的机会。像这样的加快摘帽或重组的机会,在未来半年的市场中还将会屡次出现,能不能真的得救就看你们自己了。
  (作者系深圳市国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