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政治: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政治: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2:31 影响了:

   [摘要]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教育在诸多方面尚未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求。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针对此现状,本文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希望学生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政治。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兴趣 情境教学 生活实际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甚至可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追求它。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总结如下。
  一、设置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尊严比生命更重要》。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讲,在一战时期的一场恶战中,他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被对方火力压住无法前进。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设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但是,没有一位士兵冲向城堡。狄龙大骂士兵懦弱,有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一位军士长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狄龙听罢,转发另一条命令:“全体士兵,为了法兰西前进!”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士兵只有90人生还。这个故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的,即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钱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万能的。有许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如人格、尊严等。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既要承认金钱与人生有密切关系,还要看到取得金钱的手段应正当、合法,更要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通过思考,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二、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兴趣
  社会热点在课堂上可以作为学生开展实践探究的资料,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探究,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真爱生命》一课时,我结合了“5•12”汶川大地震进行介绍。“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派出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紧急下达中央财政拨款;各地也纷纷支援灾区救灾,提供大量救援物资、派出大批救灾人员;广大民众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灾。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大多学生的心灵,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从被困废墟却仍坚持生存的希望的求救者身上,懂得了坚强,从那些不顾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的救援人员身上,懂得了责任、爱心,从全国上下情系灾区、支援抗震救灾的热情,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在学校开展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时,也看到了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踊跃捐款。初中思想政治课能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对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得到情感的提升,“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等文化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是教育活动中最本质的转化”。这比教师传统说教的效果要好过百倍,这样,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任务也才算真正完成了,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所以教学中要注意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亲自体验、感受、思考,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讲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碰到的吃亏上当的事例,问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被侵犯了?权利被侵犯后一般会怎么办?还有,讲到投资方式时,可问一问学生的压岁钱如何使用,怎样使其保值并增值呢?如何认识“天价月饼”,“有毒奶粉大头娃娃事件”,老字号南京冠生园倒闭事件,等等。相信,这些问题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热情。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和开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学生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目标,会缺乏耐心和意志力。赏识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有时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欣赏,比用语言赞扬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如当同学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你的一个微笑和手势都会给他精神上巨大鼓励和支持。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有意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双向交流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当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或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教师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予以尊重、保护甚至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因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然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是依靠自己的创造活动而随之加强的。在思想政治课上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教学策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有效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是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广大教师和学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初中政治。
  
  参考文献:
  [1]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