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教师育人的反思:教师育人反思
 

教师育人的反思:教师育人反思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1:56 影响了:

  教师之道是育人之道。说起育人,教师没有不知道的,也没有谁认为自己不会育人。实质上,有些教师并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却天天在做着对人的教育。教师育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教师在对于育人的认识和实践上是没有穷尽的。在对于育人的认识问题上,可以说是智者无尽知,愚者尽知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随着教育工作的实践,对育人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育人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一、育人是什么
  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有能力的人。身为教师,可以说真正懂得育人的不多。
  育人是什么?从一般意义上说,部分教师认为育人就是教人知道学习知识,会学习书本知识,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知识和会考试的人。真正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把学习作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事实上,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教师最发愁的是学生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却培养出了不少厌恶和害怕学习的学生。教师天天所面对的教学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问题,不努力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多少教师?
  教育人,就是教师要教育学生胜过自己,教育今人胜过前人。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使学生超越自己,也没有能够超过前人。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前人。前人遗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大多当作了没用的东西。在哲学上没有谁能够超过老子,在教师中没有谁能够超过孔子,在书法上没有谁能够超过王羲之……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希望学生能够继承前人,没有想着要超过前人。我们没有超越自己,也没有能够让学生超越老师。我们没有超越别人,我们的学生也没有超越别人。我们不懂怎样超越自己;也不懂得怎样去超越别人。实质上,一些教师并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却天天在做着对人的教育;不懂得如何去教人做人,却天天在教人做人;不承认自己不懂,也不会育人,而是自我感觉良好,经常以育人者自居。
  更可悲的是从事教师教育的“老师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弄懂什么是育人,还天天去教人怎样育人,每当在对教师们大讲如何育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认真去想育人是什么,就在人面前大讲特讲如何育人,并没有真正地让教师学会育人。
  教师把育人作为一种职业,却很少有人把教育人作为一种事业;就是把育人作为一种职业,也没有能够尽职尽责。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把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因为考试就是把知识放在首位;把做人的教育放在了一边,因为考试就根本不考做人。教师是考试的机器,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是考试机器,考什么就学什么。应试教育,把教师变成了教奴,把学生变成了学奴。
  二、教育缺什么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估计一部分人会认为缺钱。于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钱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就为了挣钱,教育工作就成了挣钱的工作。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是金钱的奴隶。有了钱才能够办好教育,这是穷人的教育。有人认为教育的发展应当是产业化。办教育就是为了挣钱,甚至拿学生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换金钱。人家拿钱来办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育人的问题,为了育人就不怕花钱,有了钱就去办教育,就要培养出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是会用钱的人,成为金钱的主人。有了教育就有了钱,这是富人的教育。教育应当是人性化的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投入的力度,用更多的钱来办更好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缺乏育人的头脑。有人说教育培养出了有知识没有智慧,有个性没有人性的人。问题的关键不是缺乏智慧的教育,而是缺乏教育的智慧,不是缺乏人性的教育,而是缺乏教育的人性。
  教师对教育缺乏兴趣,在教育工作中牢骚满腹,时常是一肚子的怨气,又时常把怨气带到了课堂上,甚至会发泄到学生身上。教师的教育心态浮躁,缺乏教育的耐性,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期待,甚至于会否定人的可教育性;缺乏教育的情感,不能够很好地去爱学生,更不能够正确地去热爱学生,甚至于会错爱学生,在爱中会产生恨,恨铁不成钢。
  部分教师自己认为不缺乏本学科的知识,于是就不愿意学习知识,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能够很好地教育学生,教育的底气不足,在育人过程中时常困惑,缺乏教育的自信心,遇到教育问题就迷茫。虽然没能够把学生教育好,总是会认为“我尽力了”,于是就问心无愧。
  部分教师没有把育人当作是自己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缺乏育人的责任感和理智感。现在的某些教师并不敢管学生,也不愿管学生。总是认为现在的学生不让管,教师也管不了。如今在管理学生的问题上,管不好就不是学生的错,而是老师的错。
  教师缺乏教育的生命活力。教师缺乏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缺失教育道德、教育热情;缺乏教育的自信、教育的智慧。在育人过程中,教师缺乏教育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没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和心灵教育的震撼力,缺乏对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三、如何育人
  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总是认为自己会教育人。实质上真正会教育人的人却不多。教育人,就要教人做人,教人去做好人,去做强人,去做有所作为的人。在育人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却首先否定了人的可教育性,整天为育人犯难。在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并没有感到育人的轻松,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得很累,感到教育的疲劳,于是就出现了教学工作的懈怠;没有育人的乐趣,却有教育的烦恼,于是就出现了蛮横的教育态度;没有把育人作为一种生活,却有很高的期待,于是就出现了教育的功利主义。教育评价以考试论英雄,追求前五名效应,没有培养出大批的成功者,却培养出了大批的失败者。
  在教育工作中,多数教师有一个通病:不论自己的水平高低,只要当了教师,就会把自己高抬起来,抬到高于学生的位置,于是就会自以为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指手划脚,品头论足;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很少去考虑自己是不是会对学生产生误导。由于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高于学生的位置上,就会自然地教训学生,甚至会讽刺、挖苦学生。即是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错误的,也要求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实质上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育人。
  教育应当与人为善。教师应当善于育人。育人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事业;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科学;不仅是一种职责,而且是一种智慧。会育人,这是一个教师素质中的重要话题。如今的教师中有多少人真正会育人呢?
  教师发展根本的问题,就是某些育人者不能自育。教师不会做人,就不会育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不少教师关心的是育人的方法,而很少去关心做人的方法。在教师的心态上,只想当先生,不想当学生;只顾放电,不顾充电;只去发展学生,不愿发展自己,学一点就满足,教然后不知困,不能教学相长。在教育中不能育己,更不能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不能育己,焉能育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教育的实践中言教的多,身教的少。
  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也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实践的太少了。上课的时候教师讲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教师做的太多,学生做的太少。课后教师要求学生的太多,关心学生的太少。出了教育问题,教师推脱的太多,对教育的责任承担的太少。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学生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甚至于是社会的问题,就是没有教师自己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学会了责怪别人,却忽略了深度地反思自己。
  在育人的问题上,教师要善于用思想产生思想,用观念形成观念,用道德感化道德,用情感激励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教育是教师用道德感化学生道德的过程。教师一旦能够用师德感化学生,就会让学生明达做人的道理;能够用爱生之情激励学生,就能够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用智慧启迪智慧,就能够使学生聪明起来。
  教师的教育人生不仅是教人做人的一生,而且是自己努力做人的一生。教师是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做有用的人,做有贡献的人。在教师的教育人生中,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就要努力去做人;要教人做好人,自己就要做个好人,不做坏人。做好人难,但不能因为做好人太难就去做坏人。育人难,但不能因为育人难而不去育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