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今天北京突发事件 [走出误区,合力引导重大突发事件舆情]
 

今天北京突发事件 [走出误区,合力引导重大突发事件舆情]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0:49 影响了: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社会上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会蹦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造成了重大突发事件呈现频发态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舆情引导,需要不断地加以探讨和探索。
  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认识偏差仍然存在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分析舆情,怎样报道,如何加以引导,比较成功的,大多集中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和舆情引导上,如央视等媒体对汶川、玉树地震的报道,为世人所称道;而一些带有人为因素的事故灾难、社会事件,舆情引导却显得有些滞后和被动,如湖北石首事件、吉林通钢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失控,与舆论引导方式欠妥、难以形成舆论引导合力等关系甚大。分析其原因,其中认识偏差尤其应引起重视。那么,认识偏差集中在哪些方面?
  1.突发事件会因为新闻报道的介入而成为重大公共事件。这是政府层面,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一线的政府官员中,不少人一直以来所持的看法。这并非客观态度,没有正视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有所增加的客观现实。重大突发事件又称作突发公共事件,是有法律界定的,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可见,突发公共事件的属性是客观的。强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客观性,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态度。只有持这种态度,政府尤其是在处置一线的官员,才能心平气和地与新闻媒体共商舆情引导的方案。
  2.重大突发事件差不多“十五天换一个”,舆论关切不必在意。这是一种侥幸态度。这种认识,过分夸大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率,将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转换成固定发生的周期性,显然是不客观、不严肃的。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以这种片面认识作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某种指导性潜规则,本地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常常花心思想办法搪塞新闻报道,设法绕开舆论关切,等着其他地区发生新的重大突发事件,盼着媒体关注转移到新的重大突发事件上。以这种侥幸的被动应付态度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助长了“群众不上访,不管;媒体不曝光,不管;上级不批示,不管”的恶劣作风,只能损害党和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3.媒体只有第一时间客观报道的责任,没有进行舆论引导的义务。重大突发事什,个涉多方利益,涉及人群广,社会关注度极高。由此,不少媒体人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政府无任何理由没置条件,妨碍媒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确实,第一时间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是媒体的本职。但并不能由此认为新闻媒体只负责迅速地传播事实,无需承担舆情引导义务。这一认识混淆了“新闻报道”与“舆论引导”的异同。固然舆论引导寓于新闻报道,但舆论引导又高于新闻报道,舆论引导是新闻报道的功能和目的属性。近年来国内外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证明,尽管新闻报道的是客观事实,但突发公共事件经过传播,公共性得到多重强化,其演变细节受到超常的关注,其危害性引发公众的联想性担忧,诸如此类复杂情况,极易在突发公共事件后,立即形成舆论场,给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对造成压力。因此,舆论引导是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要环节,舆论引导得当有助于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反之则会被动。媒体既有第一时间客观报道的责任,更有承担舆论引导的义务。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环境变化迫切要求形成舆情引导合力
  在我国,数字化、网络化的大发展,引起了传播方式的变革,深刻地影响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环境:从传播主体看,主体多元,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分量空前加大,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发布的唯一渠道,个人和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借助微博、播客、手机短信等“自媒体”发布信息,形成或干预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环境。从传播效果看,依托互联网、移动终端,新闻聚合搜索、视频搜索、图片搜索,获取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更为快捷,点对点、点对群的群际传播方式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兴起,局部热点演变成全局热点可能性大增,通过互联网传播,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炒成"XX事件”“XX现象”。从受众特征看,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日趋强烈,民主意识普遍增强,通过舆论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增强。从舆论载体看,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口头舆论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舆论热点形成加速,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舆论的社会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已处于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的舆沦环境中,彻底改变消极应对舆论的态度及客观主义新闻取向,探索增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合力的方法、途径,大有必要。如何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合力
  当前,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合力,增强主动性、有效性,处于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的阶段。增强合力的工作头绪多,择其要者,归纳如下。
  1.在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上树立共识。近些年,我国总结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但是,对这些原则性、指导性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认识既不到位,也并不一致,新闻媒体多侧重“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政府和一线官员多强调“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特别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中,出于地方形象、干部政绩、部门利益考虑,对中央原则的遵行大打折扣。排除认识分歧,牢固树立共识,减少利益上的计较,才能在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的正确引导上形成合力。
  2.抢占第一落点,引导舆论走向。这是“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出发点。第一时间接受信息决定人们的基本认知。抢占第一落点,是从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实践中得出的一个规律性认识。形成合力要求各方遵守这一规律,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强化“及时”意识,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授权新闻媒体第一时间进入现场采访;媒体要强化“准确”意识,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动态和处置进程,力求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健康理性轨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