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问题”学生的成因探析: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哪些
 

“问题”学生的成因探析: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21 03:48:59 影响了:

  “烈马?良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鲁道夫•德瑞克思的目标导向理论分析了有纪律问题学生的四种错误目标:获得注意、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表现无能。从目标导向理论分析可知,“问题”学生的本质原因不在于学生自身,而在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问题”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笔者从教二十余载,在一线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学生不少。虽然都能解决和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总有遗憾之处。在多年的教学教研中,笔者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支撑,企图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完美办法。在学习和反思中,心里越来越迷茫。“问题”学生,问题究竟在哪里?
  一则小故事给我带来新的启示:一只谁也驯服不了的烈马,让所有的骑手都感到可怕。只要有人骑到它的身上,它就狂奔不止,直至将人掀翻在地才罢休。即便平时,只要谁走近它一步,它也会瞪起眼睛,前蹄腾空,发出吓人的嘶叫。大家都说,这真是一匹少见的烈马,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烈性的马。
  久而久之,驯马人却意外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人们的误解和错怪。原来这匹马并非烈性,而是因为过于胆小而经不住刺激。马棚里的一只小老鼠都会吓得它四蹄乱跳。它对外界刺激的反抗,竟然是因为它时时处在一种紧张而又无力自拔的惊恐之中。后来,人们用另一种方法去驯养它,给它喂豆子,给它梳理毛发,渐渐的,它获得了平静。原来它是一匹天下最温顺、最老实、最胆小的马。
  这确实令人深思。作为教师,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看到他们各种各样的表现。有些学生孤傲,有些学生冷漠,有些学生满不在乎,有些学生斤斤计较。仔细想来,孤傲后面也许是火热,满不在乎也许是自己从来没有人在乎的无奈,斤斤计较也许是对自己一直豁达大方的反叛。桀骜和冷漠在许多时候只是弱者的自我保护而已,只是没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误认为是内在不良所致。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譬如,家庭不稳定和家庭变异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类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心理差异很大,为寻求自我保护和引起他人注意,表现手段和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时时保持一种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是教师的美德和必需。不要错把良马当烈马,否则,就会被问题学生的假象所迷惑,而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看待。
  十年前,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杨海燕(化名)算是典型的一例。杨海燕,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少年时,父死母改嫁,由两位哥哥抚养长大。在初中以前,是一个让学校头痛的问题学生,拉帮结伙,打架斗殴,还有偷窃和**行为。进入高中后,学校安排他到我班学习。作为班主任,我运用所学理论,对这位学生的家庭结构进行分析,先向他的同学和以前所读学校的老师了解情况,再与他本人沟通,发现他所存在问题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拉帮结伙的背后隐藏着组织能力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打架斗殴的背后是从小失去健全的父爱母爱,在兄长的暴力管教下的成长经历;偷窃和**是为了获取学习和生活经费。
  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和身体残疾,他具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倾向,经常逃课和睡懒觉。然而,他喜欢打篮球,字写得也特别好。我决定扬长避短,对他实施成功教育和贴心关爱。因为他字写得好,我们让他帮班级办黑板报,使他获得成就感。在一些篮球友谊赛中让他上场比赛,鼓励他多参加班级活动。引导全班学生学会和睦相处,让他融入班集体中。平时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对他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全程跟踪。在科任教师和同学的配合下,杨海燕同学顺利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近十年来,每当我在教学反思时,总有这个学生的影子闪现,总觉得有些许遗憾。究竟是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最近我学习了目标导向理论,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把他当问题学生,而没有把他当成正常学生看待。
  目标导向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德瑞克斯。这种理论的最主要特色在于分析了有纪律问题的学生的错误目标是什么,并指出了教师的相应对策。他认为:(1)学生是需要归属的社会生物,他们的所有行为反映出想得到接纳、重视的迫切愿望。(2)学生自己能选择好的或不好的行为。(3)学生有时表现出的行为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肯定。德瑞克斯把这些想法称为错误目标。
  下面我着重阐述学生的四种错误目标。
  
  获得注意
  当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得到所要的认可时,他们会转而以不良行为来获得注意。他们也许会捣乱,要求特别的好处,不断要求老师帮助他们做作业,拒绝听课,或问些不相干的问题。有些好学生也可能特别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只要得到老师的注意,他们就会表现得很好;如果忽略了这种“获得注意”的需要,他们也可能转向以较不被接纳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我在阅读《人民教育》2005年16期《先生刘昌年》时,对该文所载的一个案例印象非常深刻。陈安同学,学习不错,喜好篮球,双手运球和带球过人都神,唯一缺点,有小偷小摸习惯,晒在学生宿舍门前的球鞋,大白天他也能拿了跑,特别是偷了公安局院子里的南瓜以后,所有同学无不另眼相看了。幸而有师刘昌年,对他的所作所为见解独到。刘老师说:“陈安怪孤单的,大家都不理他。一个南瓜值个啥,特别是在公安局里面,门前24小时有人站岗,他冒了多大的风险?家里也不缺南瓜吃,偷这瓜,他一定也作过多次思想斗争,心理没有重大扭曲,会吗?”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那时偷盗的处罚是非常重的,刘老师能看到陈安同学错误行为的本质原因,真正挽救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这真正算得上是学生为了获得注意的典型案例了。
  如果获得注意的行为没有使学生得到认可,他们将会转向下一个错误目标――寻求权力。
  
  寻求权力
  寻求权力的学生觉得要想获得他们想要的,惟一的方法就是对抗成人。他们的典型想法是,如果你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你就是不承认我!这种对权力的需求通过争辩、反驳、说谎、发脾气和攻击等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这些学生能使老师迎战,他们感到就已经赢了,因为他们在乎的是让老师卷入权力战斗,至于自己实际能够得到什么就不重要了。如果他们在权力战斗中输了,就会转变到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寻求报复。
  前面提到的学生杨海燕拉帮结伙、寻衅滋事就是一种典型的寻求权力的错误目标表现,这种现象在当今学校里仍时有发生。
  
  寻求报复
  由于前面两种目标没有达到,学生的错误目标就会变成:只要我有力量去伤害别人,我就会变得重要。实际上他们是通过伤害别人来补偿自己的心灵。由于在心理上已经准备受罚,他们显得恶形恶状、残忍凶暴。他们看上去惹的麻烦越大,自己觉得越光荣,并认为被人越讨厌,胜利就越大。
  其实在虚张声势的勇气之下学生自己也有一种挫败感,渐渐的,他们也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和毫不可爱,这些感觉会使他们退缩到下一个错误目标――表现无能。
  这类学生主要来自于一些有问题的家庭。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等,由于家庭变异等原因,他们得不到保护和关爱,甚至受到伤害,因而具有过激行为。
  
  表现无能
  到了此阶段,学生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并认为自己是完全失败者,没有必要再去做新的尝试。他们会退出任何增加失败感的情景,以保持自己残留的一些孤傲自尊心。他们错误认为:只要别人相信我是无能的,就不会再来管我了。
  有这种目标的学生会“装聋作哑”,对教室里的各种活动他们毫无兴趣,非常被动,甚至拒绝参加。他们不喜欢与其他人有任何互动,教师和其他学生很难使他们有迅速的转变。
  以上的错误目标都基于一个想法:他们是使自己显得重要的一种手段。通常学生一次只追求一个错误目标,但有些则不时改变目标。
  从目标导向型理论分析,学生的四种错误目标是问题学生在校的错误表现。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在学生自身。问题学生主要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所造成。我们必须寻求其问题的本质所在,消除其不利因素,营造符合学生成长的有利氛围,减少问题学生的形成条件。
  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中,我们仍然要面对一个现实,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因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学生依然存在,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查事实、找原因,找出问题学生的本质原因,形成应对策略。把问题学生当成正常学生对待,给予他们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理解,实施关爱教育、成功教育,让他们跟正常人一样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普通人一样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作者单位:广东罗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