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团体辅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_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团体辅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_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7:15 影响了: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团体辅导的优势,对团体辅导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团体辅导;德育教育;应用
  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由受过专业理论教育的领导者,通过专业的训练技巧和训练方法,帮助其团体成员获得一些信息,达成团体目标的一致性,帮助团体成员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态度,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是一种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德育辅导方法。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务虚的。这种认识上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其次,德育教育的内容空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使得教育过程缺乏吸引力,导致德育教育效果极差。另外,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更加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只有在职高院校中推广实施团体辅导才能有效提高职高学校德育水平。
  二、团体辅导简介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辅导对象一般是一个团体,比如学校班级学生,公司职员等等,通过在团体中实施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引起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团体成员在不断地交往中不断的学习、观察、体验,从而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态度,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个人能力,且不断调整自己对别人的态度,融洽人际关系,强化个体自信,增强社会竞争性。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只是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相对于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在辅导中,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团体辅导的互动性有助于人际关系和交往技能、责任感的形成;通过交流,让成员得到启发,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扩大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通过自己的意见在团体中得到的反馈为改变团体成员的不良习惯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三、在中等职业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的可行性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的条件现均已满足,并且在一些方面还有一些优势,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团体,彼此年龄差不多,生活环境和经历相似。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德育教育是可行的,便于长期的跟踪观察,另外,职高学生各年级之间拥有一定的通性也为团体辅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团体辅导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通过彼此的交流,可以引导它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团体的辅导者一般由专业教师来担任,学生们容易信任,易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实施团体辅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在德育教育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以为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首先,德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升学就业教育等众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可以将德育工作分成若干个小系统来完成。
  其次,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时常受到一些歧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他们只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只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意志的强化工作,就能使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最后,要做到坚持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保证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团体辅导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团体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作用,让团体辅导在中等学校中真正运作起来,并坚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的原则,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论团体辅导在高校基层组织生活中的运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白杰.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3]姚国成.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甘雪芳.从职高生与普高生心理差异探索职高德育新途径[J].云南教育,2009(3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