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傅抱石山水画价格【傅抱石山水画成因初探】
 

傅抱石山水画价格【傅抱石山水画成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5:26 影响了:

   [摘要]傅抱石是中国山水画向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国画艺术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通过对傅抱石作品及理论的赏析,揭示了形成其山水画风貌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傅抱石;山水画;国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95-02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南昌人,中国20世纪美术巨擘,留有绘画和篆刻各3000件,还有200余万字的美术论著。尤其是在山水画创作上,他的技法、构图、境界、创作方法、绘画思想都堪称20世纪的典范。他开创的“傅派”山水画气势磅礴,极具现代气派,被日本学者誉为“自然的生命,宇宙的精神”。傅抱石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开宗立派的人物。
   大师成功的背后,除了艰苦的努力之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互融汇的宏大背景的影响以及其他诸多原因。
  
   一、诗人气质
   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独到之处除了笔墨、造型等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画家本人的性格、气质、格调。而这些都是一代大师画风形成的决定因素。
   从同代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获得对傅抱石的大致印象,他是性情中人,才华横溢,敏感多思且富于激情。他为人正直豪爽又大气豁达,由于前半生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志,作画“往往醉后”,颇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气质。他又喜爱文史,深研传统诗词,思接千载,心通古人,具有其他画家少有的历史感、使命感。他的诗意画中常有自己的影子,大多数代表性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傅抱石喜欢微醉后乘兴展纸深思酝酿,待灵感突现,便疾起操笔,纵情挥洒,先以含情之笔造势,之后停下审视一番,然后东勾西皴,左盘右旋,如布棋局。他敢于突破一切古法,自出机抒,先定大势,再事渲染,然后才描绘细节,最后总览全局做一些调整。所以,他的画总是大处气势磅礴、淋漓奔放,如天风海雨,显尽情流泻之状;而小处又精细耐看、颇有情致,往往意味深长,笔简而意周。他的山水表现了天地山川的郁勃�暗、雄奇��以及倏乎如飘尘的人的孤寂、无奈和浩叹,表现了惊心动魄的苦涩与悲情。
  
   二、史家眼光
   浸沉史论、画论等身是造就傅抱石绘画的理论基础。由于对画史的精通,使他的眼光自然超出一般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
   傅抱石撰写过美术论著150余篇(本),逾200万字,论及传统造型艺术各个门类,足见其学识之广博。在21岁时他已写出了《国画源流述概》,四年后又写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留学时除翻译日本画论著外,还编写了《中国绘画理论》。归国后著述更多,如《石涛年谱》、《郑板桥试论》、《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论顾恺之到荆浩山水画史问题》等。
   傅抱石在中央大学期间写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提出“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养、天才”、及“提高中国绘画的价值”、“增进中国绘画对于世界贡献的动力及信仰”的创见,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国画发展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并非只知用功于缣素。他曾说:“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对于美术史、画史的研究,总不感觉疲倦,这也许是癖的作用。因此我的画笔之大,往往保存着浓厚的史味。”
   深厚的学术功底让他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溯历史,把握千古文脉,从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从而铸造出与人格相通的艺术品格,使他成为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的大家。
  
   三、江山之助
   伟大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对于傅抱石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傅抱石一生足迹遍及中华大地,又曾留学日本,这些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的艺术具有博大内涵。
   傅抱石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1939年入蜀后,四川雄奇苍秀的山水时时激荡着他的心怀,引起他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他曾说:“画山水画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缅于东南的人所没有、所不敢有的。”他常在金刚坡一带观察体悟自然,获取素材。此时,他的山水画风貌已基本确立。
   1957年,傅抱石代表中国艺术家出访罗马尼亚、捷克两国,对西欧的风景有了一些体会,这时他又开始大胆地尝试以国画手法画异国风情。此后他又获得许多机会到全国各地写生。这时候,他尝试以其特有的画法表现祖国山河新貌。1960年,江苏画院成立,他和钱松�带领画院画家行程二万三千里,写生名山大川。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其画意境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将水、墨、彩融为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1961年9月,他又到东北等地写生创作。他观察自然,研究其形态、变化等及其规律,将感受发之以笔墨。饱游多看使他心手两得,画中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开创了新中国的山水画风。
  
   四、时代造就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傅抱石笔下的山水正是其所经历时代的反映。从幼年到40年代中后期,他饱受穷困和战乱,百事艰难,忧国忧民之志难骋,才华更不能为守旧势力所容,故以酒画消愁,作品中常寓不平之气,显得异常狂放动荡。50年代后,他饱含热情歌颂新中国,作品中少了刚猛而多了浑厚之气,画风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这时他的主要作品多取毛泽东诗意,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60年代,他的画多为缅怀革命圣地和歌颂祖国大好山河,又增添了潇洒自由的用笔和雄健之气。总体而言,他的创作敏锐地把握着那个时代的旋律。
  
   五、传统影响
   不断汲取传统的精华,加以融合且为我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法,是傅抱石的绘画艺术特点之一。他笔下的山水皴法,看似一片乱笔,却是融合、提炼了披麻、解索、乱柴、牛毛、骷髅、卷云、荷叶、折带、拖泥带水之后的独创。更重要的是他的大写意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精神,故能够超凡脱俗。
   傅抱石很重视学习古人,他每年都要临习一些古人的名作,以使自己向传统精神回归。他曾向倪云林、高克恭、王蒙、石涛、梅清、程邃、萧云从、吴历、髡残等名家学习,并对石涛情有独钟,因崇敬之而取名号抱石。他自己也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他对石涛领会最深之处还在于“我用我法”这一原则。除了石涛,他还研究、学习梅清的清润之气,学程邃的点法颇得其神似,学米氏点法也是不同于前人,自然摆脱了古人藩篱。在画面布局上,他打破传统格局,成遮天盖地之势,烟云峦木满纸氤氲;大的块面又有层次脉络,形成独特肌理。改变了传统山水琐碎、疲弱、堆砌之面目,可以说是借古以开今的大家。
  
   六、东西元素
   留学日本时期,傅石抱深入研究日本画家横山大观、竹内栖凤、小杉放庵等的作品,丰富了墨色。大片墨色横刷纵抹,或勾线后略加乱皴,然后敷盖大片色彩。这些画法突破了传统技法,一直影响着他日后的山水画实践。从日本画中他开始了解现代艺术的走向,并从中得到中国画创新的一些启示。他对日本画的看法是这样的:“日本的画家,吸收了中国画而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面目,他们的方法与材料,则还多是中国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的方法了。”“专从绘画的方法上讲,采取日本的方法不能说是日本化。”以后的创作中,他还从西洋画中的水彩技法吸取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方法,他认为国画需要输入温暖,使僵硬的东西先渐渐恢复知觉,再试图改变它的一切。这些技法或方法都经过他本人的消化,因为结合得浑成恰当,所以,不但不觉得格格不入,反而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傅抱石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了实现伟大复兴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百折不回的坚韧性格,显示了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力量。他的山水画艺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沧桑正道,永远激励着优秀艺术家继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吉村贞司著,傅益瑶译.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傅抱石的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5,(9).
   [2]傅抱石.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M].台北:学海出版社,1982.
   [3]傅抱石.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4.
   [4]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C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