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五严”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构建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五严”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构建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7:41 影响了: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使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这对构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提供了可能。为了解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我们在初一年级的8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对我校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状况有了较多的了解,也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从而构建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内容。在构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时,我们首先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从功利性阅读向经典阅读的转变、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转变。在完成两个转变之后,我们主要针对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主要的方面进行尝试,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维主线来构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案。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通过“读”、“写”、“展”、“演”、“评”、“赛”等六种方法来构建课外阅读立体化体系。
  一、读:激兴趣、导方法、荐书目
  初中生求知欲强,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我们采用了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有了兴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后,还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果从阅读时效来分类,阅读可以简单地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所以必须对所读之书进行选择、并进行系统的规划。我们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10部名著为突破口,与此同时,还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二、写:做卡片、写随感、编影视
  为了加强阅读的针对性,巩固阅读的效果,我们借助写的方式,一方面将书中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甚至可以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做卡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积累方式。写随感的要求比做卡片要更高一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尝试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点评,或是改编。
  三、展:编专题、出专栏、开讲坛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我们通过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校园网页等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如读书笔记、主题征文等进行展示。时机成熟后,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报告会,由做得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向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课外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学生的收获很大。
  四、演:述内容、谈感受、演故事
  对于一些大部头的名著,通过概括、复述内容,谈阅读的感受等形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时,不给学生任何心理暗示,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地阅读,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或收获。不少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的作品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将其进行改编后,由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现。
  五、评:逛名胜、品名人、评名作
  江宁不但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名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字,而且离省城近,社会名人、知名作家也非常多。学校先后邀请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青春》杂志社王成祥、诗人屏子等来到校园为学生进行文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以这些名家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品读,去评论,然后再与作家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但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而且能对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
  六、赛:观投入、看积累、比效果
  通过组织评比学校和班级的十佳读书笔记、十佳读书之星、十佳读书班级、十佳读书家庭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同时制作专题读书网页,集中展示班级和学校的阅读情况。并以每年的市、区读书主题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更多的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极参加相关主题征文比赛。在省“走进世博、幸福中国”的大型网上读书征文和市、区“我和我的祖国”、“老师、家长、朋友”主题征文中,我校有3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
  为了检验效果,我以任教初一(2)班两组同学进行对比实验。第一组10人,除了要做到阅读的常规教学要求外,还要做笔记,剪报,定期写读书心得,每周有一定的背诵量,写作量。第二读书组10人,不做这种强制性的规定,只做常规教学要求。而后,将两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尤其是期中、期末、中考等大型可比性调研做成学习档案,并把他们的成绩平均化,同时算出阅读量大小与作文、调研成绩的相关性。学生们不但顺利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而且还增强了语感,提高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