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英文学发展进程与风格特色之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状
 

中英文学发展进程与风格特色之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状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8:56 影响了:

  摘要:由于历史发展轨迹、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中英两国文学在描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本文论述了中英两国文学不同的发展进程以及风格特色,对于中英两国文学表达上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中英两国文学以及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学 英语文学 表达 差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英国文学,都承载着自己民族古老的历史文明,也因此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迥异的内容、风格以及审美标准。比较中国与英国文学在发展历史、文学风格、具体内容以及审美方面的差别,对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观察世界、认识自我很有帮助。本文针对中国与英国文学在发展历史、文学风格、具体内容以及审美方面存在的差别进行分析论述。
  二 中英两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比较
  英国文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古英语时期(449-1100,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诗歌是英国最早的文学形式,当时主要通过口头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因此现在保存下来的记录非常少。自从基督教传到英国之后,一部分诗歌才慢慢被记载了下来,并且逐步产生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当中非常典型的是有关绿林好汉罗宾汉的种种民歌。在文艺复兴期间,英国的文学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步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以及大量的优秀作品与理论著作,如威廉·莎士比亚。他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以及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取材十分广泛、大多反映社会处于变革时期的历史事实,弘扬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人性论的理念。至18世纪,英国文学受到思想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很多文学作品开始逐步针对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改革,涌现了很多影响非常大的小说家及作品,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目前仍流行于世界各国。进入20世纪之后,英国文学转而对社会现实生活以及战争进行思考,并且逐步产生了欧美现代派意识流的文学流派——小说,如爱尔兰的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利用对现代城市市民奢侈浪费的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产生的侵害。
  和英国文学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比,我国文学历史更为悠久,仅首部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而言,中国的文学大致分成四个阶段:上古、中古、近古、近代。
  上古期文学是从上古歌谣和神话(即先秦文学)开始,主要是通过诗歌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用来记载当时的百姓生活,或宫中用来吟唱的配乐,主要有《诗经》、《楚辞》等。
  中古期文学从三国到两晋时期开始,历经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朝中叶为止,是中国古典文学较为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时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及演变,细分起来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中叶是古诗(又分为五言、七言)逐步发展并且繁荣的时期,留下了诸多流芳百世的名句,也产生了很多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从汉魏政治诗坛三领袖(曹操、曹丕、曹植)到“建安七子”,经过东晋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南北朝的庾信,“初唐四杰”到孟浩然、诗佛王维、诗仙李白以及诗圣杜甫。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开始,由韩愈、柳宗元推动并有欧阳修等人参与完成的文学改革突破了文言古诗的单一形式,从词语到文体形式方面都进行了非常大胆地革新并且创建了文言文的一般模式,而宋词在文体形式以及思想的表达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唐诗所能够表达的内容,不管是千古词帝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等等,至今被国人传诵。第三个阶段是从元代中期到明代中期的叙事文学。小说、戏曲等长篇幅的叙事文学是该阶段文学的主体,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施耐庵的《水浒》,这两部小说开创了我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先河。
  我国的近古期文学是从明朝的嘉靖年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伴随小资产阶级意识在我国开始出现,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部分革命者将西方国家的文学引进我国,小说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和快速发展,并且出现了“报纸和期刊”这种全新的媒体样式。
  我国的近代文学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一直到今天,该阶段的文学主要是用来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发展趋势,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今我们国家文学的主体思想依然是服务社会和人民。
  三 中英两国文学在风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每个国家的文学都有着自己国家的特色与印记,经过四百多年的漫长发展,英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是自得、自信的风格特色。从16世纪以来,英国的文学经过了启蒙期、发展期、成熟期、改革期,到目前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支撑这个过程的是英国所独有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尽管文学艺术本身并无国别之分,然而各国的艺术形式以及思想观念肯定会受到本国的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伴随英国殖民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张以及英语在很多国家的推广,英国人也就变得愈来愈自得和自信,而这对于英国文学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角鲁滨逊的临危不乱,对于任何困难总是能迎难而上;再如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所运用的游离在虚幻离奇与现实的手法,实际上就是英国文学的那种自得、自信思想的充分体现。
  与英国文学比较单一的文学风格特色相比,我国的文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进程中展现出多彩的文学风格特色。第一,在文学的体裁上,我国的四言诗、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不管是哪种体裁均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这正是英国文学的所有体裁都难以比拟的历史厚重感;第二,中国文学不仅在体裁方面丰富多彩,而且在流派上也各式各样。如早在春秋战国年代的四家五子: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自成学派。再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山药蛋派(赵树理为该文学派的鼻祖)与荷花淀派(孙犁为代表)。诸多文学派百花争鸣,这是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所造成的,也是我国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标志;第三,我国文学更加重视文学的历史与社会功能。我国早期的文学创作者对于文学承担的历史与社会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造就了我国文学的基本的风格特色,如文学应当为广大的工农兵、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比较,我国文学承担的历史与社会功能也显得更为强大与完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