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_数学教学中的设计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_数学教学中的设计提问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2:36 影响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材、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互动过程中,往往是由教师设计的提问展开的。实践证明,教师设计有效的提问,是能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能促使教学变成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能促使师生共同生成智慧,提高素养的过程。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在低年级设计提问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指向要明确
  [课堂扫描](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6页)
  
  师:板书课题(加法和减法)后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大客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多少个座位?
  生:面包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面包车比小轿车多多少个座位?
  生:三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
  共有10个同学提出了10个不同的问题,化了近10分钟。
  【分析与思考】
  新课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新授课基本上是从情境主题图导入。由教师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图中的相关信息,提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指向要明确,直奔主题,以较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探究主题,不能让学生在题外迂回曲折。本节课教学百以内两个数相加,要求学生“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结果学生提出了两个数相减和三个数相加等一大串与本节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显然是不恰当的,教师应提“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两个数相加的问题吗?”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讨论汇报的时间,腾出较多的时间去操作小棒,拨计数器,从实物、计数器与算式的对比中感悟、体验,理解算理、算法,并以充裕的时间去巩固练习,保证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力争在40分钟内取得更大的效果。但在单元复习中,第13题有幅主题图:(下图)
  
  如果提“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的话再恰当也不过了。因为这个问题既有综合性,又有开放性和评估价值,能引导学生把整个单元学习的有关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起到系统整理、巩固提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这幅图中提的问题太小或太具体,反而违背了编者的意图,失去了这道题的应有价值。
  二、紧扣主题图的内涵
  【课堂扫描】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0页
  
  师: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算式是14×2,刚才XX同学把乘法用加法算,2个14相加是28,就是把图上的哪几个筐里桃数量的相加?
  生:把上面2只筐里的14个桃,加上下面2只筐里的14个桃,是28个。
  师:对,如果调一个方向看,左边2只筐,每筐装10个,右边2只筐,每筐装4个,请大家算一算,2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生1:先把2个10相加是20个,2个4相加是8个,再把20加8得28个。
  生2:还可以先把4乘2是右边筐里的8个,10乘2是左边筐里的20个,再把右边筐里和左边筐里的加起来,得28个。
  师:如果用生2的计算方法,想一想用竖式14×2怎么计算呢?
  …
  【分析与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反映某一知识本质属性的情境图。主题图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其中有反映本质和非本质性的区别。教师不能被无关因素所干扰,应以“内涵发展”引导学生认清知识本质,不然,将影响学生在应用层面上的效果。教材中编绘的猴子采桃图,很好地为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提供了知识结构性材料,为学生理解算理算法,提供了显明的形象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根据编者意图,既引导学生对桃子图横向观察,根据乘法的意义还原成加法计算,用已有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注重纵向观察,从现实情景和数的组成上分步口算14×2的结果,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接着,教师根据先算右边筐里的桃子数4×2,再算左边筐里桃子数10×2,最后把左右两个筐里的桃子数合起来8+20,为学生思考探索14×2进行竖式计算搭起了“脚手架”,最后,教师设计了“想想用竖式14×2怎么计算的”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表象思维的方式探索得出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紧紧围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设计了由外而内、由近及远、环环扣紧、层层深入的提问,把学生的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口头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从数学现象发现数学本质,从直观形象的思维提升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求知真谛过程的快乐,进一步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突出获得结果的过程
  【课堂扫描】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5页)
  师:这道题,同学们都算得很正确,请你们说一说怎么计算的?
  生:我是算减法,想加法,例如10-2=8,想2+( )=10。
  生:我是想数的分成,例如10-8就想10可以分成2和( )。
  …
  师;:以上的同学都说得很好,请你们进一步看看题目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想想还有能算得又对又快的方法吗?
  生:我先算10-8=2,接着算10-6=4,发现被减数都是10,减数8比6多2,而结果2比4反而少2。接下去算10-4=6又是这样的情况,我就很快地算出以下的结果了。
  师:你很聪明,发现了新的方法,奖给你一颗红五角星(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我先看全部的题目,发现被减数都是10,从下向上看,5个减数依次多2,差也就依次少2,结果依次写10、8、6、4、2(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也很聪明,奖给你一颗红五星。
  【分析与思考】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育的重大弊病之一,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亮点之一。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练习,应摒弃繁琐重复的题海战术,充分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先前几位学生的发言,已经具备了算法多样、个性化的特征,但教师到此并不满足,继续追问“还有算得又对又快的方法吗?”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涟漪,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中,从数学题目的现实材料中,经历了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的数学化过程,发现了被减数相同,减数与差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出了差依次相差2的规律,对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新感觉,发展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做到“过程性”与“结论性”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技能,又形成了新的技巧,把数学思维的层次提到了新的高度。其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表扬和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内在兴趣。
  实践证明,设计有效的提问,源自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只有教师深刻理解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课改的新理念,准确地把握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设计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适时恰当的灵活应变,才能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灵性和光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