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把美植入学生心中]美的冰箱 植入
 

[把美植入学生心中]美的冰箱 植入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7:50 影响了:

  摘 要: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关注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将美育的原则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美育 教育工作 思想品德课 运用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科学表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求真、求善、求美。我们在关注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将美育的原则贯彻到德、智、体诸科的实际教学中,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美育的作用涉及德育,实质是将德育寓于美育之中,实施美育中的德育,也就是在审美素质教育中体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这揭示了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将美育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一、美育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也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原本就深蕴着丰厚的思想道德精神内涵,可以说,美育本身就在进行着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美育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学生乐于接受,美育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思想品德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也能避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
  第三、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美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人性美。人性美,即道德美,是对人性的现实状况的觉悟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其实质都需要超越功利、付出个人利益、体现出献身精神。五千年的中华道德积淀,无不显现出可贵的人性美,如“仁者爱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孟母教子”、“程门立雪”、“三尺巷”……它们始终养育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可以说,丰富的人性美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宝库。在七年级上册《珍爱我们的生命》的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学关键就在于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尊重生命、去延伸生命的价值。因此,本人在课堂上首先展示了一组材料:“刘翊舍生取义”、“鲁迅先生三改志愿”、“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李素丽”,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朗诵诗歌――臧克家《有的人》,从中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在这里,通过挖掘、发现、感悟人性的美,学生自觉地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教师的强制灌输较难达成的。
  2.艺术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起到感化的作用,这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的特点。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心性,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艺术对人的自然本性有规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艺术在自然本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方面起到中介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对艺术教育的作用从两方面给予肯定:一是陶冶性情,二是启迪知识的学习。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音乐、书法、美术、曲艺、戏剧等等艺术内容愈来愈成为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营养。
  在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的教学中,本人通过播放小品《送水工》和歌曲《父亲》来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爱子女的无私、博大和永恒。由于有了对艺术美的内心感受,学生纷纷敞开心扉,谈起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有些学生不禁热泪盈眶。最后,在《母亲》的歌声中,进行“爱的表白――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教学环节,学生的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真挚情感也就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没用过多的语言去赞美伟大的父爱、母爱,但学生却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这就是艺术美的感染力使然。再如,在七年级上册《追寻高雅生活》的教学中,本人设计了一堂艺术欣赏课,欣赏内容包括书法《兰亭阁序》、国画《清明上河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通过学生们的介绍和我的讲解,学生了解了这些传世艺术作品高超的艺术水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产生了对艺术美的向往之情。学生的欣赏水平未必有多高,但从中还是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高雅生活情趣对人的有益影响,产生了对高雅生活情趣的亲近感。这就为“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3.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客观外在一切自然物所具有的美,从美学上讲,除了社会美、艺术美之外的一切美的形态均可称为自然美。阳春白雪、碧海蓝天、桃红柳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感受自然美的审美活动,它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强孩子的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激发他们对人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在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本人首先让学生畅谈家乡的自然美以及在郊游中感受到的自然美,然后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画面。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感受到“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并油然而生一种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呵护生命的思想感情。再如,在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教学中,针对“保护环境”的问题,本人在课前一个月就给学生布置了社会调查任务――“翠江河的美丽与忧患”。通过实地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翠江河沿岸的美丽景象,更产生了让翠江河永葆美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就为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的支撑。
  4.科学美: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智慧的美、理性的美。科学美广泛地体现在科学创造和科学理论的建立之中。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形象美,已渗透、影响到人类的许多领域,包括建筑、造型、设计等外在形式的审美观念。同时这些也是学生易于感受和接受的。在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的教学中,本人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一些科技资料,包括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构想、外形设计、内部构造,现代电影中高科技手段――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技术的运用,纳米技术对人类衣、食、住、行、医疗、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等。虽然学生对这些科技成果并不十分了解,但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的介绍以及教师的图片、影像展示,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惊讶和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在这里,科学技术表现出了无比的美丽和强大的震撼力,它激励着学生不断去探索、去求知、去“享受学习”。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作审美客体。一个人如果知美、好美、乐美,那他就走向了崇高。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眼睛,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并把美传递给学生,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美中求真、求善,在美中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有的追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