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形成性考核评价”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 2018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成性考核评价”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 2018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51 影响了:

  摘要:形成性考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重要特色是以实例的方式阐述了形成性考核评价“怎么评”的问题,注重剖析学生心理过程,利用统计、归纳和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学生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反映的综合能力情况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在形成性考核评价实践方面,为其他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本科教学心理过程
  根据教学考核评价的作用与功能,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概念是由Scriven在1967年首次提出,它强调的是用适当形式系统地将评价中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用于指导后续教学。“一考定乾坤”的总结性评价在中国的本科教学中可谓根深蒂固,尽管最近十余年来形成性考核评价研究势头很猛,但是主要集中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在本科教学中实践的文献较少。
  Chappuis, et al.对学校教育功能定位中指出“学校不应再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和排序的场所,而应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到达某一预设标准的殿堂”,显然形成性评价要比总结性评价更能有效的实现学校教育的功能。杨孝堂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性归纳为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见,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意义重大,但是“怎么评”是摆在研究者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Sadler提到了在评价中混合使用多种标准这一原则性要求,但对具体的操作只字未提。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很少。开放教育中提倡根据小组讨论、学习档案和学生在面授课堂上的参与意愿等多种方式共同确定评价结果,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操作方式经常走样而使得某些步骤仅仅留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
  本文结合形成性考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的体会,阐述了形成性考核的具体操作的方式与方法、学生心理过程变化、形成性考核效果体现等方面内容,为其他教育者提供了实践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一、形成性考核的操作方式与内容
  一般大学课程可分为三类:理论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每一类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该存在差异,本文是以第三类技能和理论同时具有的“文献检索”课程为例来说明。该课程总共16学时,每周两学时,需时8周;面向两个自然班授课,总共92人;掌握的内容需是基本的文献知识分类、检索方式和方法。
  认识到“文献检索”的重要性往往是在分析未知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在这个恰当的时候向学生及时传授检索的技能和方法无疑会事半功倍,收到该课程欲达到的目的,所以首先应该迫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问题,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基于此,我们在上课之前就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准备了数十个题目,基本能保证每3~5人一个题目,方便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学习,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然后把完成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准备好,以便上课时告诉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课程的考核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1)该课程总分100分,其中课堂表现和考勤占20%,递交三次综合作业占80%:第一次占总分的15%,在第三周交;第二次占25%,在第七周后交,第三次占40%,在第10周后交。
  (2)每次综合作业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检索部分,该部分要详细论述检索过程、思路,筛选出15~20篇中英文文献,这部分占每次作业总成绩的60%,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这部分要求必须以筛选出的文献为基础进行撰写,必须在文章中能够表述清楚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占每次作业总成绩的40%。另外,针对每一部分我们还给出了具体评分标准并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
  综合作业交三次看似重复,但是针对这门课程则意义重大。第一次交是为了摸清学生的本身具有的检索能力,第二次交是经过基本理论和技能传授之后考查学生的接受程度,第三次交是考查学生的能力提升程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为了配合这三次作业我们向学校教务处申请调整了授课安排:第一周上6学时,集中讲授文献的分类和相关知识,整体介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同时把课程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第四周上4个学时,主要是给学生剖析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授论文撰写的基本思路和检索的基本技巧;第五周上2个学时,主要讲授引文检索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实例分析;第8周上2个学时,剖析学生第二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优秀数据库的各自特点和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有目的的检索;第11周详细剖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解答尚存在的文献检索疑惑,责令学生限时修改完成综合作业。
  另外,针对学生三次交作业的时间,我们拟定了三份问卷调查用于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情感过程和对形成性考核评价的认可程度。
  二、对形成性考核学生心理过程变化
  当我们在课堂上告诉学生“文献检索”不通过考试的方式来结课的时候,学生立刻高兴地鼓掌,可见学生已经厌倦了“拼记忆”的总结性考试,对考试避恐不及。但是当我们讲完文献的功能、检索的重要意义和该课程的特点之后,把形成性考核方式公布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立刻就表现的恐慌、担忧和不解。有学生立刻就提出质疑“老师一门考查课至于这么麻烦吗,感觉还不如考试省事呢?”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考核机制也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应试教育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要想他们接受形成性考核就要做通他们的心理工作。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向他们说明这样评价的原因和目的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第三周收回的第一份问卷调查中,对于“老师实行该考核办法的看法”的问题选择“可以理解”的竟占了65.5%,另外选择“可以接受”和“完全接受”总共仅占了9.5%,而不能接受或忍受的占了25%。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工作做的非常及时,得到了广泛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而对于“什么原因促使你来听课”的问题选择中却有85%的人选择了“不知道作业怎么做,害怕过不了”,另外分别有7%和6%的人分别选择了“老师讲的有意思”和“无所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两个问题,有2%的人选择了“其它”。可见学生内心存在较多担忧,还不能适应新的形成性考核办法。
  在第八周收回的第二份问卷调查中,对于“有没有信心通过该课程获得学分”问题选择“有”占了40%,选择“经过努力应该可以”的占了51%,而选择“没把握”的占了8%,选择“没有信心”的仅有1%。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并认可了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对于“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你会采用哪种方式”问题选择“等待上课或立即去问老师”的仅占了5%,选择“先自己研究,然后不行问同学或老师”占了47%,选择“和同学一起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进行研究”占40%,选择“问问同学或者上网查查,如果不行就放弃”占了8%,说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开始了转变。
  第十一周收回的第三份问卷调查中,对于“这种形成性考核对你能力的提升你认为有没有帮助”问题选择“有”竟占了94%,其余学生均选择了“有一定帮助”,而没人选择“没有”,说明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认可了形成性考核方式。对于“针对具体问题你认为你能快速检索出最相关的文献吗”问题选择“没有问题”的竟占了81%,选择“还行”的占了15%,选择“不敢肯定”的占了4%,而没有人选择“不能”的,这说明经过反复练习已经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大部分学生均能较熟练的进行文献检索来达到特定目的了。总的来看,学生接受形成性考核需要一个过程,从他们内心讲渴望全新的督促机制,但对新考核机制的不可知性又表现出了害怕和担心,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心里情感的安抚和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改变学生心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习惯的前提。形成性考核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经过统计,学生和老师讨论问题一次的占了99%,两次的87%,三次的77%,这显然不同于总结性考核造成的影响(一般能和老师讨论问题一次的不超过50%)。
  三、形成性考核评价效果的体现与验证
  从学生第一次递交的作业来看,仅有36%的学生检索的所有结果与所选题目较符合,而竟有高达31%的学生检索的结果中仅有一两篇与所选题目较相符,更有33%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第二次递交的作业结果表明:70%的学生检索的结果与所选题目相符,而仍有3%的学生检索结果中大部分与所选题目不符,另有27%的学生检索结果中有个别不符合所选题目。第三次递交的作业结果表明:91%的学生检索结果与所选题目相符,其余部分学生检索结果中仅有少量与题目不符。可见,经过三次作业过程,学生针对具体题目的检索能力大大提高。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内容从第一次的明显的东拼西凑,到第三次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深刻分析也充分证明了学生基本掌握了检索的基本技能。最后总的评价结果是36%的学生获得了优秀,48%的学生获得了良好,10%的学生获得了中、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分别占了2%。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真的具备了较高的检索能力,参与本项目的老师分别带了三种类型的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其中第一种是接受过形成性考核的学生,第二种是未接受过形成性考核但接受过总结性考核的学生,第三种是未接受过文献检索课程培训的学生。结果表明:能够在三周内检索出相符文献并能较好地撰写出开题报告的学生中有75%以上的来自于第一种,另有17%的学生来自于第二种,8%的学生来自于第三种。在开题报告过程中,表示不知道怎么检索或请求老师帮助的学生中有78%以上的来自于第三种,另有20%的来自于第二种,仅有2%的学生来自于第一种。可见,形成性考核评价明显的提升了学生的文献检索技能,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形成系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大力推广。
  四、结语
  形成性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显然在高校中广泛推广该考核评价为国为民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清楚地看到形成性考核评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现在高校扩招,班级容量大,导致操作过程难度增加,许多教师有心无力。因此,推广形成性考核评价必须要制度的保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该千方百计研究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为培养高素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涂艳国.教育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Scriven,M.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J].In:R.E.Stake(Ed.),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Chicago:Rand McNally,1967,(1).
  [3]Scriven, M. Types of evaluation and types of evaluators [J].Edvaluation Practice,1996,(17).
  [4]Chappuis,S.,Stiggins, R.J., Arter, J.,Chappuis,J. Assessment for learning:an action guide for school leaders[J].Portland, Oregon: Assessment Training Institute, 2005.75-76.
  [5]杨孝堂.开放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情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
  [6]Sadler,R.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J].Instructional Science,1989,(18).
  [7]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和中北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