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颐和园佛香阁为何只建三层_颐和园佛香阁
 

颐和园佛香阁为何只建三层_颐和园佛香阁

发布时间:2019-06-23 04:07:25 影响了:

  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实际是一座佛塔,里面供奉观音菩萨,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母庆祝六十岁生日而建造的,故又称大报恩延寿塔。佛塔古称浮图。按照惯例,重要的、高贵的佛塔都修九层,号称九级浮图,大恩大德。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乃大清太平盛世,经济实力丰厚,统治阶级政权也比较巩固。乾隆皇帝命建佛塔,照理说该是最高贵、最重要的了,却是只建了三层。称作八角三层四重檐,攒尖顶。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这大报恩延寿塔“通高十二丈八尺二寸六分”(合41米),然而为什么只建三层而未建九层?此事鲜为人知。
  据专家考证,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原设计也是建造九层的。但是砌到八层时, 佛塔在一个雷雨天,突然遭受雷击起火,佛塔倒塌。清宫大臣把这个情况如实禀报乾隆皇帝, 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说:“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建塔工程暂时停工, 改变建塔设计方案,另行议定。因为当时受科学不发达的局限,乾隆皇帝还不大懂得雷电与避雷科学,他认为遭受雷击是不吉利的。但他多少也懂点雷击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凡是越高的建筑,越容易遭受雷击。有位大臣向他禀报,西山一带,地势较高,雷电活动频繁,在万寿山的山坡上,建设大报恩延寿塔,不宜过高。后来在重议建塔设计方案时,乾隆登山实地勘察,遂将九层改为三层。三层佛香阁就是这样建起来的,并且称其为阁。不称其为塔。
  清朝人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中,有一段记述是很有意思的,“清漪园,在圆明园西,约五里,即万寿山,旧名瓮山,前临昆明湖。乾隆辛未(1751年)皇太后六旬圣寿,就山阳建大报恩延寿寺。易山名曰万寿。寿后初仿浙之六和塔,建宰堵波(塔),未成而圯。因考《春明梦余录》,谓市师西北隅不宜建塔,遂罢更筑之议”。
  三层的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又得西山群峰之景,阁仗山雄,山因阁秀,在空间上既呼应统一了颐和园内的建筑群和水陆景点,而且在北京西北郊的湖光山色之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登阁凭栏,气象昭回,京华胜概,尽收眼底,惹人勃发豪情。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放火烧毁圆明园、清漪园,佛香阁化为灰烬。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清漪园旧址修颐和园,佛香阁得以照原样重建。建国后,国家曾数次拨出专款对佛香阁进行修缮,阁上安装了避雷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