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宝藏的开发策略]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宝藏的开发策略]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7:59 影响了:

  摘 要: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认识它,进而开发和利用它。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观点:在学校人文资源中挖掘乡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潜力;活化课程魅力是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潜力的生长点;给教师赋权增能是化解现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04-03
  
  一提起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可能立即就会想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城市小学的优质教师资源让农村小学人人羡慕,优良的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设备更让农村小学望尘莫及,而且,城市小学中那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相互合作学习交流的教风、学生的家庭知识文化背景、学生的博闻好学、力争优秀的学风也非农村小学可比。更有甚者,强调增强生活实践体验的课程资源,可能只适合缺乏生活体验的城市小学生,对本来就因各种生存需要而或多或少被过早地拖进生活艰辛中的孩子,对生活体验课程或许反倒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内心渴望的是读书、上大学或进城打工,是成为乡村飞出的金凤凰。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常情常理,原本条件就不好的农村小学,为一方百姓多出大学生打好基础就不堪重负,为何要雪上加霜搞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但是,从深层分析,这种观点,潜伏着对教育本质、乡土课程资源本质的严重曲解,最终必然会导致严重疏离于学生的内在成长需求。
  
  一、在学校人文资源中挖掘乡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潜力
  
  乡村小学生渴望成长为乡村飞出的金凤凰,不仅无可厚非,而且也是在过程中引导不断成长的重要激励动力。然而,是否能够真正把这种渴求转变成整个成长过程的激励动力,则不是取决于这种渴求,而是取决于教育过程中学生更深层的成长需求是否获得了满足。
  学生更深层的成长需求,不分城乡、家庭背景、性别年龄,其实有其共性。成长中的学生只有在精神、情感、认知、身体等方面内在和谐的整合状态下发挥良好,在机敏度、内在动机和情感愉悦各方面都保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够成功学习,能力发挥通畅自如。而决定学生精神、情感、认知、身体的内在和谐,影响学生机敏度、内在动机和情感愉悦的最主要因素,往往是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同学之间在学习中形成的愉悦默契的联系。无形的相互信任支持和蓬勃向上的氛围,是任何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营养。
  这无价的成长氛围从哪里来?她与本文的主题――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有什么内在联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理解一下乡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校内和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都是要积极开发的乡村小学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人文资源和环境设施资源。前者包括师资力量、师生关系、班风校风、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讲座讨论、演讲辩论、实验实习、典礼仪式等,后者包括课室环境、图书馆、运动场地、实验室、信息技术设备等。农村小学在校内硬件资源方面虽然弱一些,然而,校内人文资源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机会,这种专业成长机会又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人本身决定的。比如,农村小学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学习常规课堂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开发本土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实践,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机会。因此,通过丰富教师的专业成长机会来提升学生成长迫切需要的校内人文资源,是农村小学最具有挖掘潜力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条件。如学校实验、实习农场和工厂、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家长亲友的学识智慧、家庭藏书)、社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人口稀少分散的农村而言,这些资源很可能是凤毛麟角。但是,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溪流河汊、山石田土、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景点名胜;有宝贵的饲养种植劳动资源,如种植瓜果蔬菜、饲养猪牛马羊、耕地施肥、浇地杀虫,农时农事及充满智慧的农谚;还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美丽传说、民风民俗、乡事乡情、传统工艺、民谣俚曲等。对这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无疑是积累校内人文资源的广阔平台,是提升师资队伍的成长契机。
  上述提及的、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同学之间在学习中形成的愉悦默契的联系,无形的相互信任支持和蓬勃向上的阳光心态,并非人为雕琢的产品,而是在教师日积月累投入真心教学的产物,是教师在学生、课程和自身之间编织的有机联系网络中潜滋暗长的结晶。这其中,教师在师生人际互动上的真诚和敏感性很重要,而教师投入真心活化课程魅力的能力、倾向和态度,则是让无形的成长氛围生根发芽的有形载体。
  
  二、活化课程魅力是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潜力的生长点
  
  把本土的自然资源、劳动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营养,主要依靠教师用心灵智慧活化课程魅力。活化课程魅力的创造实践,是催生教师潜能发挥的生长点。
  一般而言,帮助教师打开活化课程魅力的最重要窗口,是设计能够活化课程魅力的组织中心,以此作为营造开放的探究学习情境的最重要的枢纽。新颖、独特、整合力强的组织中心,具有变熟悉为神奇、提纲挈领、有机整合、化繁为简、化理念为实际探究行动的力量,具有赋予知识有意义的目的、使知识情境化的功能,具有激活学生好奇心,把学生迷住的内在魅力。组织中心是活化课程魅力的最活跃细胞。
  面对异彩纷呈广泛多样的乡土资源,教师如何捕捉、精选、活化课程魅力的组织中心呢?
  课程首先要以健康向上的深层价值为内在魅力,而其组织中心则是具有以科学观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视野,是开发一种开放的、弹性的、融自然人文科技为一体的课程资源的向导。例如,“绿色养殖种植”就是一种可以整合多种价值和知识的组织中心,针对现实中功利驱动的“公害”养殖种植的危害,深层揭示急功近利行为使人类陷入慢性自杀恶性循环的严重现实,在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养殖种植专业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成功的有关科技致富、科技知识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给学生渗透和熏陶环境保护、真诚关爱生命、共建和谐社会等重要的价值和情怀。
  课程是否有内在魅力,是以激活学生好奇心和迷住学生为衡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课程资源和学生之间编织内在联系网络,主要依靠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属于有心人:如增产增收的智慧、花繁树茂的奥秘、水利工程的奇迹、可再生能源的妙用、化废为宝的综合工艺、水土流失的治理、民俗民风采蜜、进城打工必备常识、自我保护意识、心理健康、快乐人生等等,这些重要的题材都具有激发农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潜质,它们是否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其科学精神美、人文境界美、艺术形象美,是否能以其内在魅力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迷住学生,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对童心童趣的理解,对课程教学的引导智慧。
  活化课程魅力需要教师真心投入心灵智慧。在本土课程资源杂多,教育条件的相对简陋、教师待遇微薄的乡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唯一可以依托的是教师投入教育的真心。投入真心育人的教师才能够慧眼识珠,化熟悉为神奇,化朽木为奇观,变无用为有用,使课程资源的潜在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我们看到过一个动人的教学案例:在边远乡村的小学自然课教师,是这样就地取材丰富教学园地的:过期杂志中的彩色插图,被精心收集剪贴、配上说明文,成为上课的重要教具;自制各种模型、道具、标本,带领学生观测气象、记录晴雨、辨别风向风力、给植物分类、养五禽动物园。引领学生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一朵野花中的天堂”,真可谓师生真诚互动,学生在教育中如沐春风。现实中这样的优秀教师,远胜于任何课程设计模式和课程大纲教材,只有用真心活化课程的内在魅力,才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生长点。而守望乡村教育事业的的优秀教师,更是启迪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心灵导师。
  
  三、给教师赋权增能是化解现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的突破口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潜力的发挥,教师自身潜力的发挥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真正给教师赋权增能。
  所谓给乡村小学教师的赋权增能,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生存生活需求的满足,二是精神需求的满足。
  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生存生活需求的满足,主要靠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待遇政策的保障。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一项调研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有继续加重的趋向,农村教师队伍急需新鲜“血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农村这块教育阵地上,需要更多能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的教师,需要更加敬业、更加专注的“巧妇”,才能灵活地开发出来新鲜的课程资源,烹调出来“色、香、味”俱全的课程“佳肴”。然而,对于很多的乡村教师最大愿望就是想调入城市学校。为此,不惜金钱开路、托关系、走后门。为了补充农村地区的优秀教师队伍,急需在政策上提高教师待遇,建立鼓励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例如,政府可以考虑运用经济和政策调控手段,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从工资机制、住房、评模晋级、提高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促使城市相对过剩的教师流向农村,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到农村任教。建立城镇优秀教师定期、定点、定向支援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制度,参与落后地区的继续教育工程。如果能在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条件中,增加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乡村中小学教学一线任教连续两年以上教学经历的条件,将对确保农村师资资源产生巨大的作用,也将对师范毕业生的任职流向产生巨大的良性导引功效。如果再能对城市中小学校长的考评标准中列入不挖农村优秀教师资源一项,对发展平民教育、实现教育权平等、巩固农村教育阵地等方面也将具有积极、深远意义。
  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则主要取决于学校内部优良的人文心理环境。这一点,对于农村源源不断土生土长、敬业乐业的优秀教师,形成守望农村教育阵地的强大师资队伍,对共同托起农村明天的太阳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化解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底气不足问题的突破口。要想方设法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直接对症的目前农村教育的深层危机:“人心涣散”。这也是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疲软的深层原因。“人心涣散”造成原本单薄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闲置浪费。一些学校花巨资建成的设施利用率十分低,图书馆、阅览室很少让学生使用,有些学校只在有人参观时才让老师装模作样地演示一下仪器设备,资源的支出和收益比重失调。同时,某些优秀教师往往被提拔为中层干部或校级干部后,就很少上课或者不再上课。而优秀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干部,结果,领导工作没做好,教书只承担一半的工作量,甚至完全不承担;而且,有的教师在家教和做生意上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甚至还有为自家的农活而耽误上课的教师。心散必然导致课程资源开发疲软,那么,其对症的解决思路,是收心,而赋权是为了收心,只有收心了才能够增能。
  学校给教师精神需求的赋权,意味着学校领导真诚倾听教师的心声,给教师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机会,给教师尊重理解和鼓励,让教师的心理环境中有更多知音知己,领导诚心做教师的知音知己。同时,给教师搭建心灵智慧畅通发挥的平台。只有教师有了开放交流、相互学习、自主探索的发挥空间,教师才能够发现和超越自我,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挑战中战胜困难把握成长契机,以阳光心态投入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在真正把课程资源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宝库的创造实践中增能,并从中获得丰厚的精神回报,由内而生发教育天职感。这种教育天职感让教师觉得教学工作“正适合我”,是让我甘愿倾心投入乐此不疲的圣坛,即使辛劳艰难也生活充实快乐,其间的各种问题也正好是助我成长的源泉。而正是这种教学天职感,给教师心灵注入更多活力和生机,使教师活化课程魅力的心灵智慧源源不断,那么乡村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因此,给教师赋权增能的本质,是通过唤醒教师的教学天职感给教师增能,这一点,也是任何城乡优质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确实,挖掘乡村课程资源宝藏,最需要的是广大教师从自己的心灵智慧中开掘教育金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