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从经验的角度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技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从经验的角度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技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3:44 影响了:

  摘要:本文是对美国十九世纪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宗教学名著《宗教经验之种种》的研究性文章。本文从原著展现的大量宗教体验的案例中,梳理了宗教信徒在信仰发生的前后,其内在生命在情绪、存在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认知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真切而实在的变化,辨识出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实在感”、“祈祷”、“新的生命”。本文作者认为,詹姆士从个体宗教经验的角度,探寻人性的奥秘与宗教的内核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更为客观、切近、深入了解宗教之于人类的价值的视角,这对打破科学与宗教长期的紧张关系,可谓独辟蹊径而又言有凭依。
  关键词:宗教经验 祈祷 新的生命
  在谈到真理问题,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关系时,英国教授约翰?H布鲁克曾把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作为试图调和二者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体系。我们似乎也可这样理解——对于詹姆士来说,与其在宗教与科学的紧张关系中纠缠,不如去正视生活中的现实、事实:比如那些生活在信仰状态中的人们,是否在其中经验到了生活的丰富、更大的忍耐和道德勇气。他认为,这,才是真正问题之所在。
  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那强调行动、实践,关注成效的哲学倾向,使得他在如何看待宗教现象时,既抛开了传统神学的不容置疑的护教姿态,同时又回应着激进的无神论者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对宗教现象所怀有的满腹狐疑与简单的论断——而是从心理经验的视角,去探察信仰现象给人自身所带来的现实影响,并运用当时最新的心理学理论,触及到宗教信仰与人的心灵世界互动关系的更深入的领域。他的这种实用主义的宗教学理论在其要著《宗教经验之种种》中有极为充分的展开。本文试图从对这一著作的析理中,辨识詹姆士所言称的这种事实,并据此理解他如何从对这一线索的展示中,获得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崭新的评价。
  关于宗教经验的过程,首先是皈依的发生。皈依,无疑指的是人们信仰归属的转变。它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危机事件的介入。詹姆士把这种转变称为“个人活动的内在中心的转移”,即“他为之献身、为之努力的那组概念”。它们发生的背景,是在“现实的伤害在我们身上造成的虚空”与“更广阔、更丰富、更满意的生活”之间,站立着一个满含一种心灵的期待和精神渴望的人——信仰乘此而入,承接那期待并给予回应。
  在此之后,詹姆士认为信徒在与神的会合中,对神的直观,并由此产生的特殊感受和直接体验,以其“生动、鲜活、不脱离人们亲身经历的生活”,足可视作宗教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就是全部宗教现象的核心与基础。
  下面,依循信仰者宗教体验的大致过程,笔者分别从“实在感”、“祈祷”、“新的生命”这样几个环节来作以粗略的探寻。
  詹姆士认为宗教是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我们的至善在于调整自己,与这种呈现于我们的感官或思想的秩序保持和谐,而无论它们的存在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无论哪种情形,都会引起我们作出反应,而且思想对象引起的反应更为强烈。詹姆士不看重引起反应的对象的来源,并强调:即使是超自然力量加入,若没有引起这种实在的反应,便不值得理睬。这种反应,是一种人对其周围世界从整体上作出的反应,由此产生出最原始的宗教情绪。它起始于一种人的内在灵魂所拥有的“实在感”:“感受到客观的临现”,是一种“比一般心理感受更深、更普遍的感觉”。在詹姆士的描述中,它代表的能量之巨大、到触及生命的深度、强度,都显得卓尔不凡,超出了理性主义栖居的言说层面,是一种深刻的洞见。当然它源于一个“他者”(神)的遇临。
  随着这种原始情绪的被唤醒,一种深层的内在机制也便开始了运行,人的意识渐渐淡出生命的注意中心,那个已慢慢放松的生命转入了新的宽阔河道。詹姆士借用斯塔伯克的话谈到“运用个人的意志,就是停留在原来的生活领域,依然最注重——不完全的自我”;又说“假如有更高的精神设置能够直接触及我们,这样做的心理条件就是因为我们具有潜意识领域”,“对深入宗教生活的人来说,进入无意识的门似乎是打开的,而且相当宽敞”。詹姆士强调这一区域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一切潜在之物的居所,是一切未经记录或未经观察之物的库房”。既然人对自身的认识与未被认识的部分相比相形见绌,那么,凡是涉及个体内省经验的现象(自然包括宗教经验现象),——人们还是不要轻言否定,而是加以客观审察方妥。
  沿着经验的肌理,我们触及到了“祈祷”。詹姆士这样谈论祈祷:“宗教是整个生命试图救渡自己的生命活动,心灵紧紧抓住某个原则,从中汲取它的生命。这种生命活动就是祈祷。”祈祷作为信徒对神的言述,“并不受任何理性上站得住脚的理论的支持和鼓励,而是一种渴求对话和渴求与万物之源进行个人交往的神秘信仰所支撑”。藉着信仰,以一种开放而恳切的期待态度,开启了一种新的生命状态或说姿态。这一过程,“实在地增加了吸收生命力量或恩典的强度”。日常的意识状态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扩展。“它们确实蕴含或支持一种相当明确的趋向,即看到生活的希望”。在这一过程中,信徒澈悟神的旨意,“原来潜伏的精神能力,现在成为活跃的,而且某种精神的运作发生实在的效应”。——那便是“有某物在意识中进行了交流”,“有某种结果发生”这一事实。詹姆士认为,这已可决定宗教的命运,并可视作“活宗教的精髓”。
  这一事实的发生,是由祈祷者在这一过程中,贯注了其全部的心神及感情来完成的。在这种深刻的情感联系里,真切的情景呈现在面前:“好像所有的门都打开了,生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和安详”,“最深切的命运得到了满足”,“一种热情像天赐的礼物一样进入生活”。这儿我们不妨引用当代基督教新教神学家奥特关于祈祷的一段话:“现在我敢断言,从这种祈祷中会产生适当的行动……。在这一瞬间,我们突然具备了认识本质的东西和我们责任的眼力”。他把祈祷称作“开放的对白”,这意味着有第二者进入的无限可能——或者说是一种必然。俄国著名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干脆把祈祷称为是真正行为的开端,它总“包含着自我实现的开始”,他认为祈祷触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
  无可否认,不容回避,你可以不涉及宗教,不言上帝或“神”,但是现象,发生在眼前的事实需要解释,而且是与人的生命关系如此根本、深切,内涵又如此隐秘、深邃……詹姆士借用圣伯夫的一段话,来强调对宗教经验其存在的不容回避的态度:“即使从纯粹人类的观点看,恩赐的现象无论就其性质还是结果,似乎都是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极其罕见的,值得仔细研究”。换句话说,詹姆士由大量生动、真实的信仰体验案例,至少得到一种对宗教中潜含着有关人、人性、人类生存中的尚未被人们认识与理解的真理的存在的预见,并对此深信不疑。从这样一个视角看,单纯地把宗教放在科学的对立面,或科学的探头永远回避对宗教这一领域寻察的主张,便是应当抛弃掉的成见了。
  我们说,宗教现象绵延了几千年,至今仍深植于人类的生存世界中;宗教人群占据了全球人口的81%的比例;宗教信徒在皈依前后精神状态、生存的心灵体验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种现象也都在提醒人们:宗教是人类世界中颇耐人寻味而又不容忽视的存在。真理的奥秘远未得到真正的揭示,宗教生活与人的生命的关系,仍是一个大有研究又尚待开掘的地带。科学的发展会帮助人们更深地走入,并对宗教现象中的科学性的一面有新的发现。当然,前提是人们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涉及宗教与人的生命的关系)能有崭新的认识,以扫除了成见的目光重新打量宗教。而威廉?詹姆士,无疑是这一探索事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 《科学与宗教》 [英] 约翰?H?布鲁克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版
  [2] 《宗教经验之种种》 [美] 威廉?詹姆士 著 华夏出版社 2001版
  [3] 《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下卷 刘小枫 主编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