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西藏信箱
 

西藏信箱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1:50 影响了:

  读者来信   武汉的李仁年:请介绍一下马卡鲁峰。   答: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是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距西北方的珠穆朗玛峰24公里,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马卡鲁称谓来自于梵语,代表着大恶,也是印度教中至高无上的湿婆神的别称,在当地方言里还有另一个意思是巨人。
  马卡鲁山有五条主要山脊,北山脊上的卫峰叫珠穆隆素峰,海拔高度为7816米;西北山脊的卫峰为马卡鲁Ⅱ峰,海拔7640米;东南山脊的卫峰稍高,海拔8010米。峰体上终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陡崖和裂缝,冰崩、雪崩也十分频繁。马卡鲁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暴雨引起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气温可达-60℃。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月至10月这段时间,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从尼泊尔王国境内越过西北山脊鞍部,从中国境内的西北侧登上了顶峰,成功首登马卡鲁峰。2003年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马卡鲁峰。
  柳州的申晓娟:想了解一下川藏公路的情况。
  答: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时,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修筑了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公路。川藏公路沿途从东到西依次翻过二郎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峡谷和大江大河。
  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属317国道)全长2412公里,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进入甘孜后,经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抵南北线交合点邦达,此线被称之为“小北线”。另一条北线是从成都北上,在汶川与国道213分路,从刷经寺经马尔康、昌都到达拉萨,是国道317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线与北线在昌都与邦达有国道214连接。北线沿317国道在那曲与青藏公路汇合,也可到达拉萨,此线被称之为“大北线”。北线所过地区多为牧区(如那曲地区),海拔更高,人口更为稀少,景色更为原始壮丽。
  南线全长2149公里,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南线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更为秀丽。
  大连的刘爽:非常想了解藏语的三大方言。
  答: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由于藏区地域辽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地区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传统习惯把藏区划分为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区。
  卫藏方言区——藏族文化的摇篮
  卫藏是两个地理区域名称的组合。卫:藏语“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地区;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则以西、以北的广阔地区。卫藏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是现在行政划分的西藏自治区,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现今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等都在卫藏范围内。
  康方言区——豪爽的康巴人
  “康”是边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方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之内。康巴人世代生活、栖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严酷的自然环境,既塑造了康巴人强悍豪爽的性格,也培养了他们走出深山经商的传统和习俗,所以藏区的巨商大贾中多为康巴人。康巴地区的歌舞飘逸潇洒、刚劲有力,尤其是玉树的舞蹈,雄健流畅,闻名遐迩。
  安多方言区——辽阔的草原
  “安多”一词是取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积石山)名的头一个字组成,也有边地之意。安多的范围包括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积石山)之间的地区,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安多方言区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这里的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藏区最大的牧区,因而出产安多名马。由于地缘关系,一直处在中心藏区边缘地带的安多,自古以来就与东边的汉文化和北方的阿尔泰文化联系密切,逐步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安多文化。这里名人辈出,曾经涌现出了像宗喀巴、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
  藏事宝典
  托林寺
  托林寺,意为“飞翔寺”,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公元996年,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建造,是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托林寺早期属于宁玛派,后皈依噶举派,15世纪古格阿旺扎巴任法台时改宗格鲁派。
  托林寺的建筑布局呈带形,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主体建筑为迦萨殿,大殿分为内、外圈,内圈包括中心大殿和4座小殿,中心大殿呈四方形,供有主体坛城和如来佛像,四周有回廊与4座分殿相连。外圈包括16座殿堂,中间殿堂有转经道。外圈的四角还建有4座高13米的红砖塔。白殿位于集会殿的东北部,殿内墙壁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塔林分为两组,每组塔群中各有3条长塔,每条长塔由数十座或上百座形制相同的小塔串连而成,极为壮观。托林寺有寺藏“三宝”:一是麋鹿角,有说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说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二是象牙质的五佛冠(象征着五智如来的宝冠),据说是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传后世,该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动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块黑色的大镟石,上面凹进一个清晰的脚步印,深入石内寸许,掌纹很清晰,据说这是阿底峡尊者留下的脚印。该寺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益西措嘉
  益西措嘉是公元8世纪人,出生在雅鲁藏布北部地区,最早为藏王赤松德赞的妃子之一,后为莲花生大师的明妃。莲花生大师亲自给她传授了密宗法,又给她授了密宗灌顶。在莲花生大师的众多弟子中,她是获得密法最全、最多的一位。益西措嘉自幼聪明好学,对许多经典著作稍加点明,便立解其意。传说她口才出众,学识渊博,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密宗大师和女性高僧。
  因益西措嘉成为藏族史上第一个佛教女大师,吐蕃崇苯反佛的王妃、母后和臣相们对她不满,赤松德赞的第一个王妃温木措因嫉妒,给益西措嘉下毒未死,最后被王妃察邦萨流放到后藏。益西措嘉在今日喀则拉孜县境内的觉木地区一座小寺庙作为密宗禅室,藏族佛教的女僧寺由此为始。据文献记载:她所收的女尼有千余人,修炼有成就的有几百人,其中著名的有一百多,成就者有5人,与她相当的有7个。她给弟子益西罗布、索亚唐甲、强秋多吉、强秋卓玛、达恰多吉巴吾、多吉措姆等人传授了《女尼耳传密诀百法》、《双运修持法》、《观修大手印》等密宗修持法。她在卫藏修建有许多的禅室,为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书因当时无法传播而只好埋在地下,后成为宁玛派的伏藏。
  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
  佛教发源地在古印度(天竺),公元1世纪东汉明帝年间传入中国。7世纪前后,从唐朝和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吐蕃)。
  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先后从尊崇佛教的尼泊尔和唐王朝迎娶了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并建立大、小昭寺,佛教以此契机在西藏得到了王朝统治者的重视。佛教的传入直接危及苯教及其附属贵族集团的统治优势。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继位,贵族噶尔氏辅政。噶尔采取禁佛措施,关闭大、小昭寺,封埋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禁译佛经,驱逐外僧等,使刚处于萌芽状态的佛教遭受了第一次沉重打击。710年,赤德祖赞派人赴中原求佛法,并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协助吐蕃赞普再次倡佛,大、小昭寺得以恢复,封埋的佛像被迎出重新供养,还多次派人到汉地习经和迎请汉僧。佛教在吐蕃再次抬头。赤德祖赞去世后,其子赤松德赞幼年继位,大权落入贵族那朗氏手中。那朗氏专权,颁布禁佛法令,驱逐汉僧,焚烧经籍,再次埋藏佛像,改三宝净地大昭寺为屠宰场,使吐蕃佛教遭受第二次重大打击。赤松德赞成年后逐步掌握政权,他先后邀请印度著名佛学大师寂护、莲花生入藏弘法,大力倡佛。莲花生结合西藏的传统文化来传播佛教,拥有了众多信徒。吐蕃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便建成于这一时期。赤松德赞还采用颁布诏令和盟誓的办法,要他的王室和臣下尊重佛教,永不动摇。佛教在吐蕃终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段近200年的时期即西藏佛教的“前弘期”。
  838年,代表苯教势力的朗达玛上台,他一反前几代赞普倡佛之举,大肆毁佛灭法。此举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平民起义,朗达玛被刺身亡,吐蕃奴隶制度王朝从此覆灭。自藏王朗达玛于841年灭法以后的一百多年,卫藏等地都没有出家的僧伽。到宋代初年,才有卢梅等往西康学佛法,回藏重集僧伽,弘扬佛教。此后直到现在约一千年,西藏佛教从未中断。这一时期的佛教,对于“前弘期”而言,称为“西藏后弘期佛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