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要求
 

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要求

发布时间:2019-07-28 09:44:51 影响了:

工作规范

一、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

康复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第一条 社区诊断

开展社区诊断,明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实施措施。

第二条 传染病的防治

1、开展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寄生虫病的防治。 2、执行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制度。

3、配合有关部门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和消毒。 4、指导恢复期患者定期复查并随访。 第三条 免疫接种

1、计划免疫。 2、强化免疫。

3、特殊人群免疫接种。

第四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开展健康指导、行为干预,以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 2、开展周期性健康检查。

3、对恢复期患者进行随访。 第五条 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

1、开展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咨询,进行宣传与教育。 2、开展周期性健康检查。 3、对恢复期患者进行随访。

4、识别不良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及时转诊。 第六条 学校卫生

1、评价学校的基本卫生条件和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 2、提供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服务。

3、配合学校指导家长开展性启蒙教育和性心理咨询等工作。

4、提供健康行为指导。 第七条 妇女保健

1、围婚期保健:了解夫妻双方的基本健康状况,开展健康咨询与生育咨询和婚前检查的宣传与指导。

2、产前保健:了解孕妇的基本健康状况和生育状况,早孕初查建册,并发放孕卡。识别高危孕妇并及时转诊,开展孕妇及其家庭的保健指导。

3、产后保健:产后家庭访视,产后避孕指导,产后恢复,家庭生活调整的指导等。

4、更年期保健: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咨询,指导更年期妇女合理就医、饮食、锻炼和用药。

第八条 儿童保健

1、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访视、建卡、母乳喂养的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 2、婴幼儿期保健:早期教育及智力开发的指导,正确断奶的指导,生长发育评价,辅食添加及营养指导。

3、学龄前期保健:心理发育指导及咨询,生长发育监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九条 老年保健

1、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状况。

2、指导老年人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开展老年护理。

3、指导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和他救。 第十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根据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 2、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壁报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

1、在夫妻双方知情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夫妻双方避孕、节育。 2、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咨询。 3、避孕药具的发放与管理。 第十二条 社区医疗

1、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 2、疑难病症的转诊。

3、急危重症的识别,现场紧急救护和及时转诊。

4、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5、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第十三条 社区康复

1、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2、制定社区康复计划。

3、开展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评价。

4、对适宜社区康复的对象,以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治疗和指导。

二、居民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1、根据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社区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季节、多发病、流行病)制定宣传的重点。实施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3、组织不同人群(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急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并记录。

4、定期更换社区内居委会的黑板报及宣传栏 5、健康教育的内容:

(1)卫生法规和良好的道德教育。 (2)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3)慢性病的防病知识。 (4)救护知识教育。 (5)就诊知识教育。

(6)化验检查及相关医疗器械使用知识教育。 (7)合理用药知识教育。 (8)心理卫生教育。

(9)康复医学知识教育。

(10)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妇女卫生教育。 (11)开展健康咨询。

(12)食品卫生与合理膳食知识教育。 (13)良好生活习惯。 (14)家庭护理指导。 (15)其他。

6、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登记本并按时上报。 7、建立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三、康复工作规范

1、指导慢性病及残疾人和家属的康复训练。

2、掌握社区慢病、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情况,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 3、督促家庭成员对其进行康复训练。

4、对社区内经济上确实有困难的慢病及残疾人、退伍残疾军人、无人抚养孤寡老人,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咨询。

四、家庭卫生保健服务规范

1、指导家庭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家庭这个宣传阵地,消灭不卫生的陋习,传播卫生知识。社区卫生要深入每个家庭,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宣传,督促和检查卫生行为的改善。定期召开由家庭代表参加的卫生会议,把卫生保健活动融汇到家庭生活中去。

2、普及基本防病知识

要让居民知道计划免疫的基本程序,如何时打针、吃糖丸和如何喂养小儿,防止营养不良等,家中若有老人,要知道老年人易患什么病,病后护理及生活指导,如何对待传染病患者,如肝炎、结核,应如何隔离。社区医师还要定期宣讲、家庭访问,利用黑板报和卫生防病手册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3、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社区医师可根据档案所记载的居民常见病和卫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监督、指导,防病、治病。

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操作应包括以下几项:

(1)居民家庭一般情况,包括家庭编号、住址、每位家庭成员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民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有无慢性疾病。

(2)儿童保健情况,包括年龄、出生地点、计划免疫情况、体检记录。 (3)妇女保健情况和老年人保健情况。

总之,按照市卫生局规定的健康档案进行家访和认真填写。

五、家庭护理规程

(一)家庭护理目标:

1、长期目标是把解决和改善健康问题作为最终目标。

2、短期目标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健康问题,即现阶段的护理目标。可发分为几个阶段目标,通过达到阶段目标,逐渐接近达到长期目标。

3、家庭全体成员为最小单位,家庭护理大多是从有健康问题的个人开始。社区护士以家庭为单位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治疗、护理,调整家庭关系,利用家庭内外资源,提供社会支持。

(二)家庭护理内容 1、日常生活的指导

(1)饮食生活; (2)清洁; (3)排便;

(4)睡眠;

(5)运动和劳动;

(6)精神卫生等生活起居方面的护理指导。 2、健康管理 (1)健康促进; (2)健康体检;

(3)健康评估(老人、婴幼儿、职业病检查、恶性肿瘤检诊); (4)健康咨询。 3、疾病护理

(1)加强疾病护理与管理,预防并发症; (2)病弱者、瘫痪者的家庭护理; (3)患者的定期检查治疗; (4)康复;

(5)临终护理。 4、生活照料与指导

(1)自我保健,增加生活情调、工作情趣、家庭功能调整;

(2)注重培养乐观精神,加强人际交流; 鼓励参加社会活动、社区建设; (3)照顾者的教育与指导。 5、家庭支持

(1)发掘合理利用家庭内外资源服务于病人; (2)提高家庭成员对健康的认知;

(3)了解家庭功能对健康影响;

(4)及时发现影响健康和危险因素,给予适合个体的、可行的护理干预; (5)协调家庭关系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6、改善家庭内、外环境,促进健康

(1)室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时通风、光照适宜及夜间照明,室内行走路线及卫生间有防跌倒防滑措施;

(2)幼儿、老年人的家庭安全措施、急救常识;

(3)高龄、残疾、瘫痪病人生活用床、便器、洗浴设施、餐具、出行轮椅,要求尽量作到安全、方便、舒适;

(4)室外噪音尽量控制在白天60-80dB, 夜间50-60Db; (5)与社区网络保持联系。

六、家庭访视程序

(一)访前准备:

1、选择访视对象:如孕产妇、新生儿、糖尿病、高血压等,护士按情况安排访视顺序。

(1)影响人数的多寡:如传染病应列为优为访视对象。 (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致死率高的疾病应优先访视。 (3)是否有后遗症:有后遗症应优先进行访视。

2、确定访视目的:护士访视前应先明确访视目的和目标,以便评价。 3、准备访视用物:依访视目的和对象而定。

4、安排访视路线:较重患者应先安排在先,传染病人排在最后,余者酌情。 (二)实际访视:

是社区护士家庭护理的工作重点,在实际访视中要进行家庭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

1、护士与被访视对象应建立良好的关系。

2、护士应认真倾听对方的叙述,了解其感受,尊重他们对健康的看法,适时地给予关心,并维护其隐私权。

3、健康评估,护理措施实施。 4、进行效果评价。

(三)评价:访视过程中,随时评价,以修正或制定下次访视目标和方法,使家庭访视工作收到实效。

(四)记录:访视记录原则简洁确切,正确记录访视内容,处理方法,结果及反应等。访视后及时记录。

(五)预约下次访视时间。

七、社区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规程

糖尿病健康教育

一、 概述 (一)病因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因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和行为因素联合作用形成的。DM 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生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机体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综合征。

(二)危险因素

目前国际上对糖尿病的研究结果及临床发现,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 1、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1型糖尿病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在Ⅱ型糖尿病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可达90%以上。

2、不良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少、膳食结构不合理和酗酒等。 3、高血压、高血脂。

4、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在Ⅱ型糖尿病病人中肥胖者占85-90%。 5、生产过4千克以上巨大胎儿妇女。 6、过去常有低血糖史。

7、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可导致胰岛素B 细胞破坏。

8、化学毒物接触:动物试验显示,某些化学毒物对胰岛B 细胞有毒性作用。 9、增龄、衰老和自身免疫力下降。

10、精神、心理压力及家庭生活事件等。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体重减轻。 2、非典型症状:糖尿病早期无症状,许多病人在就诊其他疾病时被发现,因严重并发症而就诊的老人在社区极度常见,因症状不典型易贻误诊断导致治疗与护理困难与复杂化。

3、其它表现:饭前反复发生低血糖或难以忍受的饥饿感; 皮肤或外阴瘙痒; 泌尿感染; 各种感染后伤口久不愈合等,

(四)主要并发症

1、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症、大血管动脉硬化症 2、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症变、糖尿病肾病 3、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肢端坏疽)

(五)其他类型并发症:性功能障碍、白内障、各种感染等。

(六)诊断糖尿病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血糖是唯一的依据; 尿糖不能作为诊断指标(注意肾糖阈值与血糖差异和肾性糖尿病); 快速血糖仪不能诊断; 孕妇必须作糖尿病筛查; 重视餐后血糖的重要

性; 研究发现多数老人空腹血糖不达标易漏诊,防止漏诊。

二、糖尿病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首先应明确,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难以治愈,但预防的效果大于治疗。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临床发现每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多数来自这一群体,因此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糖尿病病人。筛查指标:

空腹血糖6.1-6.9mmol/L告知病人有危险因素,须坚持血糖检测。

检测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告知病人血糖指标和糖尿病诊断标准,立即就医。

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告知病人糖耐量受损,须坚持血糖检测,进行行为干预。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管理重点在三级预防,应重视社会、家庭支持在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掘、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服务于病人,以教育病人认识疾病的危害及合并症,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管理并明确控制目标,病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了帮助其他病人,并能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病人的责任感,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参与管理、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四)对糖尿病病人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意义、流程可参考前面所述,但应有针对性。

骨质疏松综合症健康教育

一、概述

骨质疏松综合症系由各种原因引起一组骨病,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皮质变薄,海绵骨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均减少,骨髓腔增宽,骨荷载功能减弱,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骨质疏松综合症在代谢性骨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

(一)病因

1、年龄相关因素及绝经期后较为常见,女性发病较早较多。

(1)40岁以后,成骨细胞形成功能降低,并随年龄的增长,每年成骨细胞约有0.3%-0.5%的缓慢丢失。(2)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不足,骨量丢失更多。(3)男子在更年斯后,性功能降低,可有脊柱骨质疏松和骨折。 2、内分泌因素: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肠钙吸收,影响骨质生成,增加骨质吸收。

3、绝对卧床不活动者,每个月可丢失骨质量1%;石膏固定、瘫痪、严重关节炎由于不活动、不负重,对骨骼和成骨细胞的刺激减少,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

4、营养性:蛋白质缺乏,骨有机质形成不良;维生素C 缺乏,影响骨质形成,并使骨胶质组织成熟障碍;食物中长期缺钙(每日不足400mg ),可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促使骨质吸收。

5、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骨细胞产生骨质较少。 6、其他:长期激素治疗后,可影响胶原结构而造成骨质疏松。吸烟、酒精达量、癫痫也可引起本病。

(二)危险因素与病因有相关性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疾病初期无不适应感觉。

2、典型表现:以后随着骨质疏松加重,病人可出现周身骨痛、乏力、疼肿以脊椎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常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与疏松程度平行,于登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机体活动明显障碍,日久下肢股肉有不同程度萎缩。患者可身长缩短,或因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二、骨质疏松综合症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骨质疏松综合症是慢性不可逆性疾病,难以治愈,但预防效果大于治疗。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对具有危险因素人群的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骨质疏松综合症病人。筛查指标:

尿羟脯氨酸测定、骨骼X 线检查、骨密度测定值在正常高限时,告之有危

险因素,应坚持监测。

当尿羟脯氨酸测定≤0.006,骨密度降低、骨骼X 线检查异常,有临床症状者即可诊断。应立即就诊,进行行为干预。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1、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戒烟、节酒及浓咖啡等,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2、指导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了解骨质疏松的有关知识。定期对使用甲状腺素、利尿剂等药物的病人进行血钙检查,以检测钙的丢失情况。

3、教导病人及家属合理膳食,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 。运动的方法及药物的作用、剂量和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钙剂不能与绿色蔬菜同时服用。空腹钙剂效果好。可与维生素D 同时服用。

4、指导病人及家属消除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如灯光照明设备充足,地毯避免分散性及区域性放置,以防止视力衰退和反应差而摔倒。老年人穿着要适宜,不要穿易滑的鞋和拖鞋防止滑倒。若行动不便,要适当使用手杖和步行器,增强步履和稳定性,避免发生骨折。

5、指导病人维护良好姿势及预防跌倒的措施,如正确的弯腰及举物姿势,避免椎体受压而骨折。若老年人摔倒后,有可疑情况建议拍X 线片检查。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一、概述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等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本病的防治。

(一)流行医学

世界各国的高血压病患病率不尽相同,欧洲国家较亚洲国家高,工业化较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不同种族间患病率也有差异。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如西方国家,但呈升高趋势。各省市高血压患病率相差较大。东北、华北地区高于西南、东南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近年来,农村的患病率从1979年的8.7%升至1991年的9.6%。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不大,青年期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高于男性。

(二)病因:至今尚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精神 、神经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食钠过多、胰岛素抵抗、吸烟、饮酒、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等因素作用所致。

(三)高危因素: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2、长期或反复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况变化

3、食盐摄入量高

4、吸烟、饮酒过度

5、摄入碳水化合物高多致肥胖

(四)临床表现

1、缓进型高血压病

(1)血压变化: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血压时高时正常,但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升高,波动较大。而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

(2)脑部表现:头痛多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头晕为暂时性,但应注意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3)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左心室肥厚、扩张,偶有心悸,其它心脏方面无症状。失代偿期可出现左心衰症状,表现为在劳累、饱食和说话过多时出现气喘、心悸、咳嗽、呈阵发性的发作,常在夜间发作,并可有痰中带血丝,严重时血压骤然升高时发生肺水肿。甚至全心衰,出现心尖部有杂音及紫绀、尿少、颈静脉努张、下肢水肿腹水等症状。

(4)肾脏表现:肾血管病变与血压高度及病程密切相关。早期无症状、体征。失代偿期,出现蛋白尿、血尿、多尿、夜尿、口渴、多饮、尿比重低、尿素氮、肌酐增高,最终出现尿毒症。

2、急进型高血压

与缓进型高血压相似,但以头痛明显、病情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点。血压显著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持续性蛋白尿、

血尿、管型尿,最终死于尿毒症,也可死于脑血管病或心力衰竭。

3、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可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各期、急进型高血压、血压改变以收缩压突然升高为主,常在诱因作用下,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眩晕、亦可有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视力模糊、尿少、排尿困难等症状。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升高以舒张压为主,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搏慢而有力、呼吸困难/减慢、视力模糊、黑蒙、抽搐、昏迷,或有暂时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五)并发症:在我国,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者是肾功能衰竭。

二、高血压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每年新诊断的高血压病人多数来自这一群体,因此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高血压病人。筛查指标:

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 或舒张压85~89 mmHg 告知病人有危险因素,须坚持血压检测。

检测血压收缩压≥15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告知病人血压指标和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立即就医,并进行行为干预。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1、对社区全人群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或祛除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人群防治高血压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定期监测人群的血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定期随访,提高病人的遵医意识、规律服药,平稳降压。预防并发症。

4、坚持服药,不随意停药、改药。

5、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发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方法。当改变体位动作时宜慢,使循环系统有时间适应姿势的改变。如发生体位低血压时应立即降低体位,卧床病人可抬高下肢,有助于回心血流,减少脑缺血。

6、饮食应低盐、低脂,少吃腌制食物,家庭人均摄入盐量≤6g 。降低食用浓咖啡、浓茶、可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7、学会制定有氧运动方式。

8、鼓励病人戒烟、酒。

9、高血压病人家中备好血压计,并教会病人学会自测血压的方法。

冠心病健康教育

一、概述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多见的心脏病病种。我国不如欧美国家多见,但呈上升趋势。

(一)危险因素

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其次是脑力活动紧张而体力活动少、食物含热量高,动物脂肪多、胆固醇高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A 、C )少、肥胖、家族中有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

(二)临床类型与临床特点

1、隐匿型或无症状型:无症状但有心电图改变。

2、心绞痛: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症状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逐步纤维化。

5、猝死。

二、冠心病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对冠心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冠心病病人。筛查指标: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有效而无创伤性的方法,须坚持心电图检测。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1、随身携带保存在深色密闭玻璃瓶内的硝酸酯类药物,并注意过期更换,以备急用。

2、家中需备氧气袋,出现症状时,在用药同时给予吸氧。

3、随身携带健康卡。

4、在运动、情绪激动或性交前,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5、饮食中减少饱和脂肪如:猪油、肥油、黄油等摄取,而以不饱和脂肪如:沙拉油、玉米油、大豆油等代替。避免蛋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多摄入高纤维食物,有助于排便,促进胆汁的排泄和胆固醇的代谢。避免饮过量咖啡、可乐等饮料,避免看刺激的书、电影等,以免增加心率。

6、鼓励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

7、保证充足的睡眠。

8、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9、指导病人或家属进行心脏康复:(特别是心肌梗死病人)

急性期:(1)在2~3周内逐步加大活动量,从被动到主动,从远端到近端

从四肢到躯干,从平卧位到坐位、立位、步行、上一层楼、

部分生活自理。

(2)教会病人或家属学会数脉搏进行自我监测:运动时心率≤120

次/分。耐受的心率是(220-年龄)的60%~70%。但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及安装心脏起博器者不宜以心率作为监护指

标。

恢复期:⑴ 出院回家第1~2周内保持与住院期相同的运动水平,自理生

活,做铺床、擦桌、洗碗等轻家务活动。

⑵ 第3~4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训练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每天活

动2~3次。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病人以自我感觉和数脉

搏的方法来自我监护。安静时心率应<90次/分。运动时心率

不超过年龄的预期最高心率的70%~80%。运动前作热身准

备,运动后作整体运动,全部运动持续20~30分钟。

⑶ 6—12周后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活动,轻度或中度工作和性生

活。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健康教育

一、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

(一)危险因素:本病目前原因不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是肺气肿最主要的病因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环境污染、某些原因致花粉过敏性哮喘者

4、呼吸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本病起病隐潜

1、典型症状有咳嗽,咳粘液或粘液脓痰,多发生以冬季、春季。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

2、全身症状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病人出现头痛,可能提示CO 2潴留。

(三)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

2、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主诱因如呼吸道感染、不适当氧疗、应用镇静剂过量、外科手术等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急性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

4、胃溃疡

5、睡眠呼吸障碍

6、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因低氧致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多,以提高血氧含量和机体供血。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不可逆性疾病,难以治愈,但预防效果大于治疗。 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临床发现每年新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多数来自这一群体,因此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病人。筛查指标:

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在正常高限,X -光胸部检查示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时,告之有危险因素,应坚持检测。

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洗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气体分布不均,经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应立即就诊,进行行为干预。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对已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管理重点在三级预防,应重视社会、家庭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社区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掘、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服务于病人,以教育病人认识疾病的危害及合并症,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管理并明确控制目标,病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了帮助其他病人,并能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病人的责任感,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参与管理、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四)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意义、流程可参考前面所述,但应有针对性。

1、戒烟:戒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大力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祛除诱因:对于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者,应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可接种流感或肺炎球菌疫苗进行预防。

3、长期家庭氧疗: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仍在55mmHg 以下者应进行家庭氧疗。每天坚持15小时吸氧效果比间断吸氧为好,特别是夜间应持续吸氧。可采用低流量吸氧。

4、营养支持: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由气急、缺氧、右心衰等原因致食欲降低,故易合并营养不良。

5、适当体育锻炼,如步行、踏车、广播操、太极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锻炼呼吸循环功能。

6、呼吸锻炼: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使流速减慢,减低呼吸阻力。 指导患者做缩唇式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防止气道过早闭合。

7、心理治疗:由于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耐心解释,多鼓励,提高患者自信心。

脑卒中健康教育

一、概述

脑卒中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疾病在脑部的表现。

(一)病因

1、血管因素:主要是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

2、血液动力学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及低血压。高血压造成细小动脉感化及玻璃样变,易破裂出血。同时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突然降低,可造成脑缺血或脑梗塞。

3、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血粘度增高,致血液流变异常。

(二)危险因素:有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

二、脑卒中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健康人群

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大于治疗。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在55岁以后增高更明显。

2、有脑血管病家族史发病率显著增高。

3、高血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高低与中风的发生呈正相关系。

4、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亚急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心脏粘液瘤、以及心肌梗死、心律紊乱等可诱发脑卒中。

5、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正常血糖者高出数倍。

6、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

7、吸烟、饮酒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8、服用雌激素避孕药,是妇女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发现每年新诊断的脑卒中病人多数来自这一群体,因此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不成为脑卒中病人。筛查指标:

当血脂、血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达到正常值高限时,告之有危险因素,须坚持监测,必要时同时检测血压、血糖。

当血脂、血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超过正常值时,应立即就诊,进行行为干预。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高危人群、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妇女使用低雌激素避孕药或其他避孕药。

2、定期对人群、高危人群进行血压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建立高血

压病人的健康档案。

3、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4、教会病人家属学会并做好基础护理:如生命体征、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观察排尿、排便的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继发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5、营养方面低盐低脂。必要时鼻饲,教会家属做好鼻饲护理。摄入充足的水、粗纤维,避免便秘。

6、帮助病人建立日常活动独立性的方法,如:使用长柄牙刷等。

7、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观察药物副作用。

8、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肢体功能位。

恶性肿瘤健康教育

一、概述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分化异常、增生异常、生长失去控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癌细胞直接侵袭周围组织或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形成远处转移,累及正常器官,影响其功能或因恶液质而导致机体死亡。

(一)病因

恶性肿瘤病因归结起来大致是外环境作用和人体内环境变化的结果。致癌物质可分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三大类。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都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二)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有生物机制有:抑癌基因、DNA 损伤修复作用的基因和影响致癌剂的基因。

2、不良生活习惯:约有80%癌症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约1/3癌症与吸烟有关。

(三)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包括200余种具有各自病因、自然发展过程和对治疗反应不同疾病。它们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早期往往无症状和体征。

二、恶性肿瘤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对恶性肿瘤疾病提供三个1/3,即:1/3可预防,1/3可控制,1/3患者学带病生存。

(一)健康人群

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工作为一级预防,通过教育降低危险因素。

(二)高危人群

临床发现每年新诊断的恶性肿瘤病人多数来自这一群体,因此对高危人群社区教育主要内容是二级预防,帮助其克服危险因素,使之不成为癌症病人。根据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其筛查指标不同。

高危人群中特别应警惕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先天性家族性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症、化学感受器瘤、多发性内分泌瘤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慢性活动性肝炎、经常接触有害物质、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长期吸烟或应用免疫控制剂以及以往有罹患肿瘤史或家属中有恶性肿瘤病史者。相关检验指标正常或正常高限者,告知有危险因素,应坚持监测,及早发现。

(三)病人教育与指导

1、加强预防肿瘤的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多摄入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瓜果。

(2)食物加工要得当,粮食和食物、储存适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霉变、烧焦、烟熏、过度油炸等食物。

(3)不吸烟、不饮酒。

(4)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和愉快的心情。

(5)讲究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癌;性器官卫生对预防生殖器官癌有重要作用。

(6)切忌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止白血病、皮肤癌等。

(7)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减少或消除劳动和生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身体任何部位经久不愈的溃疡、肿块逐渐增大、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及无明确原因的消瘦等症状出现,应提高警惕,及早就诊。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加强化疗期间病人的指导

(1)化疗期间的病人应少量多餐,避免过热、粗糙、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胃肠粘膜。治疗前后2小时内避免进餐,可适当补充饮料。若有恶心呕吐时可减慢药物滴速或使用胃复安10~20mg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若明显影响进食,及时纠正和防止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严密观察血象变化,每周检查1~2次白细胞计数,若白细胞少于3.5×109/L 应暂停治疗。必要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预防感染,注意保护性隔离。

(3)指导病人或家属做好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性感染和真菌感染。

(4)铂类抗肿瘤药如顺氯胺铂、卡铂等,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化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补液。阿霉素等药物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故用药前后要常规检查心电图,观察病人的脉搏、心律变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