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读[角色学导论]后感】 专业导论课的课后感
 

【读[角色学导论]后感】 专业导论课的课后感

发布时间:2019-07-25 09:27:53 影响了:

读《角色学导论》后感

——浅论当代国人之角色

角色学导论的中心概念是角色。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原指规定演员行为的脚本。社会学家看到这个概念有助于理解人的社会行为和个性,便引入社会学中。他们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类似于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人的社会角色是人在一定社会背景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同样,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则源自于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扮演好这个角色,则又和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力量分不开。

说起“角色”一词,莫属中国人会意最为深刻。自古以来就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无论是三纲五常,还是道德伦理,从角色学角度来看,都是之于当时中国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限定。因此在中国封建时代,与其说古代帝王用学术来禁锢人的思想,不如说那些帝王和百姓是在经典学术下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只是扮演的好坏有别而已。当然,无论先人们怎样扮演他们的角色,在历史的尘烟中已经定格。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剩下的也只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大增,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加繁杂和重要。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开化、经济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崛起,中国人开始了另一个质的转变。 在古代,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限定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如今,一个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都在无时无刻的改变着自己的角色。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角色的快速转变已经屡见不鲜。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当前的角色;如何成功的扮演好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从这方面来看,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问题却可以上升到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现代中国核心观念问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看似繁杂却也简单。通俗的来说,一个人在起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是其社会伦理道德标准,人生目地、态度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综合限定。当一个“角色”基于这些观念时,最核心的问题就摆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如何正确的树立这些观念。

对于如何正确的树立这些观念, 并且扮演好我们自身的角色。我们党和历届国家领导人在大政方针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近些年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弘扬都在根本问题上对所有中国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最基本的规范。由此来看,正确的树立我们所需要的观念的最基本要求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与思想来

指导国人的角色扮演。只要坚持基本要求不动摇,我们所扮演的任何社会角色就都会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不可逾越的底线。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坚定了一个人生中最基本的信仰。也正是在这一个基本信仰的标杆下,衍生出了更多短期或者临时的信仰。换句话说,最基本的信仰决定了当代国人最基本的角色即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角色。在其基础下衍生出的其他信仰,则是让我们更好的扮演其他社会角色。由此不难看出,正确的信仰是我们正确扮演好我们角色的基本。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缺乏一个最为基本的信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只扮演了他们一生中所必须扮演的“临时”角色。也正是因为基本信仰的缺失,社会伦理道德问题频发,违法犯罪事件难以遏制。譬如近些年频发的的道德缺失事件:国人在客机上大骂空乘人员事件;老人街头摔倒无人敢扶事件等。这些鲜明的例子无疑指出了当代不少国人对自己角色的错误定位,和自己素质低下没有基本信仰的问题。因此,从这方面出发,党和国家要发挥自己作为指挥者和决策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国人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基本信仰。作为国人来说,我们则扮演了一个受众的角色。而如何将这个角色扮演好,我们这需要另一个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工具——教育。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角色。教育工作者本着教而化之的心态,把先进的理念和观念传播给广大的受众,从而发挥教育统一人得思想,使人们具有统一的思想信仰。于是在教育的推动下,人们很容易形成统一的基本信仰,这样就为他们的基本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使其更好地扮演他最基本的社会角色。但是,从现在看来中国的教育明显有点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极度弱化了教育“育人”的作用。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可以说是高智商的人才。但要是说其培养出来的是有明确人生理想和高素质的人才,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产生这种状况有两个基本原因:一、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当今中国城乡格局以农村居多,这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因此,据大部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目地是改变日后的生活,只此而已。二、由中国教育制度决定的。当今中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的教育机构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注重成绩的好坏。因此,提供教育的机构人员和学生都拼命的学习文化课知识,从而忽略了素质的教育与人生观念和信仰的培养。这相比较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目标而言,两者除了都传播了知识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控制工具。自从儒家经典理论成为正统,其对各个方面,各个阶级的角色都提出了限制。而这些限制在历朝历代的巩固中逐渐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信仰。正是这种信仰的确立,使人们的根本角色有了固定,这样就从思想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然而当今中国肯定不需要这种思想上的禁锢。但是在我看来,如今的中国确实需要一个强大而富

有凝聚了的核心信仰了。而这个核心信仰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因为当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这个核心信仰深入骨髓时,我们就会很轻易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确立准确的人生指导,这样我们就会很熟练地掌握我们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也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中国人才能真真正正的明白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的人生真谛。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时期,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说起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就不得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要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来行动。即依照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要求来行动。这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全新的要求。但是我们如何能把这新要求示范好呢?这就要我们:第一,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第二,大学生应当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勇敢捍卫国家的尊严,要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第四,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价值观理论, 实施社会主导价值教育, 更要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而培养和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仅靠灌输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它必须落实到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中, 落实到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当中。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辨别正误, 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