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略读课文教学探索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略读课文教学探索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9:37 影响了: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必面面俱到,要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区别。那么,应如何做好略读课文的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好课文链接,排除阅读障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不同,略读课多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平台。因此,许多的目标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阅读障碍。教师要想方设法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排除阅读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好课文链接。有些略读课文的后面有课文链接。课文链接大多包括作者介绍和人物事件介绍。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略读课文之前看看“课文链接”的习惯,而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链接”的介绍,到课堂以外去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或者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扫除阅读障碍。
  二、把握教学分寸,摆正师生位置
  略读课文的教学肯定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区别。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握好略读课文教学的分寸,既不能赿俎代庖、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放任自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分寸,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编排意图上领会学生的主体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该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让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得以迁移外,还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而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延伸。既然略读是精读的迁移与延伸,那么精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要求学生“先读进去”——“先读进去”就是要掌握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再想开去”——“再想开去”就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就是拓展和延伸。那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运用比教师的讲授显得更为重要。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能更好地从观念上引领我们处理好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2、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⑴重点难点的切入要准确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为此,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要力求简练。重要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提出以后,要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关键性问题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耐心启发引导。要将40分钟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留给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教学《回家》时,可以让学生着重思考、讨论:“小时候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长大后海子却很少回家,这是为什么?”其他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重点、难点部分展开深入的学习。
  ⑵采用讨论交流的组织形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学友”,需要交流的对象。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激发思想的火花。在略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中,适宜的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重要的、关键性的、难度大的问题就交与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如:上面的“小时候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长大后海子却很少回家,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由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其余的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学解决,不必进行小组讨论。
  ⑶留足质疑问难的发挥空间
  让学生质疑问难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质疑问难不但可以让课堂升华,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预设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然后汇报,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教学方法。学贵有疑,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教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而产生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教师应及时组织其质疑、析疑、解疑,才能使学生长久地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自觉探求的意识,保持创新的兴趣。
  ⑷营造自主选择的民主氛围
  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精读往往要求面面俱到,然后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略读则不然: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选读、浏览等。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当然,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避免他们“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建议他们着重读哪些内容。
  ②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读者的人生历练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阅读体验是正常的,也是应该尊重的。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保护学生的创意阅读,提倡反思与批判也是阅读教学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是把学生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容器”。既强调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又照顾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还加强了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发展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2、《礼记·学记》
  3、《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