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培养_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培养_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5:49 影响了:

  摘 要:数学除了本身的特点外还具有人文教育,正确认识数学的人文精神,可以促进人全面素质积极发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知人文精神。  关键词:数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78-01
  综观数学发展全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刚刚过去的20世纪,她的发展突飞猛进,一项项崭新的概念.被提出,一个个划时代的成果被挖掘,这其中为适应数学发展而创立的新学科,几乎影响着全部数学乃至人类生活。,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见之于物,还应见之于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由数学的精神来感知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什么是数学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是人类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反映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主体性的社会意识。其要旨是在任何发展中都要“以人为本”,核心是如何做人。数学人文精神,就是具有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
  二、对数学人文精神的内涵的认识
  克莱因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
  1、数学的概念——通过现象看本质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学生经历了对现象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归纳加工、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心智,这些活动的经验和方法会自觉地移植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人和事要通过分析诸多表面现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伪存真。
  2、数学的规则──行为规范 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由数学的公式组成。”这种对规则的敬重迁移到人和事物上,使人们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内在自我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便是数学规则影响人们行为规范的最好诠释。
  3、数学的严谨性──培养责任感 学习数学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文化精神能使人养成周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4、数学的美感──充满和谐 数学不仅仅是内部和谐,数学的和谐在于能解释自然,仿效自然,还在于能描述自然。通过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能提高到文化的层面,事物是和谐地联系着,正是数学的和谐性,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揭示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师生之间需要和谐,社会更需要和谐社会。
  5、数学的解题──体验自强 波利亚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出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自己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到来后全力以赴,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当学生的解法有创新时、当学生碰到困难或挫折犹豫不决时,及时给予肯定、引导。这些成功的经历能够培养他对事业的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6、数学的发展史——创新精神 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如果没有创造,没有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就不会发展。在数学理论中的无限、非欧几何、微积分、概率、最优化理论、不动点理论等等,无不闪耀着创造精神的光芒。就以无穷(或无限)的题为例,它向人脑提出的挑战,激发了人类想象力,是思想中任何其他单个问题都无法比拟的。在征服它的过程中,人也砸碎了将自己束缚在地球上的镣铐。而为了实现这一征服,需要调动人得一切能力——人的创造推广能力,诗一般的想象力以及求知的渴望。因此,数学对培养创造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实现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育的真谛。
  三、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功利性,而数学的功利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之外,还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么立足社会。当然这不同于政治理论的灌输,更不是对数学知识贴标签,而是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那如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教师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性内涵,把人文精神的精髓渗透到教育各个环节,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在极限的概念教学中,提出“极限精神”:明知不可企及,你却锲而不舍;历尽千难万阻,终近理想彼岸。通过这样的情理交融,激励学生一种信念:一旦目标明确,就要全力以赴,不怕千辛万苦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2、经常性原则 教师在自己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人文教育行为,只要有可能,就应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人文精神教育环境的熏陶。
  3、自觉性原则 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使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成为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聂莉娜,周金声. 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渗教育 教育探索,2006 12
  [2] 吴振奎,吴昊. 《数学的美》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1 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