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8:05 影响了: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互助,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利用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说,问题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时候,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一些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不能。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探究学习,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商场经理,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可乐,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口可乐,该怎么买?转换角色,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设置矛和盾,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学生的认知矛和盾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矛和盾也就是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上黑板画两个长方形,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为什么?再在长方形演示器上演示这两个长方形,再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提问: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再出示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想:怎么求面积?又出示已知周长和长的长方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宽),思考: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怎么才能用最小的篱笆墙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四、开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让其积极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帮助。如“梯形的面积”新知教学时可以这样:
  1.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梯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结果;
  4.让学生根据原梯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5.学生推导结果交流: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纵观上述过程,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活动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再加之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思路很广,方法很多,效果很好。
  
  五、组织小组合作,提高探究的效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往和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小组形式的合作探究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更正不正确的看法和想法,构建新的概念。如当学生学完“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去量课桌面。显然,一个人就较难完成,这时采用同桌互动,相互协作,在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价,选取最佳的测量方法,从而获得知识。
  
  六、强化实践探究,形成应用知识能力
  
  实践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以下练习:(1)“农夫山泉”矿泉水原来每瓶成本1.6元,现在比原来降低1/4,现在每瓶的成本是多少元?(2)好消息:“农夫山泉”原来每瓶售价2元,现打九折出售!(你看到这则好消息,准备怎样向同学们转告呢?)(3)双休日,全班同学去秋游,准备买一些矿泉水,怎么买才最合算呢?有关信息:全班同学(43人)去秋游,准备一人买一瓶“农夫山泉”(单价2元),整箱买(一箱12瓶)可以优惠10%。问:(1)有几种买法?(2)你建议采用哪一种方案?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