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转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思考】 转变健康观念的故事
 

【转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思考】 转变健康观念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1:03 影响了:

   [摘要]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能仅拘泥于单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体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高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方能更好地体现优势。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设定不是短期,而是终身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观念 思考
  
  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这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体育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和革新,才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一、由单纯生物目标向全面发展目标观念转变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身体、智力、品德、审美和技能(特别是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观念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被看作使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即只是从促进人的机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及机能的增长的单纯生物方面发展,而忽视了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发、诱导和感染,运用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方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个性等,通过优美的示范及音像教学片的欣赏,使学生对内在的美有深刻的体会,在知、情、意、美、行上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目的和目标。
  二、体育教学应由阶段体育向终生体育观念转化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受“体质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仅归结为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只追求体育锻炼的效果,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这种阶段性、近期效果的体育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身体体能和精神方面提出的达到更高的自我充实以及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能力的要求。而终生体育则要求把体育教学活动与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形式上、方法上为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提供最大选择,奠定他们未来从事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朝着体育终生化、体育目标扩大化和体育活动社会化的以终生体育为主的方向发展。它不仅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而且要在毕业后的任何环境里都能独立进行体育锻炼,以适应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终生体育教育的最直接的阵地,为终生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及能力,包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设计锻炼能力、适应能力、体育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领略到终生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宜于终生锻炼的运动项目,以便在走出校门后能自觉地从事适合于自己身体条件的体育活动。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由讲授转为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形式上教师应打破过去那种注入式、照本宣科的讲授形式。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学生要善于引导,给他们自己锻炼的机会,通过“导学”、“导练”、“导规”等方法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向,改变教学中“我要学生练”的教师强制和“教师要我练”的学生为客体的被动倾向,形成学生“我要练”的主动体育。
  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发展智能,除了需要外因――教师的有效指导外,更要通过内因――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实现。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更应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练习。传统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教材、进度、方法同一模式,把教学活动拘泥于狭小的天地里,学用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要扩大教学领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形式的锻炼小组,开展各种课外竞赛活动,并逐步走向社会。
  四、学校体育应重视理论教育
  体育教学长期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问题,许多学生只会打打球,而不懂规则和运动常识及体育一般理论性问题,不能解决在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能自定运动计划,解决自我锻炼;观看各种竞赛,只能看热闹,看不出门道。这就很难提高智能水平。因此,应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应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三次全面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