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9:40 影响了:

  艺术设计在现代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价值。纵观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经历了缓慢、平稳的发展阶段后,在短短的10多年中得到了规模化的扩展,形成了大众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据统计,目前设有相关设计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门类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独立校区及办学点约1300多所,其中包括美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及理工、农林等普通本科院校600多所,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独立校区及办学点620多所,开设相关专业(含方向)达3000多个。艺术设计教育也由此呈现出多结构、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发展格局,为艺术设计教育拓展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建设和发展相同学科专业,给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竞争和挑战。在拥有良好的文理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平台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如何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加强与艺术的结合,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教育特色和发展规律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文章就这些问题做以下探讨。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发展目标
  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发展目标,这是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迅猛,这也由此暴露出了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缺乏、课程体系混乱等。其主要原因是专业设置和定位不够合理,培养目标不够准确。
  目前,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可划分为学术型教育、职业型教育,或是以学术型和职业型相结合的教育类型。学术型教育强调学术水平、学术创新,侧重于由实践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职业型教育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现实,讲究实用,侧重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实效性。在我国当前高校学科专业教育中,学术型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为数不多的美术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重点大学能够做到,这些院校有着相对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其余大多数为职业型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以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教育目的的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或办学点。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包括大多数传统美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农林本科院校注重将研究型教育和职业型教育相结合,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才需求。尽管从目前发展状况看,因为艺术设计教育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仍以应用性和实效性为主。从某种角度来说,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农林等非艺术专业本科院校更具有发展条件和优势。由于有着其他学科专业的办学历史和经验,有着良好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艺术设计教育也以此为依托,科学合理地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应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学科交叉、知识渗透,从而形成具有校际特色和区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二、依托学科优势,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
  尽管我国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相比发展时间较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即在以艺术教育为主干线的设计教学体系中,综合渗透了文理科或自然科学的教育特点,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双重性。正是这种双重性,为艺术设计教育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
  21世纪,科技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拓展了研究范围和主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转换了研究视觉,形成了大量的交叉性、综合性、横断性和边缘性的新学科,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科学的知识内容。现代设计人才的培育不再是传统的停留在审美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而是要求设计教育构建合理的智能品质结构教育,更加注重对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与经验,即除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广博的大文科知识以及对自然科学知识的领悟。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句名言:“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没有某一方面的知识,也就很难具有某一方面的能力。对现代设计者而言,扎实的专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能使得他将来在某一研究领域里独辟蹊径,提出创造性的设计观点和构思。但同时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在思考问题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主动性。比如,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它促使我们认识和处理同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以对事物的深刻把握的原理给人生以指导。因此,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要想始终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掌握先进的哲学思想。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历史是现代的过去,而现代又是历史的延续。任何一种现代的新思想、新创造,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能源源流长、根深蒂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建筑、环境设计上,在青铜文化和陶瓷、服饰设计上,造就了设计历史的辉煌。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艺术设计的殿堂,必然要有自己民族的特点,要有民族历史感,这种民族历史感指的就是一种高度民族文化素养,且已经渗透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农林院校,有着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都为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依托定位,保证了艺术设计专业能够建立最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材料学、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光学、声学、节能与环保等工程技术方面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让学生具备了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支撑,而且提高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为例,在获得诸如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等知识领域的综合认识的同时,也涉猎对时间与空间、情感与想象、个人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符号性与叙事性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当文理知识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人文的力量加之以科学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加之以逻辑的力量,将使得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更加丰富有力,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轨道上也更加富有理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其他学科专业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和表达。在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是高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一个部分。一些学生不是以就业为目的,他们毕业后,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领域做出贡献,都离不开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这种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而在我国则不同,一些求学者是为了将来的就业,他们毕业后希望能够在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设计管理、设计代工和咨询服务等各种工作。由此,无论设计教育机构还是求学者都把接受设计教育定义为“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提高设计者自身的生存能力”,这其实是把设计教育的功能片面化和单一化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迅猛发展,但当一些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的工作缺乏独立性、开拓性和创造性。即便他们掌握了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虽然掌握了较好的技能,但科研开发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在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上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近年来,尽管一些非艺术院校意识到艺术教育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也在院校中设置了艺术教育专业,但如何将其融合到其他学科专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实施。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也许只是作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补充,但同时又几乎独立于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和规划之外。
  文学和艺术的目的是研究和表达人的情感,整体、形象地把握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它以形象呈现理念、表达情感,培养人的直觉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人的智慧包括知识、能力、实践三个部分,而能力是智慧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又相互联系。研究表明,通常大脑的左半球在思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具有语言、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右半球主要是形象思维,具有图形识别、音乐感及空间想象等功能,善于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尝试,有着巨大的潜能。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助于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日渐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从高等教育的改革转入基础教育的改革,把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本国的基本国策。早在1994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中明确指出:“缺乏基础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1998年,美国公布了《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这份具有权威性和现实性的报告强调“今日美国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并以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以及审美判断相关的“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为“走向文明”的标准。在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12月召开了《全国艺术教育经验交流会》,将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明确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2003年,教育部在颁布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指出:“所有的院校都要设置艺术类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随后又颁布了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由此看出,我国把艺术教育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是落实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是与国际教育发展的接轨。
  非艺术类专业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肩负着培养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被称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人的智慧、知识、素质、技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催化剂。就综合性院校而言,创新意味着一项新产品或新发明的问世,激活创新能力的动力是想象力,艺术表现、艺术设计构思就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直觉与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力,要靠美育。”由此可知,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理性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相关。艺术的力量加之以逻辑的力量,将使人文社会科学更有力。理性的逻辑思维辅以艺术的直觉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将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的轨道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由此可知,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课程知识内容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得到调整,更能反映当代经济、技术、知识、信息发展水平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专业之外的“边缘学科”,而是要充分依托多学科优势,与工程、信息、电子、材料、管理以及历史、哲学等专业紧密联系,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发展模式,最终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培养高素质、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战略思想,实现“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友良.文科大学生创造力的素质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2�3�.
  [2]何新闻.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