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袁枚经典咏流传 袁枚古文 经典咏流传
 

袁枚经典咏流传 袁枚古文 经典咏流传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5:46 影响了:

袁枚古文

文言文阅读《说读书·袁枚》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是《袁随园君墓志铭》里面的句子.“君”,名词,用在这里表示对袁枚的尊敬.“钱塘袁氏”,是说袁枚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讳枚”,古人在某人去世之后,往往不直呼其名,对他的名要回避,这就是避讳.如果必须要称其名,就在名的前面加上“讳”.所以“讳枚”的意思就是“(他的)名叫作枚”.“字子才”,古人有名有字,“枚”是名,“子才”是字.“其仕在官”,“其”指袁枚.仕,做官.“有名绩矣”,“名”是名望.“绩”是成就、功劳.“其仕在官,有名绩矣”是说袁枚出仕为官,享有很高的名望,也具有很大的成就.

文言文:帆山子传袁枚翻译

【原文】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译文】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不穿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谁知道袁枚古诗随园诗话的原文和译文,多谢!

这是一部书,答题字数有限,不可能全翻译,仅贴前5篇 一、诗言志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

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

尤奇而目之。

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

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

都是一般见解。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皆作郎中时诗也。

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

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

最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

”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译文】 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寄托希望,马武之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

晋文公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

光武帝在落魄时,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

严尤因感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的人断定他日后必定被封王。

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

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所作为。

鄂西林相公曾在《辛丑元日》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草还未长出。

”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

”这都是他做郎中时所作的诗。

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日后将出将入相。

他做了七省经略后,《在金中丞席上》说:“扪心自问,我们都很幸运地被提拔,屈指算一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济世奇才呢?他还在《登甲秀楼》绝句中说道:“袅袅炊烟像千条轻丝飘浮在中午的天空,此时正是千家万户饭香菜熟之时。

请问那年那月会招来济世救民的火焰?只见武侯旧祠被树缝中透来的夕阳照得金黄一片。

”他居然以武侯自比,没有得志时的气象迥然不同了。

张桐城相公则不然,他从做翰林一直到做宰相,所作诗歌都是一个风格。

他最清秀的诗句有:“柳荫下的一湾春水曲曲折折地流淌,重重叠叠的山峦旁百花竞相开放。

”“叶子底下开的花,人虽然看不见,一双蝴蝶却早已知道了。

”“在溪边种花就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水中映花,一枝便化作两枝了。

”他在《扈跸》上讲:“似乎让人怜悯的龙钟老头,却能趁着满天星斗骑马踏冰。

”在他的《和皇上风筝》中又讲道:“风筝在九霄上空飞行,靠日光的照射而绚烂多彩,四面虽有旷野之风的吹拂,风筝却依然仗绳子的稳定作用而逍遥自在。

”此处押“绳”字韵,寄托了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诗在骨不在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余深爱其言。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 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城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

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

《三百篇》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率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代的歌谣与《三百篇》不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不同。

难道风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制约的吗?许浑说过:“吟诗好比求道成仙,骨子里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

”可见,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风骨,不在于格调。

三、 存是去非 【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

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一传而为七子,再传而为钟.谭,为公安;又再传而为虞山。

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

凡人各有得力处,各有乖谬处,总要平心静气,存其是而去其非。

试思七子.钟.谭,若无当日之盛名,则虞山选《列朝诗》时,方将搜索于荒村寂寞之乡,得半句片言以传其人矣。

敌必当王,射先中马,皆好名者之累也! 【译文】 明朝的门户观念,不只是在朝廷上有,在作诗方面也有这样的表现。

当明诗处于鼎盛时期,高....

袁枚的简介

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奈仕途不顺,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闲倚一竿竹。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quot.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3621379a5843fbf2c579ae25804ee6b8/6f061d950a7b02088b892d7369d9f2d3562cc8e4.jpg"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倡导"性灵说&quot!https,《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随园主人、随园老人.com/doc/5417695-5655843://baike,问郎知是几更天://a,女弟子尤众。

参考资料 360百科: ...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自号( )( )( )

袁枚袁枚生平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 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

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年代】:清【作者】:袁枚【作品】:湖上杂诗【内容】: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年代】:清【作者】:袁枚【作品】:马嵬驿[1]【内容】: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

[3]石壕村里夫妻别,[4]泪比长生殿上多![5]【注释】:[1]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

[3]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

《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

[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表示永世不分离。

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枚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

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

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

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

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

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

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

重修随园旧制 致力文学著述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

《梦中买书》文言文解释,(选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原文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切.每去书肆①,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则③形诸②梦.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编辑本段翻译 我小时侯十分贫穷,买不起书,但十分喜欢读书.每当经过书店,我都如饥似渴地翻阅(书籍),看到价钱贵买不起的好书,夜里就会梦见.对此我曾做诗说:“家里十分贫穷,每在书店看到好书,做梦都想买,却没有钱.

文言文翻译

【原文】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

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

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

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

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

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

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

多指尊对卑,上对下。

《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

”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

”《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

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

”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

《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

给予,以财物周济人。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

”《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

《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泛爱”。

犹博爱。

《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

”《庄子·天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

”《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

《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

《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

”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

《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

”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

”《史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