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历史课堂过渡语探析 语文课堂过渡语集锦
 

历史课堂过渡语探析 语文课堂过渡语集锦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7:19 影响了:

  教学语言是表达艺术,好的口才、好的讲授能让学生清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给学生听觉享受,吸引住学生,犹如春风化雨,无声滋润学生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教学中的过渡语言,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讲课时从一个问题直接讲到第二个问题,显得十分生硬。如何使教学流畅衔接呢?这就需要过渡语。有学者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过渡语的精心设计。”
  一、历史课堂过度语的类型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组织状况,过渡语可分为单元或学习主题间、课与课间、一课中各部分内容间的过渡。在新课标历史教科书中,单元或学习主题间过渡尤为明显。现行历史教科书以主题或专题来编排,他们与通史题材教科书相比较,各主题、专题间的独立性很强。在实际教学中,从一个主题转入另一个专题学习时,就需要过渡,以使这两个主题很好衔接。譬如,人教版必修1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个主题的衔接,若使用过渡语,就能很好解决历史发展的空间“空挡”,即从古代中国转向古代希腊罗马相关知识的学习。
  每个主题下,由若干节课组成,每课之间如何衔接,使用过渡语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行历史教科书虽然打乱通史编排,看似每课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其实不然。很多老师在上新课前,总是要对旧知识予以复习,事实上这个复习就是新课与旧课间的衔接过渡。老师复习旧课,联系新课而使用的语言可谓不折不扣的过渡语。比如,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第10课《鸦片战争》与第1l课《太平天国运动》间衔接过渡,老师先复习旧课,让学生回忆前一节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再导出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老师授课中有很多子目,老师如何从上一个子目讲到下一个子目呢?如何将一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一课浑然一体呢?这就涉及一课中各部分内容间的过渡,这种过渡使用得较多,几乎每节课都遇到。例如《鸦片战争》中,第一个子目是“虎门销烟”,第二个子目是“鸦片战争”,讲完第一个子目,老师直接讲第二个子目,显得突兀生硬,所以可以设置过渡:虎门销烟后,英国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接着就讲英国议会决定发动战争,这样两个子目间就非常流畅而自然。
  根据过渡语所起到的功效来看,又可分为承上启下型、自然型、小结型。其中,承上启下型一般用得较多,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都行。比如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在分析了第一个子目“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后,运用承上启下型可以这样设计:秦一统东方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秦王赢政决定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从而过渡到下一个子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通常,承上启下型是将上一个问题作为下一个问题的背景、原因,从而自然完成过渡。
  自然型过渡通常是为了直入主题,给人醒目提示而用得不少,比如,讲《南京条约》内容时,老师可这样直接过渡:第一条内容是什么,第二条内容是什么。
  小结型是过渡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前面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概括,而引起下面要讲授的内容,以达到知识过渡的目的。比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先讲甲午中日战争,然后总结归纳甲午之战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为后面讲八国联军侵华做好铺垫。
  在历史课堂中,可以使用过渡语的种类多种多样,同样其方法也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悬念过渡法、迁移过渡法和粘连紧凑过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用悬念过渡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设置悬念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关切渴望之情,以求获得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鸦片战争》课文时,学生明白了英国侵华的主要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这个意图在《南京条约》内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是教科书紧接着编排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衔接好这个问题呢?英国不是在《南京条约》中得到了五口通商了吗?关税不也让英国与中国共同协商吗?为什么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这是“空白”:五口通商后,英国等国家并没有实现当初所梦想可以销售很多商品,反而是大量商品滞销。于是可以留下悬念,问学生为什么英国商品会滞销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会采取什么样措施呢?这样过渡就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兴趣。
  迁移过渡法就是利用材料间的内外联系,通过联想和类比,进行知识迁移,以达到紧密衔接的方法。教学《抗日战争》这课时,讲“全民族的抗战”,可以安排迁移性过渡法,设计这样过渡语:“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占我台湾,继续贪得无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仍旧垂涎我国土;发动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i发动华北事变,华北日趋殖民化,妄图灭我中华,此时此刻的华夏儿女还会坐视不管吗?”运用这样迁移,深化题意,由此引出全民族抗战。
  粘连紧凑过渡法是指老师在讲解中将过渡连为一体,不露过渡的痕迹。它将知识本身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有很大意义。这种过渡法一般对条理性很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比如,讲唐朝诗歌繁荣原因时,可以这样过渡:关于影响诗歌繁荣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考察。首先看政治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其次看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的?再次看文化因素如何影响的?
  过渡语在使用过程中,并非是漫无目的在乱加使用,一些基本的要求和原则必须遵守。
  其一,简洁、精炼原则。过渡语毕竟是起辅助作用,而非教学内容的主体,为免于喧宾夺主,浪费教学时间和资源,过渡时要做到简明、概括和精炼。
  其二,合理、实用原则。过渡语的设计初衷就是要使教学过渡流畅自然,所以设计中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和生拉硬靠,不是为了过渡而过渡,所以实用、合理才是应有要义。
  其三,连贯、自然原则。过渡就是要衔接前后,使得教学内容前后自然连贯,不至突兀。
  总而言之,过渡语是教学语言中的浪花,虽小但其功能却不可忽视,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做到会用、善用和巧用,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课
  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完美。
  (作者:四川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孙燕兰、严加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