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考】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考】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8:20 影响了:

  高职语文类课程要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高职院校对开设语文类课程要给予重视,高职语文教学应力求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语文类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类课程 能力培养 改革创新
  我国高职教育所确立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但要有比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应当是一个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高职院校怎样在有限的课程安排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其变成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使高职学生真正受益,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与语文能力,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应用母语的课程。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结构来看,高职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比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应当在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所确立的培养目标的一般性要求,这其中当然含有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文素质教育是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和自立能力的。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人文素质教育和技能学习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比技能学习的作用更加重要。对语文教学改革有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当前,关于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倡议,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逐渐得到认可。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这一特点,各校不重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开不开设高职语文类课程并无明文规定。一旦开设,有些高职院校通常不舍得将必要的学时、学分分出一部分给语文类课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作是实施教学安排的替补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经常处在可能会随时被取消的、有无皆可的尴尬境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由于没有语文教学任务,不得不转行教其他课程或做其他工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在规模、质量以及效果等各个方面,都还没有达到高职培养目标以及增强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情况令人忧虑。
  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认为高职院校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这种办学理念在高职院校具有普遍性。过分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这种传统的培养方式,重视专业教育、忽略人文素养,与英语、政治等课程相比,语文类课程常常处于替补的位置,甚至会被随意删减。
  随着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来源于西方的一些语言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的青少年产生影响。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型教育,使很多学生将学好英语当作是第一要务,反而对汉语的学习抱之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很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时代起就养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势。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在自己高职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再不重视,恐怕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此语决非危言耸听。
  二、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究竟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多数学生认为需要开设。同时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希望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去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须”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出现。实践表明: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语文方面的知识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以后,常常会有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障碍。这种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发挥。因此,学好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益处的。在文科类或者经管类高职院校中,更是应当把语文类课程设置成为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之以学一些人文知识和语文常识,最好再受一些民族文化气息的熏陶,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材,必定也是大有好处的。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是应当赋予语文类课程应有的学科地位。一定要防止“只懂技能而没有文化”的那种培养方式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泛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后,他仅仅可以解决饭碗问题,但一般不会有更大发展;只有那些不但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又接受过语文类知识教育的高职毕业生,才会在成材之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这一过程中,各种素养(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高职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某一种专门职业时,其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施展,通常与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状况、身体情况等非专业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高职教育提供的专业知识和由此产生的能力(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有一定的人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会在职业活动中发现工作的乐趣与生活的真谛,会自觉地把工作和人生的意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取得突破、做出成绩。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当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应该彻底改变某些高职院校“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的现状。正是因为这样,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三、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正确地使用汉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不仅是当代高职学生应负起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当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应当突破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适应现实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当增强实用性,选择性地学习一些常用文种写作,时常阅读一些有关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时文,适当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扩展知识面,以更符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四、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建议
  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类课程,还应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例如通过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形式,表明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使高职学生以及专业系部真正领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把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坚持“就业导向”,显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特点,把“必须”和“够用”作为度,服务于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而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当依照专业和岗位的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将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等方面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运用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打动学生。尽量避免传统的“老三段”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引导和联想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争争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多方位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个人素质,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的作用,彰显语文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担当起语文类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任。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语文(母语)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能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而停顿。高职语文教学应着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升菊.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初探.中国现代教育网,2007.
  [2]汪吾金.高职语文教学调查与思考.当代小说(下),2007,(5).
  [3]蒋红梅.高职语文教学的新尝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4]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教学应走向实用和开放,2005.
  [5]陈淑荣.也谈高职语文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14).
  [6]高伯华.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网,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